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憑大家躍,天高任大家飛。愿大家信心滿滿,盡展聰明才智;妙筆生花,譜下錦繡第幾篇。學習的敵軍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學一點東西,必需從不自大開始。下邊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級數學寬度和時間的檢測學案內容,謝謝你們閱讀,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寬度和時間的檢測學案1
科學之旅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中學生認識化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對化學研究及數學應用有初步印象,迸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
2.步了解學好化學應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標: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技巧。
2.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標:1.發中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培養中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發覺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2.共同完成的觀察及實驗中,學會和同伴的協作和配合。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迸發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心愿。
●教學難點:能從看見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方式: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二、引入
[師]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學習一門新課——物理。請朋友們觀看漂亮的章國圖,之后聽一位朋友帶愛情地朗讀配文。
三、進行新課
[師]科學之旅的第一站,先請朋友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演示]課本圖0.1-1實驗[演示]課本圖0.1-2實驗。
班主任邊演示,邊引導中學生觀察剖析實驗現象。
班主任再演示書本的幾個[想想做做]
1.放大鏡看自己的手指紋: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鏡看窗前的物體:是縮小的。
2.乓球會落下嗎?
[師]以上的那些實驗有趣嗎?
[板書]化學是有趣的
[板書]化學學的研究范圍:聲、光、熱、電、力等現象
[師]這種現象除了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之后的學習中我們會漸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化學學除了有趣,并且特別有用:
[板書]如何學習數學。
[板書](1)潛心觀察、勤于動手
[板書](2)潛心思索、重在理解
[板書](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四、小結
化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學習化學要用自己的雙眼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從中發覺問題、提出假定、大膽猜測、善于動手、勇于實踐,能夠最終發覺事物的發展規律,能夠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業(略)
六、板書設計
寬度和時間的檢測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檢測時間和寬度
●知道檢測有偏差,偏差和錯誤有區別
2.過程與技巧
●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簡略恐怕時間和厚度的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厚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檢測時間和寬度
2.難點:偏差的形成。偏差與錯誤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備考:速率的估算公式是如何的?要估算速率必須曉得哪些量?如何借助道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測出車輛的速率?
通過中學生的討論得出要測出相應的時間。
(二)講授新課
1.時間的檢測
讓中學生討論各類檢測時間的工具和技巧。中學生說出多種方式和器具。鼓勵中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
①時間的單位:秒(s)、分(min)、時(h)
②學生活動:練習使用停表的方式;借助停表檢測自己一分鐘內心跳跳動的次數,之后用心跳計算一段時間;用繩子綁住一支筆弄成一個擺,檢測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
2.寬度的檢測
①長度的單位:km→m→dm→cm→mm→μm→nm(要求中學生熟練把握各補碼)
②測量寬度的工具:尺子、卷尺(刻度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千分尺
③學生活動:測出化學課本的長寬厚;
④學生討論并活動:怎么較確切測出硬幣的半徑、一頁紙的長度、細銅絲的半徑?
總結得出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式:刻度尺要緊貼被測物體;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的厚度平行;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檢測結果=數字+單位
3.偏差:檢測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異,這些差異就是偏差。
錯誤:因為不遵循檢測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檢測結果時馬大哈等誘因引起的。
二者區別:偏差不能清除,但可以減少,比如多檢測幾次錯誤可以去除。
(三)課堂小結
懂得檢測時間和厚度的方式和器具
(四)布置作業
完成相應的同步練習
(五)教學雜記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寬度和時間的檢測學案2
運動的描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參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過程與技巧
●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構建辯證唯心主義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哪些是機械運動以及在研究機械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物
2.難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由于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運動情況是可以不同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中學生閱讀課本自序,讓她們有個印象:運動同樣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學好運動的科學,才能深入了解體育,能夠深入了解自然。
(二)講授新課
1.機械運動
讓中學生討論課本圖11.1—1所示的運動以及相類似的運動。讓中學生討論日常生活中有關運動的現象。
針對中學生的討論,提出如下問題:
①你從座位走到黑板前,這一過程中,你的哪些發生了變化?
②有一輛車輛停在街邊和在路上行使有哪些不同?
③說天上飛的客機是運動的,你按照哪些?
引導中學生從討論和回答中得出: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改變。(板書)
提出問題:
①圖中的這些物體是否在做機械運動?
②我們周圍的行道樹,房子以及寢室里的椅子是運動的嗎?
討論得出:整個銀河系、喜馬拉雅山、獵豹都在做機械運動,而行道樹、房屋以及桌子也都跟月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它們也在做機械運動。可見,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2.參照物
播放一部份選擇不同參照物所形成不同覺得的教學VCD。使中學生追憶類似的場景,之后提問:“為什么旅客會形成這樣的錯覺?”組織中學生討論,初步明晰旅客判定運動和靜止所選的標準不同之后,會形成不同的判定。
中學生活動:把課本放到桌上,課本上放一把直尺,促使課本使課本沿桌面運動。讓中學生討論回答:
①選取課本作標準,直尺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②選擇課本作標準,直尺和桌子是運動還是靜止?
③選擇直尺作標準,桌子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得出參照物的概念:
參照物: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那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一起描述圖11.1—3貨車的運動情況:選定地面做參照物,貨車是運動的;
選定收割機做參照物,貨車是靜止的。因而得出:
在討論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以那個物體做標準,選擇的標準不同,它的運動情況就可能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描述圖11.1—4的各類情形物體的運動狀況。
(三)課堂小結
1.哪些是機械運動?
2.哪些是參照物?為何要選參照物?
3.哪些是勻速直線運動?
(四)作業與思索
1.課本第22頁的“動手動腦學數學”
2.同步測試相應的練習。
(五)教學雜記: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寬度和時間的檢測學案3
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率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率公式進行簡單的估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剖析
1.重點:速率的估算
2.難點:速率單位以及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場面描述:我校的100米世錦賽正在進行,小明奪得亞軍,朋友都艷羨地說,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短跑大賽中,運動健將小馬一舉斬獲亞軍,朋友們欽佩地說:小馬跑得真快!
引導中學生從例子中提出問題: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講授新課
1.速率
組織中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中學生從小明跑得真快的例子中討論得出: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相同,比較那個運動員先抵達終點就是那個運動快。
得出:“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運動得快。”
提問:小李步行,而父親騎單車,你們同時從家里出發,如何判定她們運動的快慢?
中學生討論得出:誰在前面誰就運動得快。
“在相等的時間內,走的路程多的運動得快”
提問:如何比較小明和小馬誰運動得快呢?
啟發中學生回答:可以估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短就是運動快或則估算出相同時間運動的路程長也是運動快的。
表示運動快慢的化學量
速率:大小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v=s/t
單位:m/s或則是km/h
例題:書本23頁
指導中學生學會單位換算
練習:20m/s=54km/h=
例題:書本24頁
指導中學生學會熟練把握公式的變型。
2.勻速直線運動
指導中學生觀察圖11.2—2。讓她們提出不同之處。因而引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含意:物體順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是變化的運動。
讓中學生列出一些生活中物體做變速運動的事例(車輛開動時,車輛制動時,籃球在草地滾動時等等)
平均速率:v=s/t這樣算出的速率上該段路程的平均速率
(三)課堂小結
1.如何表示運動的快慢?
2.速率是如何估算的?
3.速率的單位如何進行換算?
4.哪些是勻速直線運動,這么變速運動呢?
(四)作業
1.書本26頁第一、四題
2.完成相應的同步測試
(五)教學雜記
檢測平均速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檢測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率。
②.加深對平均速率的理解。
(2)過程與技巧
①.把握使用化學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感受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③.逐漸培養中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迸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中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心態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檢測數據的嚴謹作風。
教學過程;
師:在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把鋁線作為斜面,讓滑輪滑出來)滑輪在前半程滑的快,還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師: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樣快。要想曉得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較平均速率。速率又如何曉得呀?用路程乘以時間,路程用刻度尺來測,時間要用表來測,那具體應測什么數學量呀?明天我們就要用實驗的方式測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率,因而來驗證斜坡上自由滾下的物體在前半程快還是后半程快。板書課題:平均速率的檢測。
實驗器材可從實驗臺上選定。要求同事們以組為單位,先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畫出實驗表格,進行分組實驗,搜集數據最后得出推論。請朋友們掏出實驗報告,分組討論并完成實驗報告上的第4、第5項內容,時間為5分鐘。
掏出一組朋友的實驗報告在展廳上展示。
師:挺好,這么后半程的時間怎樣檢測呢?生答。
總結:可以用總時間乘以前半程的時間。那秒表又怎樣使用呢?哪位朋友曉得呢?生答。
總結:挺好,按一下開始計時,再按一下停止計時,再按一下回零。外邊的長針走一圈是30秒,長針走兩圈上面的短針走一格是一分鐘。我們會使用秒表了,下邊就開始進行實驗并搜集數據,把數據填在表格里。時間為10分鐘。開始:
實驗結束把一組朋友的報告展示下來。
師:哪位同事發覺她們的數據有哪些問題沒有?
挺好,寬度檢測的結果要有確切值和恐怕值,她們這一組朋友沒有寫出恐怕值。寬度檢測寫出恐怕值的朋友請舉手。大家的路程測得如何不一樣呢?生答。大家是如何檢測的呢(找中學生演示她們是怎樣檢測木板的寬度的)?我們通過這個實驗就驗證了,物體從斜面上滾出來時,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率快。大家能比較出哪一組的貨車滑的快嗎?不能,有哪些辦法嗎?有朋友說比速率,如何比呢?請朋友們建立大家的實驗方案,算出面包車在斜面運動時全程的平均速率,時間為2分鐘。
再拿兩組實驗報告比較一下,哪一組貨車滑的快。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確地檢測路程、時間,并通過實驗測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率。
下邊請朋友們思索怎么測出1路公共車輛從河工大到列車站的平均速率呢?
【作業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塊表帶,如何既便捷又較正確地測出從你家旁邊到中學旁邊的路程?簡略說出檢測步驟。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寬度和時間的檢測學案4
一、教材剖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八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中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剖析,培養中學生密切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迸發中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科學素養,讓中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教材讓中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之后幾節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打算.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2.教學目標
按照全面提升中學生素養的總體目標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中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曉得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曉得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才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中學生觀察現象,引導中學生自己剖析,歸納規律,培養中學生的觀察,剖析,歸納能力.引導中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
培養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美育目標: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剖析,摒棄迷信,熱愛科學,進行唯心主義教育.
3.難點和重點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中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步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3)關鍵:對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確定.
二、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選擇教具根據
豐富的教學用品及設備,提升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沉悶到有趣,從具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借助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除了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中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把握數學規律.迸發中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她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進而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牙簽;多媒體講義;錄象剪輯.
三、處理
對日常光的折射現象中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以現象引入新課,中學生學習目標明晰,興趣濃郁.光的折射規律的認識,宜先提出問題及研究方式,通過中學生推測,對照演示實驗的觀察,輔以多媒體模擬演示,中學生思維清晰,確切,有利于規律的總結歸納,并注意理論聯系實
際,注重知識的應用,讓中學生遵守認識的規律: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把握知識,提升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效率.
四、教法,學法
1.教法
按照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系,中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數學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素養教育對中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采用觀察剖析,啟發式教學法.彰顯"中學生為主體,班主任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剖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班主任的引導,讓中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中學生在腦子中有清晰的假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把握知識,而不是死板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舉辦思維訓練注重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系實際.
2.學法
中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中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班主任在教學中要注意中學生學法的指導,依據本節的內容特點,班主任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中學生怎樣去觀察實驗并由她們總結和發覺規律,同時注意中學生的非智力誘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通過手勢,目光,表情等形體語言來迸發中學生的積極性.使中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系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本節采用觀察,對比,剖析的學習方式,引導中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索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中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升中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
1.提問:
(1)均勻介質中怎樣傳播?
(2)是光的反射定理?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倒入硬幣,置于一定的高度讓中學生正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幣,再放入適量的水,請朋友觀察實驗現象.(錄象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放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牙簽,讓中學生側面近視觀察現象.
請中學生思索這是為何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寬度和時間的檢測學案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電壓八年級物理備課,會正確使用電壓表。
2.過程與技巧
通過電壓大小的引入,培養中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3.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串并聯電路電壓特性,培養中學生科學的心態與協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電壓表的正確使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出
關于電壓你了解多少?
1.電壓的動因:
1.電壓方向的規定:
3、電池有正負兩個極,電源外部的電壓方向?
中學生回答問題。
(二)、認識電壓
1.播放水流視頻,類比水流引入電壓
水流有強弱之分,單位時間內從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電壓是否也和水流一樣,有強弱之分呢?
2.班主任演示課本52頁----觀察:燈泡的色溫,引導中學生剖析得出電壓是有大小之分的。
3.中學生看書52頁,得出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的多少稱作電壓。并自學電壓的單位及各單位之間的進率,完成下邊的練習題
4.電壓單位轉換練習
①房間燈泡中的電壓約0.2A,等于mA.
②半導體收音機電源的電壓約50mA八年級物理備課,等于A.
③計算器中電源的電壓約100μA,等于A.
④家用電冰柜的電壓約1A,等于μA.
5.教案展示和看課本52頁了解一些常用家電的工作電壓的大小。
(三)檢測電壓
1.中學生看書使其曉得,1.電路中電流大小需用電壓表檢測;2.電壓表的符號是A
2.探究活動:
1認真觀察電壓表。觀察電壓表的外型,你能發覺哪些?
2領到一個檢測儀器先觀察哪些?(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3自學J0407型直流電壓表說明書,回答下述問題:
a.電壓表的用途
b.電壓表的檢測范圍?如何選擇檢測范圍?選擇0--0.6A阻值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電壓值;選擇0—3A阻值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電壓值?
c.電壓表的正確使用方式
3.班主任引導中學生練習電壓表讀數。
4.中學生探究:檢測通過燈泡的電壓,練習使用電壓表
5.針對中學生檢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幫助中學生剖析故障的緣由。
(四)、課堂練習
(五)、師生共同小結:
(六)、板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寬度和時間的檢測學案相關文章:
★《時間和位移》教案化學選修一
★八年級數學學案大全
★初中數學學案例文大全
★八年級數學學案例文大全
★八年級數學重難點教學設計5篇
★初中八年級數學學案
★八年級下冊化學學案
★八年級數學學案例文
★八年級數學備課組教學計劃2021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化學教學總結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