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實驗: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 廣州麓山國際實驗中學數學教研組講座:徐波 一、實驗目的 1、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電源。 2、認識電源輸出電流隨電壓變化的圖像。 二、實驗原理 1、實驗電路圖如圖所示 2、電動勢和電阻的解 本實驗的結構特點:電壓表內接方式電流與電壓的圖像,滑動變阻器限流式 3、實驗設備電池(給電池供電)被測試)、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電線和坐標紙。 四、實驗步驟 1、連接電路:確定電壓表和電壓表的電阻值,根據電路原理圖連接設備。 2、測試數據:合上開關,調節變阻器,使電壓表有清晰的顯示數字,記錄一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讀數,同時測試并記錄多組I、U值方式。 第 1 組、第 2 組、第 3 組、第 4 組、第 5 組、第 6 組 U/VI/A3。 整理設備:切斷開關,整理設備。 4、數據處理:用估算法或在坐標紙上畫UI圖求出E、r。 一號干電池一段時間后)。 2、干電池大電流放電時,極化現象嚴重,電動勢E顯著增大,電阻r顯著下降。 因此,長時間放電時電壓不應超過0.3A,短時間放電時電壓不應超過0.5A。 因此,實驗中不要將R調得太小,并快速讀取電源指示,每次讀取后立即關閉電源。 3、測量I、U數據不超過6組,且變化范圍應較大。 分別求解E和r值并取平均值。 4、繪制UI圖形線條時,讓更多的點落在這條直線上或者讓每個點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右側。 一些偏離直線太遠的點可以被丟棄,不予考慮。 這樣就可以部分抵消偶然的偏差電流與電壓的圖像,從而提高檢測精度。 六、誤差分析 1、出現偏差主要來源于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以及UI圖像繪制不準確。 2.系統偏差(1)外接電壓表測試結果E相對于被測內阻(電源內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