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17頁.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17頁.doc(17頁典藏版)》請在新文庫網上搜索。
1、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教學思路:本節課的主體思路,以大量的實例讓中學生真實感遭到動能和勢能的存在,理解動能和勢能的概念,通過實驗的演示,讓中學生觀察到、了解到動能、勢能的大小各與哪些誘因有關。以觀察現象為基礎,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中學生的活動解決問題,進而轉化為學生的認知,再把中學生的認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課題動能和勢能講課人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動能和勢能的概念;2在探究實驗中理解影響動能和勢能的誘因;3.用能量的初步知識理解剖析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與技巧1通過觀察認識動能、勢能的存在;2通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3.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影響動能、勢能的誘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實驗和合
2、作學習,培養中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勇于探求創新的科學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團隊意識。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動能和勢能的概念,探究影響動能的誘因。教學難點勢能的概念班主任活動中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情境引入:1討論生活中有什么能量2列出所了解的能量方式思索從生活邁向化學新課教學:一、動能和勢能1展示具有動能和勢能的例子。A滾動的小球B高掛在吐蕊的蘋果C壓縮變型的彈簧D高舉的重錘E拉長變型的弓F流動的水2在中學生討論基礎上,將上述例子按動、勢能進行分類,引入動、勢能的概念。3引起中學生對勢能進行再分類4反饋練習5列出生活中具有動能、勢能的事例二、動能大小與哪些誘因有關1.演示實驗:鐵塊從不同高度滾下撞擊物體,觀察物體的聯通距
3、離2.提示中學生在控制變量基礎上,設計實驗方案,并指出實驗中要注意的問題3.演示實驗4.反饋練習5.演示:小球質量、速度各減小一倍,促使鐵塊前進情況三、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誘因1.請中學生閱讀教材,探究實驗的相關內容2.引起中學生按上述實驗探究過程,用身邊隨手可得到得物品進行探究活動找出這種例子所具有的共同特點,對它們進行分類思索、分析,找出動、勢能的本質特點思索、分析、比較。觀察、思考、分析。聯想、交流觀察、聯想,發覺動能有大小,并推測其影響誘因選擇儀器,借助合理的方式設計實驗方案交流、分析、評估觀察、分析速率對動能影響更大閱讀、分析運用生活例子或身邊事物進行探究驗證捉住事物的本質特點,有助于中學生識
4、別各類能量的方式學會借助分類法找出事物的本質區別培養中學生進一步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中學生觀察能力從數學邁向生活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入手,培養中學生興趣鞏固所學知識提升中學生理解能力,與小學知識銜接培養自學能力使所學數學知識再回歸生活,讓中學生體會科學的真實性課堂小結:加大對所學知識鞏固。布置作業基礎訓練培養中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板書設計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一、能量1動能:物體因為運動而具有的能量2勢能:物體儲存的能量物體因為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勢能物體因為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彈性勢能二、影響動能大小的誘因1.速率:當物體質量一定時,速率越大,動能越大2.質量:當物體速率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三、影響重力
5、勢能大小的誘因1、物體被舉的高度相同時,質量_的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_;2、質量相同時,舉得_的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_;3、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_和_有關,_越大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_越大,物體具有的動能就越大。四、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誘因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彈性形變的程度越大,物體的彈性勢能就越大。課題:第四節動能和勢能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曉得動能、勢能的概念。(2)在探究實驗中理解影響動能勢能的誘因。(3)用能量的初步知識理解剖析簡單的實際問題。2、過程與方式:(1)通過觀察認識動能勢能的存在。(2)通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3)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影響動能勢能的誘因。3
6、、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科學探究,使中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式,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產生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心態。二、教學重點:(1)動能和勢能的概念;(2)探究影響動能的誘因。三、教學難點:勢能的概念四、教具學具打算:多媒體、自制紙袋、彈簧、橡皮筋、斜面、不同質量的鐵塊、玻璃球等.五、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引入新課:播放車輛沖撞物體,大水推翻房屋,太陽能車輛,客機撞擊世貿大廈,等圖片或視頻加深對能量的理解。二、新課教學1、動能動手探究:手能促進紙袋聯通一段距離,手也具有能量。請朋友們借助桌上器材探究有幾種方式也能使紙袋聯通一段距離,這段距離也可以是水平方向、豎直方
7、向或其他方向。朋友交流:用口吹、用滾動的球撞、用彈簧壓縮后頂、用橡皮筋拉開后彈、或舉高后落下、或沿斜面滑下。啟發歸納:用口吹、用滾動的球撞,這兩種方式有哪些共同的特點?(答:促進紙箱的物體都在運動)得出概念:物體因為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提出問題:大風能撼動小樹,而晚風只能搖晃樹枝,說明動能有大有小,你能推測一下動能的大小可能與哪些誘因有關?中學生推測:啟發朋友得出,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運動的速率有關。引導中學生設計實驗:如今我們要借助桌上的斜面、小球、小方塊來探究動能的大小是否與物體的質量、運動的速率有關。實驗前,我們先思索幾個問題:(1)實驗時怎樣比較動能的大小(答:使小球從斜面滑下,
8、撞擊平面上的物塊,被砸物塊的運動距離越長,運動小球所具有的動能就越大。)(2)動能的大小可能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誘因有關,在實驗中應怎樣具體操作?(答:采用控制變量法。)(3)怎樣控制質量不同的小球撞擊物體時的速率相同?(答:使它們分別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滾下。)(4)怎樣控制質量相同的小球撞擊物體的速率不同?(答:取同一個小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滾下。)動手探究:中學生實驗后得出推論。交流推論:1、質量相同時,速率_的物體具有的動能_;2、速度相同時,質量_的物體具有的動能_;3、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_和_有關,_越大,_越大,物體具有的動能就越大。加深理解:剛剛我們列出的幾種能量中屬于動能的有什么?
9、投影圖片:流動的水、風、行駛的車輛、飛行的客機等2、重力勢能啟發歸納:剛剛我們探究怎樣使紙袋聯通一段距離的實驗中,有的朋友采用舉高后落下、或沿斜面滑下的方式使紙袋聯通一段距離,談談這兩種方式有哪些共同的特點?(答:把物體舉高。)引導思索:剛剛朋友舉高的是一個紙箱,你能夠想像假如舉高的是一個標槍,落下后砸到腳上會有哪些后果?(答:一定很痛。或一定會摔傷。)說明物體被舉高后也具有能量。得出概念:物體因為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小組討論:朋友們請想一想:(1)重力勢能可能與哪些誘因有關?(2)你應當采用哪些實驗方式來探究?(3)假如我們把桌上的紙箱倒置,讓小球舉高后落出來砸到紙袋上,從紙袋
10、受破壞的程度來比較小球被舉高后具有的重力勢能的大小。你應當分幾部來進行實驗探究。動手探究:中學生實驗后得出推論。交流推論:1、物體被舉的高度相同時,質量_的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_;2、質量相同時,舉得_的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_;3、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_和_有關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_越大,_越大,物體具有的動能就越大。中學生討論:假如一塊石頭靜靜地躺在高山上,它想曉得自己是否具有能量?你能告訴它嗎?加深理解:你能列舉幾個物體具有重力勢能的事例?投影圖片:高山上滑冰的人、空中的客機等。3、彈性勢能啟發歸納:剛剛我們探究怎樣使紙袋聯通一段距離的實驗中,有的朋友采用彈簧壓縮后頂、用橡皮筋拉開后彈的方式使紙袋聯通一段距離,說
11、說這兩種方式有哪些共同的特點?(答:促進紙箱的物體都發生彈性形變。)得出概念:物體因為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動手做做:請朋友把橡皮筋套在手指上,拉開橡皮筋后放手,使橡皮筋彈在手腕上。引導中學生得出推論:班主任問輕輕彈的中學生:為何你只拉開一點點而不拉得更開些彈?(答:怕痛。)拉得越開的橡皮筋彈在手上就越痛,說明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哪些誘因有關?(答:與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得出推論: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彈性形變的程度越大,物體的彈性勢能就越大。加深理解:你能列舉物體具有彈性勢能的事例嗎?投影圖片:伸開的弓、拉開的彈弓、彎曲的撐竿、壓彎的跳板、形變的足球及籃球拍等。4、知識小結
12、教師剖析: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也稱勢能。與其他方式的能一樣,動能和勢能的單位也是焦耳,符號是J。把兩個蛋黃舉高1m獲得的能量大概等于1J。中學生歸納:這節課我們學了:(1)動能和勢能,勢能又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2)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率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速率越大,其具有的動能就越大。(3)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被舉高的高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其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4)彈性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越大,其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5、課堂練習:(1)課本第115頁:想想儀儀(2)課本117頁第2,3題。六、教學說
13、明和教學反省:本節課為了能突破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概念,我設計了探究實驗:請朋友們借助桌上器材(自制紙袋、彈簧、橡皮筋、斜面、不同質量的鐵塊、玻璃球等)探究有幾種方式也能使紙袋聯通一段距離,這段距離也可以是水平方向、豎直方向或其他方向。這樣,有的朋友探究出用口吹、用滾動的球撞、用彈簧壓縮后頂、用橡皮筋拉開后彈、或舉高后落下、或沿斜面滑下等方式。再從中歸納出能量的三種方式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這樣加深了中學生對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概念的理解,更懂得了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進一步啟發中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三種能量分別與哪些誘因有關。并引導朋友聯系生活,列列舉幾種具有以上三種能量的反例。最后通過課堂練習進一步鞏固知識。本節課要按照中學生的程度對中學生進行啟發,對較好的中學生班主任可放手讓中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探究,非常是探究重力勢能與哪些誘因有關這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