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是非常難的,學生想要學好物理,就需要從高一的時候認真聽講,一節課都不能落,高中物理是有聯系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人教版高一物理---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人教版高一物理的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人教版高一物理的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生變化)。
(3)縱坐標表示速度。縱坐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人教版高一物理---勻變速直線運動 1.基本公式:速度時間公式:v=v0 + at;位移平均速度公式:x=t =(v0+v)/2.t;位移時間公式:x=v0t + a t2/2;位移速度公式2a x= v2-v0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a是恒量,而且a與v0同一直線上。
2.推論:(1)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里的位移之差是一個恒量,即ΔS=aT2=恒量。
注意:此式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判別式
推廣公式:連續的第m個T內的位移和連續第n個T內的位移差為:Sm-Sn=(m-n) aT2
(2)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該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即=vt/2=(v0+vt)/2;
(3)某段位移中點的瞬時速度vS/2等于初速度v0和末速度v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vx/2=。
注意:可以證明,無論勻加速還是勻減速,都有
(4)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人教版高一物理---力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作用于物體產生的兩個作用效果,使受力物體發生形變或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4.力的分類:①按照力的性質命名:重力、彈力、摩擦力等;②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5.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①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②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① 質量均勻分布的有規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② 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采用懸掛法;③重力的大小:G=mg
6.彈力:(1)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2)產生彈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兩物體直接接觸;②兩物體的接觸處發生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物體之間的正壓力一定垂直于它們的接觸面。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時應先確定受力物體。
(4)彈力的大小: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彈力:F = Kx (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系數)
(5)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存在彈力的判斷方法:如果物體間存在微小形變,不易覺察,這時可用假設法進行判定.
7.摩擦力:(1)滑動摩擦力:①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為滑動摩擦系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2)靜摩擦力: 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范圍: O<F靜 fm (fm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p>
說明:①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③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④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8.力的合成與分解:(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共點力的合成:①共點力:幾個力如果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共點力;②力的合成方法: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③平行四邊形定則: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
求F 、 的合力公式( 為F1、F2的夾角);④注意:a.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b.兩個力的合力范圍: F1-F2 F F1 +F2 ;c.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d.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
9.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1)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①一個物體如果保持靜止或者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②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變,其加速度為零,這是共點力作用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運動學特征。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亦即F合=0
①二力平衡:這兩個共點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②三力平衡:這三個共點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內,且其中任何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與第三個力平衡
③若物體在三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 F2x + ………+ Fnx =0
F合y= F1y+ F2y + ………+ Fny =0 (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向分解)
10.力學單位制(1)物理公式在確定物理量數量關系的同時,也確定了物理量的單位關系。基本單位就是根據物理量運算中的實際需要而選定的少數幾個物理量單位;根據物理公式和基本單位確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單位叫做導出單位。
(2)在物理力學中,選定長度、質量和時間的單位作為基本單位,與其它的導出單位一起組成了力學單位制。選用不同的基本單位,可以組成不同的力學單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單位是長度為米(m),質量為千克(kg),時間為秒(s),由此還可得到其它的導出單位,它們一起組成了力學的國際單位制。
11.牛頓運動三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