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學設計 馬紅玲,吉林省慶云縣月河小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 了解光的折射現象。
· 了解光從空氣進入水或其他介質的偏轉定律。
· 理解光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流程與技巧
通過實驗觀察認識折射現象。
·體驗折射造成的錯覺。
★情緒心態與價值觀
初步展現折射現象之美,獲得對自然現象的喜愛和親近。
【教學過程設計】
★新班級介紹
1、中學生實驗:“折射折斷筷子”。 中學生觀察后表達實驗現象。 (從生活中發現問題)
2、小游戲:往碗里倒一枚硬幣,把鼻子調整到看不見硬幣的位置,另一位朋友慢慢往碗里放水,當水上升到一定高度時,觀察現象?
3、問:以上現象是如何造成的? 是不是可以用之前的知識來解釋?
(想了想,中學生覺得自己缺乏知識光的折射硬幣實驗,導致求知若渴)
4.板書題目:光的折射
★新課教學
1.光的折射
1. 猜猜光在什么條件下會發生折射?
(留給中學生思考的時間,讓中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2. 使用可選設備進行小組實驗以驗證猜測。
(提供激光手探照燈、方形玻璃塊、熏香、火柴、水壺、紙套)
3.交流實驗過程和觀察到的現象。

(中學生體驗實驗過程,體驗猜對的樂趣)
4.中學生總結“什么是光的折射”。 (①如果學生沒有注意陳述中的“斜射”情況,其他中學生可以補上,班主任不需要提醒;②培養中學生的概括能力。)
2.探索光的折射定律
探索1(屏幕顯示):光從空氣斜入射到水(玻璃)中,折射光偏向界面或偏向法線,如圖1。(進一步激發好奇心,闡明目的研究)
1、中學生在黑板上推測并畫出自己猜出的折射光的位置。
(中學生可能的猜測見圖2)
2.討論推測的合理性。
3. 小組設計并交流實驗方案,確定可行方案。
4. 進行實驗以收集證據。 (要求畫出并記錄觀察到的光進入水(玻璃)的傳播路徑)
五、實驗結果交流
① 每組得出什么推論?
②不同群體的推論是否相同?
6.用語言表達查詢1的結果。
班主任屏幕顯示: 推論1:光從空氣中斜入射到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向法線偏轉(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探索二(屏幕顯示):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你會發現什么規律?
1.分組實驗,收集證據。 (需仔細觀察反差現象并畫出觀察結果)
2. 組內比較分析觀察結果。
3.通訊,①折射角如何定義? ②折射角如何隨著入射角的減小而變化? ③光垂直入射時,光的傳播方向是什么? 該角度隨著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 推論3:光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不變)
4.(疑點)“折射斷筷子”“硬幣落水”都是光的折射現象。 能用剛剛得到的推論來解釋嗎? 踏入水底的折射定律和“折射斷筷子”、“落硬幣”都是光從水射到空氣中產生的)
探索3(屏幕顯示):光線從水(玻璃)斜入射到空氣中時,折射光是偏向法線還是偏向界面? 如圖3所示。
1.中學生猜想并畫圖表達自己的看法。
2. 討論交流:學生在老師投影中做圖的情況
②做這個猜測時你做了哪些假設? (中學生可以從光的反射可逆,光的折射也是可逆的)
實驗驗證:①教師演示光線從空中斜射入半方形玻璃塊,如圖4; ②哪位朋友可以幫老師對著折射光再注入一束光光的折射硬幣實驗,讓朋友觀察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徑? (中學生躍躍欲試,興趣高)
③學生觀察,從玻璃射出到空氣中的光與原來的入射光重合。
④教師讓中學生在黑板上畫出觀察到的現象。

⑤ 屏幕顯示: 推論4:光發生折射時,光路可逆。
推論5:光從空氣或其他介質斜入射到空氣中,折射光偏離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 折射定律的應用
1.體驗“釘魚”
做一個魚模型固定在一個方缸里,用一根直絲當魚槍,瞄準聽到的魚,看誰能瞄準,請朋友說說瞄準魚的“奧秘”魚 ? (進一步激發中學生積極性,體驗成功的喜悅)
2、借助動畫講解“魚的真實形象”的成因。
3、中學生討論“折射斷筷子”和“掉硬幣”的原因。
4、小組實驗:觀察鉛筆在玻璃磚后面的“錯位”。 (讓中學生體驗一下折射讓耳朵重新成型的錯覺)
5、折射現象不僅會使鼻子“受騙”,有時還會形成一些美麗的奇觀。 (播放2001年出現在上海上空的“海市蜃樓”和“榮耀三天”視頻資料)
4.交流評價
1、明天的學習會收獲什么? (談談知識、能力、研究方法、折射現象的經驗、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等)
2. 當光線射到空氣和水(玻璃)的界面上時,反射和折射是否同時發生?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優缺點是什么?
★ 布置作業
1. 寫一篇關于“光的折射”的短文。
2、閱讀教材第30頁的“全反射”,了解它在光纖中的作用。
【《光的折射》教案】相關文章:
光的折射之一 08-03
光折射案例2 08-03
光折射化學案例03-20
光的折射08-03
光折射定理科學案例設計08-03
光折射化學案例 4 第 11-26 部分
光折射教學設計08-03
《光的折射》教學設計08-03
光的反射與折射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