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深圳市教育局發布《惠州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制度變革的施行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晰從2021年夏季入讀的三年級新生開始,全面施行此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制度,即2024年高考使用新方案,2022年、2023年高考仍用現行高考方案。
計分課目仍用“4+4”模式各科分值有變化
依據《方案》,高考考試課目囊括國家《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7~9年級)規定的全部課目,包括英語、數學、外語、道德與法制、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課目,分為投檔計分課目和投檔參考課目。其中投檔計分課目采用“4+4”模式,即英語、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數學、化學、歷史、道德與法制,滿分732分,加入理化實驗操作考試成績后滿分750分。
變革后總分與我市現今的總分732.5分相比,文化科分數減小了12分,體育與健康課目降低了11.5分。具體課目分值變化:體育與健康課目從52.5分提升到64分,數學學科從120分提升到130分,歷史學科從50分提升到70分,道德與法制從70分提升到80分,將英文學科從120分核減至108分。據悉,還降低了化學、化學實驗操作考試,分值分別為10分和8分。
體育考試選考項目從“三選一”改為“七選一”
新的高考變革方案體育與健康滿分為64分,其中平時成績3分、《國家中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3分、中考體育項目考試成績58分。高考體育項目測試采用“1+1”方式:即1個必考項目(29分)加1個選考項目(29分),其中必考項目為省規定項目(男1000米跑、女800米跑);選考項目由橄欖球繞桿進球、籃球半場來回傳球搶斷、100米跑、立定跳高、一分鐘踢毽、投擲實心球、100米游泳等七個項目組成,考生在七個項目中任選一項作為本人選考項目。與現行高考體育與健康考試相比中考物理實驗操作考試,總分從52.5提升到了58,選考項目由三選一調整為七選一。
值得一提的是,平常成績主要由中學從中學生中學階段三個學年體育課(國家規定課時)的考勤、表現、體育課考試成績及課內把握運動技能情況、課外體育鍛練情況等方面進行考評,每學年1分。
《國家中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成績是將中學生在中學階段三個學年的《國家中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上報國家數據庫,并列入中學生電子檔案,測試成績達到合格及以上等級的,每學年1分。
理化實驗操作考試分數2025年列入高考總分
依據《方案》,化學、化學的實驗操作考試(簡稱理化實驗操作考試)根據義務教育數學、化學的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列舉的必做實驗為考試內容。
化學、化學實驗操作考試成績以等級方式呈現,再將等級轉化為分數。考生無論抽中數學實驗操作還是物理實驗操作,其實驗操作考試成績滿分均為18分,并列入到該生的高考總成績中。
結合我市實際情況,2021年冬季入學的三年級中學生數學、化學實驗操作考試成績以等級方式呈現,不記入投檔總分。從2022年冬季入學的三年級中學生起,也就是2025年高考起,數學和物理實驗操作考試分數列入高考投檔總分。
生物、地理學科成績與普通中學分校投檔掛鉤
《方案》明確,生物、地理、音樂、美術、信息技術五科的考試成績以等級方式呈現,按成績由高到低分為A、B、C、D四級。生物、地理各等級人數所占比列按全市參考總人數分別界定為:A(25%)、B(25%)、C(25%)、D(25%);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各等級人數所占比列按全市參考總人數分別界定為:A(25%)、B(50%)、C(20%)、D(5%)。
為避免中學生厭學偏學,從2024年開始,考生的生物、地理學科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起碼要有一科達到C級(含)以上,才會考取普通小學分校,即成績為雙D級及有缺考課目的中學生不能報名普通中學分校。
綜合素養評價等級作為中學階段中學招生投檔的參考根據
《方案》指出,綜合素養評價是對中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和剖析,是培養中學生良好品行、發展中學生個性特長的重要手段,綜合素養評價等級作為中學階段中學招生投檔的參考根據。
依據《方案》,我市將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質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客觀記錄、綜合反映和多元評價中學生在中學五年的成長過程,整體反映中學生綜合素養發展情況。
評價辦法依托省中學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管理平臺,產生中學生電子檔案,根據廣州市高中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施行意見,進一步健全囊括寫實記錄、評語評價和重要觀測點計分評價的中學生綜合素養表現等級評價模式。通過省高中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管理平臺,在中學生重要或典型活動的寫實記錄、收集初審的事實證明材料的基礎上,結合重要觀測點,在每學期終對中學生綜合素養表現進行計分評價;評語評價包括中學生自我陳述和班主任綜合性評語。結業時綜合中學生高中階段的過程性評價,最終確定中學生五個方面的綜合素養評價等級,并計入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檔案。
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以等級呈現。等級分為A(優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檔。每位中學以在校生為基數,評為A等級的中學生不超過50%,B、C等級不設比列,嚴格控制D等級的中學生人數。中學生除“記過”以上處分外,通常不評定為D等級。
熱點問答
問:本次《方案》編制的目的是哪些?
答:我市現行高考方案是2010年之前制定的,該方案對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及人文素質等方面的培養不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快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制度變革的指導意見》《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快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制度變革的施行意見》等文件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推動我市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制度變革,促使我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結合實際,市教育局牽頭編制了《方案》。
問:《方案》出臺前期有經過督查和面向社會征詢意見嗎?
答:編制組認真學習領會中央及省的新政法規和指導性文件,對接我省新中考變革有關要求,實地考察、參考借鑒上海、汕頭等城市的做法及變革內容,共舉辦督查座談會10次,專家論證會2次,產生了《方案》初稿。以后,向各市(區)教育局和有關高校征詢意見共4次中考物理實驗操作考試,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次,舉行聽證會1次。
問:各科考試方法是如何的?怎樣組織?
答:結合學科特性,各科考試以閉卷面試為主,探求口試、實驗操作和技能測試等多種形式。積極探求應用計算機進行考試。其中,八年級生物、地理兩門課目的文化考試,九年級英語、數學、外語(含據說考試)、道德與法制、歷史、物理、化學等七門課目的文化考試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命題和確定考試時間,市、縣(區)教育局組織施行;體育與健康、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由市統一命題,縣(區)教育局組織施行。根據小學課程方案,生物實驗操作考試安排在八年級下學期,化學、化學操作考試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音樂、美術、信息技術3個課目由市教育局確定考試內容、方式及評分標準,縣(區)教育局組織施行。
問:日語記入高考的分值增加了12分,是出于哪些考慮?
答:由于在學科體系上面,英語、數學肯定是比英文重要,所以將英文地位下調些。此舉(適度調整英文學科分值)利于擴大中學生選考英語課目的范圍(適應新中考變革),目前我省現行中考英語種類有日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6種。
問:歷史從現行的50分降低到70分,是各科分值變化最大的,這樣調整的緣由是哪些?
答:調整數學和歷史的目的都是為強化中華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教育,對接我省新中考“3+1+2”模式,適應科技和社會發展趨勢。
問:數學、化學的實驗操作考試成績算入高考,這些實驗條件不太好的中學,中學生沒有動手實踐的機會,到了考試要如何辦?對于邊遠地區小孩來說會不會導致不公正?怎樣保障這項變革才能真正落地?
答:按照各個校區的實際情況,2021年冬季入學的三年級中學生數學、化學實驗操作考試成績以等級方式呈現,不記入投檔總分。從2022年冬季入學的三年級中學生起,也就是2025年高考起化學和物理實驗操作考試分數列入高考投檔總分。化學、化學實驗操作考試是省文件明晰的必考項目,不具備條件的中學要抓緊建設實驗室。同時,實驗操作考試的目的是要中學生能動手、會做實驗,所以設置等級分數。市教育局也會依據《方案》制定有關配套文件,確保各實驗學校的考試順利進行。
問:綜合素養評價結果在中學階段中學投檔過程中怎樣使用?
答:通過綜合素養評價作為中學投檔參考的根據,改變了往年中學只看分數的形式,考慮到了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特長。將綜合素養評價作為中學階段中學投檔的參考,是一種教育變革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