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張樂[山西生產建設兵團市級優課]
地區:建設兵團-建工師-
校區:兵團建工師附中
共1課時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就能靈活運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完成各種類型的題目。
過程與方式:
提高中學生剖析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培養中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
2學情剖析
九年級較八年級中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本節課教學設計基本是以提綱方式引導中學生,讓中學生自己剖析,提升中學生的剖析能力和知識的應用能力。本節課是一節備考課,中學生步入九年級備考階段因為都是學過的內容,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普遍上漲,本節課借用“出彩中國人”以“出彩中學人”為主題采用大賽方式,將每一個專題備考模塊作為一場晉級賽,希望朋友們場場晉級,最終高考取得滿意的成績,為中學生的備考平添樂趣。
3重點難點
重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難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靈活運用。
4教學過程4.1高考專題備考一課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復習導出
師:歡迎朋友們來到“出彩中學人”物理晉級賽的第三場賽事現場,我是明天的主持人兼評委張老師,明天的規則是集滿6個贊者將晉級下一場賽事,回答對一個問題可得一贊,回答對一個問題且能正確剖析過程的可得兩贊,希望朋友們能場場晉級,在最后的高考賽場中折桂,為一中出彩!下邊我們一起先來熱熱身吧!
一、知識梳理
師:請按照老師展示的框架,對凸透鏡成像規律內容進行知識梳理,完成下述填空。
(一)操作過程:
1、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2、安裝器材:
①安裝位置:依次是
②安裝要求:
3、分析凸透鏡成像特性:
①u>2f
②u=2f
③f<u<2f
④u=f
⑤u<f
4、成像規律:①分界點
②變化規律
(二)實驗原理: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梳理,熟悉物距、像距、焦距等基本概念和凸透鏡成像的基本規律。
活動2【講授】精選例題類型一:借助凸透鏡成像特性斷定成像性質
例1:小明借助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鏡探究透鏡成像規律進行了如下操作: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30
15
倒立、縮小的虛像
25
16.7
20
倒立、等大的虛像
15
30
倒立、放大的虛像
正立、放大的實像
(1)將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鏡,得到如圖所示的光路圖.則該透鏡的焦距為.
(2)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檢測,并將觀測情況記錄在上表中.
①上表中實驗序號2中像的性質為,其成像特性可應用于(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②實驗序號3中像距為.其成像特性可應用于
例2:當物體距凸透鏡8cm時,在凸透鏡的另左側的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虛像;若保持物體與光屏的位置不變,把凸透鏡向光屏方向聯通2cm,則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縮小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是()
A.f
【設計意圖】通過對凸透鏡成像性質的應用,進一步熟悉規律,提升中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活動3【講授】精選例題類型二:動態變化
例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焦距為15cm,把蠟燭置于凸透鏡前25cm處,光屏上可承接到燭焰放大、倒立、淸晰的虛像,之后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透鏡和凸透鏡成像規律試卷,將蠟燭平緩向凸透鏡緊靠.最終停在距凸透鏡20cm處,為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虛像,則光屏的聯通方向和光屏上所得到像的大小變化分別()
A.緊靠凸透鏡,變大B.遠離凸透鏡,變大
C.緊靠凸透鏡,變小D.遠離凸透鏡,變小
例4:某同事用自制的水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在光屏上得到到了清晰的像,如圖所示。他繼續向水凸透鏡內注水,使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假如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度成清晰的像()
A.光屏應向左聯通,成縮小的像
B.光屏應往右聯通,成放大的像
C.光屏應向左聯通,成放大的像
D.光屏應往右聯通,成縮小的像
例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實驗操作規范.在圖示位置時,燭焰正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這個像的成像原理與(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若將蠟燭往右聯通少許,則應將光屏向(選填“左”或“右”)聯通能夠再度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像的大小比昨天的像要些.
(2)再在凸透鏡右邊附近放置一凹透鏡(圖中未畫出),:這時須要將光屏向(選填“左”或“右”)聯通能夠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設計意圖】通過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靈活運用,提升中學生剖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4【活動】精選例題類型三:實驗操作
例6:小剛朋友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實驗,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
(1)實驗前,擺放凸透鏡、蠟燭和光屏時要求兩者的中心在;
(2)如圖一所示,改變蠟燭位置,使其坐落35cm刻度線處聯通光屏,可在光屏上看見一個倒立、的虛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
(3)小剛是一個很喜歡思索的中學生,他在完成課本上的實驗后,又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若將光屏和蠟燭位置互換,像的性質會變嗎?若變化,此時成像的性質是
②將透鏡的上半部份用課本遮掉,像的性質會變嗎?
③過了一會小剛同事發覺燭焰在光屏上的像過高,如圖二所示,若要使燭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調節光屏,應將光屏向調節(選填“上”、“下”)
④后來,蠟燭由于燃燒時間長變短,使此歲月屏上出現的像偏,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若果只調凸透鏡,應將凸透鏡向調節(選填“上”、“下”)
中學生活動一:讀題,小組討論。
中學生活動二:根據例6中第2小問完成實驗操作,觀察像的性質。
中學生活動三:在活動二的基礎上根據第3、4小問進行實驗操作,形象直觀地得到答案。
中學生活動四: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作圖等的方法進行理論剖析。
【設計意圖】1、通過動手操作再度回顧實驗過程,加深中學生印象,也讓備考課顯得有活力,調動中學生積極性;2、例6中的第4問是中學生的難點,讓中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得出結果后在進行理論剖析,直觀形象,有效突破難點。
活動5【講授】本課小結
小結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題的技巧。
活動6【作業】布置作業
哈文朋友在學習了凸透鏡成像規律后,又繼續研究像高與什么誘因有關,于是他在實驗室選用了焦距為5cm,10cm,15cm的凸透鏡,高度為4cm,6cm,8cmde發光物體及相應的實驗儀器進行正確實驗,將搜集到有關據記錄在表一、表一中。
表一:
序號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50
12.5
30
15
18
22.5
10
16
26.5
13.3
15
30
16
表二:
序號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30
15
25
16.7
18
22.5
7.5
15
30
12
10
(1)剖析比較表一或表一中的物距及像高的變化關系,可以得出的初步推論是:物體在同一凸透鏡成虛像是
(2)剖析比較序號中的物距,像距,像高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初步推論:物體在同一凸透鏡中成虛像時,物距相同,物體越高,像就越高。
(3)哈文朋友表一中尚有部份數據未完成,你能幫他填寫嗎?若不能,請寫出理由:
(4)為了
推論更具普遍性,哈文覺得還需進一步實驗,請在表一中填入擬進行是實驗的數據,已完成他的研究目的。
表三:f=
序號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11
12
13
第3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第3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高考專題備考一課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復習導出
師:歡迎朋友們來到“出彩中學人”物理晉級賽的第三場賽事現場,我是明天的主持人兼評委張老師,明天的規則是集滿6個贊者將晉級下一場賽事,回答對一個問題可得一贊,回答對一個問題且能正確剖析過程的可得兩贊,希望朋友們能場場晉級,在最后的高考賽場中折桂,為一中出彩!下邊我們一起先來熱熱身吧!
一、知識梳理
師:請按照老師展示的框架,對凸透鏡成像規律內容進行知識梳理,完成下述填空。
(一)操作過程:
1、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2、安裝器材:
①安裝位置:依次是
②安裝要求:
3、分析凸透鏡成像特性:
①u>2f
②u=2f
③f<u<2f
④u=f
⑤u<f
4、成像規律:①分界點
②變化規律
(二)實驗原理: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梳理,熟悉物距、像距、焦距等基本概念和凸透鏡成像的基本規律。
活動2【講授】精選例題類型一:借助凸透鏡成像特性斷定成像性質
例1:小明借助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鏡探究透鏡成像規律進行了如下操作: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30
15
倒立、縮小的虛像
25
16.7
20
倒立、等大的虛像
15
30
倒立、放大的虛像
正立、放大的實像
(1)將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鏡,得到如圖所示的光路圖.則該透鏡的焦距為.
(2)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檢測,并將觀測情況記錄在上表中.
①上表中實驗序號2中像的性質為,其成像特性可應用于(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②實驗序號3中像距為.其成像特性可應用于
例2:當物體距凸透鏡8cm時,在凸透鏡的另左側的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虛像;若保持物體與光屏的位置不變,把凸透鏡向光屏方向聯通2cm,則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縮小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是()
A.f
【設計意圖】通過對凸透鏡成像性質的應用,進一步熟悉規律,提升中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活動3【講授】精選例題類型二:動態變化
例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焦距為15cm,把蠟燭置于凸透鏡前25cm處,光屏上可承接到燭焰放大、倒立、淸晰的虛像,之后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平緩向凸透鏡緊靠.最終停在距凸透鏡20cm處,為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虛像,則光屏的聯通方向和光屏上所得到像的大小變化分別()
A.緊靠凸透鏡,變大B.遠離凸透鏡,變大
C.緊靠凸透鏡,變小D.遠離凸透鏡,變小
例4:某同事用自制的水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在光屏上得到到了清晰的像,如圖所示。他繼續向水凸透鏡內注水,使水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假如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度成清晰的像()
A.光屏應向左聯通,成縮小的像
B.光屏應往右聯通,成放大的像
C.光屏應向左聯通,成放大的像
D.光屏應往右聯通,成縮小的像
例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實驗操作規范.在圖示位置時,燭焰正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這個像的成像原理與(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若將蠟燭往右聯通少許,則應將光屏向(選填“左”或“右”)聯通能夠再度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像的大小比昨天的像要些.
(2)再在凸透鏡右邊附近放置一凹透鏡(圖中未畫出)透鏡和凸透鏡成像規律試卷,:這時須要將光屏向(選填“左”或“右”)聯通能夠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設計意圖】通過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靈活運用,提升中學生剖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4【活動】精選例題類型三:實驗操作
例6:小剛朋友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實驗,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
(1)實驗前,擺放凸透鏡、蠟燭和光屏時要求兩者的中心在;
(2)如圖一所示,改變蠟燭位置,使其坐落35cm刻度線處聯通光屏,可在光屏上看見一個倒立、的虛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
(3)小剛是一個很喜歡思索的中學生,他在完成課本上的實驗后,又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若將光屏和蠟燭位置互換,像的性質會變嗎?若變化,此時成像的性質是
②將透鏡的上半部份用課本遮掉,像的性質會變嗎?
③過了一會小剛同事發覺燭焰在光屏上的像過高,如圖二所示,若要使燭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調節光屏,應將光屏向調節(選填“上”、“下”)
④后來,蠟燭由于燃燒時間長變短,使此歲月屏上出現的像偏,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若果只調凸透鏡,應將凸透鏡向調節(選填“上”、“下”)
中學生活動一:讀題,小組討論。
中學生活動二:根據例6中第2小問完成實驗操作,觀察像的性質。
中學生活動三:在活動二的基礎上根據第3、4小問進行實驗操作,形象直觀地得到答案。
中學生活動四: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作圖等的方法進行理論剖析。
【設計意圖】1、通過動手操作再度回顧實驗過程,加深中學生印象,也讓備考課顯得有活力,調動中學生積極性;2、例6中的第4問是中學生的難點,讓中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得出結果后在進行理論剖析,直觀形象,有效突破難點。
活動5【講授】本課小結
小結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題的技巧。
活動6【作業】布置作業
哈文朋友在學習了凸透鏡成像規律后,又繼續研究像高與什么誘因有關,于是他在實驗室選用了焦距為5cm,10cm,15cm的凸透鏡,高度為4cm,6cm,8cmde發光物體及相應的實驗儀器進行正確實驗,將搜集到有關據記錄在表一、表一中。
表一:
序號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50
12.5
30
15
18
22.5
10
16
26.5
13.3
15
30
16
表二:
序號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30
15
25
16.7
18
22.5
7.5
15
30
12
10
(1)剖析比較表一或表一中的物距及像高的變化關系,可以得出的初步推論是:物體在同一凸透鏡成虛像是
(2)剖析比較序號中的物距,像距,像高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初步推論:物體在同一凸透鏡中成虛像時,物距相同,物體越高,像就越高。
(3)哈文朋友表一中尚有部份數據未完成,你能幫他填寫嗎?若不能,請寫出理由:
(4)為了
推論更具普遍性,哈文覺得還需進一步實驗,請在表一中填入擬進行是實驗的數據,已完成他的研究目的。
表三:f=
序號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11
12
13
Tags:3節,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