(1) 借助太陽光檢測凸透鏡的焦距時,小明將一根木尺的一端支撐在水平地面上,觀察刻度在地面上產生的影子,不斷調整刻度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操作,使地面上的影子最短,則尺子的方向與陽光的方向平行。 小明保持尺不動,小紅按圖A所示方法將光屏A和凸透鏡L垂直于刻度尺放置,光屏上產生一個最小最亮的光點。 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2)如圖B所示,將凸透鏡、點燃的蠟燭、光屏放在光具座上時,光屏上剛好出現倒置蠟燭火焰的縮小虛像; 保持圖B中的蠟燭和光幕 蠟燭位置不變,將凸透鏡移動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線處,蠟燭火焰的清晰圖像(選擇“放大”、“均衡”或“減少”)可以再次呈現在光屏上。 實驗中,小明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了一框斜眼墨鏡。 如果他仍想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圖像,則需要將蠟燭連接到凸透鏡的方向(選擇“靠近”或“遠離”);
(3)窗前陽光明媚,小明看到靠窗的飲水機水桶旁邊有一條亮線,如圖C,由此感覺水桶里裝滿了水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他又找了一個圓錐形的玻璃杯,在玻璃杯前的白紙上畫了一個橫箭頭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操作,如圖D,逐漸往玻璃杯里倒水,直到海平面高于箭頭位置,透過玻璃杯往外看。 紙上的“箭頭”不可能是圖E中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