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華的朋友用“伏安法”測量了一個標有“2.5V”的小燈泡的電阻。 ⑴如圖A所示,是小花連接的物理連接圖。 請用筆畫替換導線并為他完成電路連接(要求選擇合適的電阻值且導線不能交叉)。 A 0. B-.20.40.6-0.63S (2)電路連接完成后,小花合上開關S,發現小燈泡L不發光。 電壓表和電壓表如圖B所示。電路中的故障可能是__。 實驗編號l23 小燈泡兩端電流U/V2.02.53.0 通過小燈泡電壓I/A 0.180.200.23 小燈泡鎢絲內阻R/11.112.513.0⑶排除電路故障后,小華繼續實驗,并將測得的實驗數據記錄在右表中。 小華發現,三者測試的電阻值差異較大。 通過交流,其他朋友也有類似的發現。 經過討論物理電學電鈴實驗,朋友們意識到實驗存在偏差是肯定的,但這種現象并不能簡單地用偏差來解釋。 因為,如果是偏差,三次測得的內阻值應相差(選擇“較大”或“較小”),并具有的特征(選擇“依次減小”、“依次減小”) ”或“大和小”)。
⑷通過回憶實驗過程中小燈泡的變化,小花推測鎢絲的內阻可能與濕度有關。 查閱資料后,他了解到,鎢絲的溫度越高,其內阻就越大,而大多數金屬的電阻都具有這種特性。 據此,他設計了一種簡單的溫度測量裝置。 用一根具有這些特性的金屬線代替小燈泡,將其連接到圖A所示的電路中。如果溫度下降時溫度指示器增加,則濕度指示器應按圖表安裝A。 。 2、探究電流與內阻關系的實驗中,有以下實驗設備:電源(4.5V)、電壓表一臺、電壓表一臺、開關一臺、定值內阻三個(5Ω、10Ω、15Ω) ,滑動變阻器R“50Ω1A”,數根電線。 內阻 R/Ω51015 電壓 I/A0.30.150.1 (1)小明的連接電路如上圖所示,請用圖中劃線的導線代替,幫助他完成實驗電路的連接,以及使連接電路的滑動變阻器的電阻最大; (2)小明將5Ω內阻接入電路,閉合開關,接通滑塊物理電學電鈴實驗,使電流表讀數為1.5V,記錄電壓值; 然后將5Ω內阻替換為10Ω內阻,閉合開關,此時滑動變阻器的滑塊應接通(可選填“左”或“右”)。 當觀察到電流指示時,將記錄電壓指示; (3)然后接上15Ω的內阻,重復上述實驗,得到上表中的實驗數據。
從數據分析中可以得出的推論是。 3、朋友們做完“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后,老師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大家已經知道了決定導體內阻的三個因素,也知道了“溫度會影響導體內阻的大小。而對于一個小燈泡來說,溫度是如何影響其鎢絲內阻的呢?請利用現有的實驗設備通過實驗來探索。” 小花和他的朋友重新進行了實驗,實驗中小燈泡的額定電流為2.5V。(1)如圖A所示,是小花連接的實物圖,請用筆劃線代替電線幫助他們完成電路連接,當要求滑動變阻器的滑動片P向右滑動時,電壓表的指示減小。0. 圖A 圖B (2)合上開關后,小花立即發現燈泡發出耀眼的光芒,經測試,發現電路連接正確,請強調實驗操作的不妥之處。(3)實驗中,當燈泡正常發光時,電壓表讀數如圖所示B、則燈泡正常發光時的內阻為 。 (4)小華在實驗中沒有使用室溫計,通過它可以判斷鎢絲的溫度。I/A0.20.220。 240.270.32U/V0.51.01.522.53 (5) 右表是小華朋友測得的實驗數據,從中可以分析出室溫對鎢絲電阻的影響。
小華還查了資料,發現大多數金屬的電阻值隨溫度變化的規律與鎢絲的電阻值相同。 他用一根具有這些特性的金屬線來代替小燈泡并將其連接到圖A的電路中,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板調整到適當的位置進行固定,并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溫度測量裝置。 為了滿足溫度下降時測溫裝置讀數變大的要求,可以增加圖A中表格的刻度盤作為測溫裝置的刻度盤。 (6)取出小花,將電路中的小燈泡換成發光晶閘管,進一步研究發光晶閘管的內阻與溫度的關系。 合上開關后,無論怎樣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塊,都發現晶閘管不發光,電壓表無指示,電流表卻有指示。經測試,整個電路連接及器件均正常。在良好的情況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