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褲倒點水放冰柜里,白天罩身上,止瀉療效很好的”。
圖源:網路
這張網圖傳播很廣,好多人都看見了吧!
不得不敬佩俺們中國人民的智慧:省錢,易得物理退燒的正確方法,便捷,可反復使用,還透著一種對抗疫情的豁達主義精神。
不過,這又不免令人擔憂:發揮民間智慧其實挺好,但也須要一點科學傍身,以免搞出大問題。
哪些是感冒,為何要退熱?
首先,感冒是癌癥的表現,一般由于是身體正在抵抗感染。
假如是6個月以下小孩感冒,不建議自行處理,請尋求醫療幫助。
其次,感冒必然是有誘因的。緣由本身比感冒病癥更重要。
所以,我們會看見,大夫往往建議,在病癥未明之前,假如沒有非常不舒服,盡量不使用退熱藥,就是怕服藥掩藏了病況,不利于治療。
不過,在病癥明晰的前提下,退熱有助于讓病人/患者覺得舒適,保持一定的精力、體力來生活、工作。
假如溫度高但喝水打鬧午睡不受影響,則并不須要退熱。
值得一提的是,退熱不是治病。所以在病史當中,退熱以后溫度又再度上升也是正常的過程。
化學降溫與抗生素降溫
化學降溫在好多大夫科普和相關書籍上都有介紹,在傳統上還是推薦的。如熱敷、溫水/擦浴、冰貼、溫水洗腳等。
其原理就是帶走人體熱量,特征是實惠、(據說)安全、但療效持續時間短。
不過,現今化學降溫最有效的場景是應用于低溫受寒病人,或則和抗生素降溫配合使用、或者在實在沒有抗生素可使用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化學降溫。
抗生素降溫是越來越為你們接受的退熱方式。
最常用的是紅霉素和對甲基苯基酚,不僅退熱還有止痛的作用。
用藥時須要根據醫囑或說明書,參考病人/患者體重。
用藥過程中注意多吃飯,由于退熱過程中可能會大量流汗物理退燒的正確方法,尤其是體弱者和嬰幼兒,多美白有助于防止出現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等問題。
病毒感染的患者倘若服食地塞米松,有發生瑞氏綜合征(Reye綜合征,RS)的風險,所以英美等國家早已指出感冒的小孩、兒童或中學生不應服食地塞米松。
化學降溫的局限性
好,如今到了敲小黑板的時間了。
后面我說,數學降溫“貌似”安全,這是由于好多人雖然不懂得怎樣正確進行化學降溫,同時也會忽略化學降溫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同樣的問題若果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你們會想“啊是不是抗生素副作用“,但在數學降溫時就忽視了。
實際上,數學降溫假如處理不當,有可能反倒引起很大的問題。
以下5點勿必特別注意:
1、物理降溫在傳統上會建議使用32-35℃溫水。
但若果病人處于發熱階段的升溫期、而化學降溫的溫度相對偏高、患者出現發抖,抽搐會伴皮膚血管收縮,機體降低產熱降低散熱,這造成體內氣溫進一步下降。[1]
換言之,化學降溫使用不當,反倒降低不適感,還影響退熱療效。
2、物理降溫時嚴禁擦洗心前區、腹部、后頸、足底,由于這種部位對冷的剌激敏感,可導致反射性心律減弱及嘔吐。
3、通常不建議用酒精進行化學降溫。曾有術后病人使用藥物的同時,家屬用75%醫用酒精擦洗止瀉(酒精未稀釋),致使病人發生雙硫侖樣反應。[2]
4、嬰幼兒、血液病病人、皮膚損傷病人嚴禁用酒精擦洗。
5、四肢冰冷四肢酸疼者也禁用化學降溫,這樣的病人須要使用抗生素降溫并注意身體御寒。
給感冒的女兒套個冰帽,你認真的嗎?
瘋傳的冰拉拉褲真的挺“民間智慧”的,由于它很像醫療上使用的“冰帽”。不過,我十分強烈地不建議你們這樣做。
冰帽是一種局部亞高溫醫治,適用于腦部損傷、腦腫脹等病人,可以增加腦組織代謝,降低耗氧量,避免或減少腦腫脹,有利于腦細胞功能的恢復。
但在臨床上也不會用于其他病人,尤其不用于體質虛弱者或產婦。使用過程中還須要注意避免瘀斑、麻木和燒傷,要觀察腹部皮膚非常是耳朵的變化。
感冒可能3天就扛過去了,弄個灼傷可又麻煩,自己也不好處理,還得去診所。
推論
感冒不是病,高燒不可怕,可以使用讓自己舒服的方式退熱。(6個月小孩以下請就醫)
抗生素降溫是通過降低溫度調節中樞的激動性及血管擴張、出汗等方法推動散熱而達到降溫目的,療效好、速度快,可以減少病人不適。[3]
在難以使用抗生素降溫的時侯,可以使用化學降溫,但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化學降溫的次生傷害。
冰凍拉拉褲這些做法,假如真的想玩一下可以玩一下,自己開心就好,但一定注意觀察,避免曬傷。同時,請不要讓體虛者和嬰兒嘗試這些做法。
參考文獻:
[1]《物理降溫在嬰幼兒門診發熱中降溫療效研究》,錢秀玲王執勇郭玉華
[2]《靜滴阿莫西林曲松后酒精擦浴致雙硫侖樣反應1例》,湖南省萬寧州人民診所
[3]《臨床常見護理技能情境模擬》,201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