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教學目標】
1. 能認6個新字,寫9個新字。 掌握復音詞“編”。 正確讀、寫并理解本課的關鍵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明白父親話里的意思,明白文章的核心,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地方,明白自己應該做一個有用的人,而不是做一個只顧尊嚴而不為別人好的人。 【語言要素】
4.學習如何在本文中使用對比和借用隱喻。
【教學重難點】
明白了父親的話的意義,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學會了如何用物理比喻來寫這篇文章。
【教學時長】2小時
第一課
[課程目標]
1、能認6個生詞,寫9個生詞,能準確讀出軟詞、復音詞,理解生詞。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 問題解決簡介
1. 一起閱讀題目。 你知道什么是“花生”嗎? 你怎么知道?
2、課件上展示了花生的圖片,老師解釋了花生為什么叫“花生”。
3、老師:本文的作者是許地山。 他有一個筆名:羅華生。 他為何選擇這個筆名? 今天的課程,讓我們走進許地山童年時發生的一件事情。
2.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學生學會獨立閱讀。
(1)安靜地朗讀課文,畫生詞。
(2)讓學生自由舉手朗讀課文落花生微課教案,全班同學正確發音。 (例如“空地”中“空”的第四聲讀為kòng,課文中“便宜”的讀音為pián yi。)
2.拼新單詞,注重學習方法,注重強化。
(1)讓學生想出容易出錯的單詞并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
(2)在預習過程中,你理解了哪些單詞以及如何理解它們?
3、按順序閱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同桌互相朗讀,按順序通讀課文,學生互相推薦朗讀。
(2)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再次閱讀課文,看看你對課文的理解。
4.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請用你自己的話告訴我。
3.再讀一遍課文,理清上下文。
1.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課文中關于“花生”的內容。
默認:
(一)課文以“花生”為中心,寫出“花生的好處”、“像花生一樣做一個有用的人”。
(2)他寫了種植花生、收獲花生、品嘗花生、討論花生。
2.師:這篇課文分為幾部分? 先寫什么? 接下來該寫什么?
第一部分(自然部分 1):種植和收獲花生。
第二部分(自然段2):母親提出豐收節,并為豐收節做了準備。
第三部分(自然節3-5):豐收節期間,一家人一起品嘗花生、討論花生。
3、組織全班交流:作者只寫了幾句話種植花生、收獲花生、品嘗花生,卻花了大量的文字討論花生。 為什么? (課文主要用花生來闡釋做人的道理,表達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敘述時分細節和省略,以突出中心思想,而關于花生的部分正好可以突出中心思想文章的內容。)
第二課
[課程目標]
1、能聽懂深刻的句子,初步理解父親用花生來解釋做人道理的方式。 (強調)
2、模仿課文的寫法,寫出由某件事想到的人。 (困難)
1.審核導入
1.學生共同朗讀課文,回憶課文內容。
2、說說文中圍繞“花生”寫了哪些內容。 (命名)
2、討論交流,引導和促進學習
1.學習第一部分。
課件提供:我們兄弟姐妹很高興……澆水之后,幾個月后我們居然就收獲了。
(1) 哪些詞語描述了花生的生長過程? 這些詞的順序可以顛倒嗎? 為什么?
(買種子、犁地、播種、澆水;這些詞的順序不能顛倒,因為它們是按照種植花生的順序排列的。)
(2)“竟”字寫什么? 效果如何?
(“驚喜”二字描述了花生收獲時“我們”姐弟的意外而愉快的心情。因為“我們”姐弟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新開的土地上生長的,我也不確定是不是我)本來就會有收獲,但沒過幾個月我居然就收獲了,這真是太令人驚訝了。“驚訝”二字更能強調“我們”兄妹的喜悅和激動。)
2.重點分析第三部分。
(1)逐字朗讀第4段至第14段。 從對話中可以看出花生的哪些特點?
(2)了解花生的價值。 (課程材料顯示第10段)
①教師:通過花生埋在地里、長在地上矮的生長特點,你能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嗎? (默默無聞,樸實無華,不計較名利)
②當父親談到花生的好處時,提到桃子、石榴、蘋果有什么作用? (同桌交流:通過對比,凸顯不為人知、樸實無華、樸實無華的精神品質。)
③再讀一遍爸爸的話,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下列句子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
花生是好的,桃子、石榴和蘋果是壞的。 ( ) 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 ) 埋在地下的東西都是好的落花生微課教案,高掛在樹枝上的東西都是壞的。 ( )
④總結:文中,父親將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進行了比較。 比較僅基于水果是否暴露在外面。 凸顯了花生不炫耀、默默無聞的性格。 并不是說那些看起來好看的水果就沒有實際用途。 。
3.了解如何寫文章并嘗試練習寫作
1、有感情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
2、教師總結:這篇課文用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這種寫法被稱為“借物喻”。 我們身邊有很多事情可以啟發我們,讓我們明白深刻的道理。 例如:粉筆,一個平凡普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學生獲得知識而犧牲了自己; 蠟燭照亮別人,也燃燒自己……寫作時,我們可以從這篇課文《以物理為隱喻》中寫道。
3、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論一些像花生一樣能引發思考的事情,讓人想起身邊的某些人。 以此為基礎,寫一段話。 (根據課后練筆思考一下)
(1)全班交流,教師指出事物特征與人物品質之間的關系。 例如:從“蜜蜂”,你可能會想到勤勞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從“落葉”中,你可能會引發“落葉歸根,生命輪回”、“無私奉獻”等情感。
(2)學生嘗試寫一段話。 (提示:描述時,注意清楚地陳述事物的特征和你想到的人的品質。表達你的感受時,不要使用長段的討論或情感。)
【教學反思】
《落下的花生》是一篇運用物理比喻、富有哲理的敘事散文。 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來寫,重點是“議花生”部分。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互相提問,提出問題:如:“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只是外表漂亮而不實用?” “做一個像蘋果一樣美麗的人不是很糟糕嗎?” 對于此類典型、有代表性的問題,我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敢于發聲,發展個性。
在引導學生理解“人應該做有用的人,而不是只做正派而不是對別人有好處的人”這句話的內涵時,我引導學生圍繞這句話緊密討論“什么樣的人才是有用的人”人?” “花生比喻社會上什么樣的人?” 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思考和解決問題,利用花生的特性闡明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