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第三節凸透鏡成像規律 第一課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 [學習目標] 1.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初步總結凸透鏡成像規律,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關系。 重點:實驗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 難點: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行為提示: 1. 仔細閱讀學習目標,用雙色筆劃標出行為副詞。 2.創設情境,汲取新教訓。 技術指導: 1、本實驗中,蠟燭火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 40厘米。 情況發生三天后,小聰告訴小亮,放大鏡不僅可以“放大”物體,還可以“縮小”物體。 小梁有些震驚,立即找來放大鏡開始了實驗。 如圖所示,當他把放大鏡放在花前某個位置時,他聽到了花直立放大的真實影像。 隨后他按照小叢的提示操作,終于看到了“縮小”的花朵。 你知道小從是怎么提醒小亮的嗎? 能力知識藍籌股自學互研 一、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獨立閱讀課本P97~98內容,獨立思考,完成: ? “探測”實驗所用設備“凸透鏡成像定律”包括:蠟燭、凸透鏡、燈屏和光具座,將上述物體分別安裝在光具座上,調整它們的高度,使蠟燭火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同樣的高度。 填寫“虛”或“實”)圖像,光具座上刻度尺的作用是檢測成像時的物距U和像距V。 ? 為了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小明朋友把凸透鏡直接對著太陽,然后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邊,改變凸透鏡和光屏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的、最亮的、最亮的點。 清晰的光斑,如圖,凸透鏡焦距為10cm。 藍籌雙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 獨立閱讀課本97~98內容,獨立思考完成: ? (1)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形成虛像? 在什么條件下它會變成真實的圖像? 凸透鏡在什么條件下形成縮小像? 在什么情況下它會變成放大圖像? 凸透鏡成的像是不是正立的虛像? 有倒掛的真實形象嗎? 是否存在縮小的實像? 答:(1)當物距小于1倍焦距時,成為虛像; 當物距大于1倍焦距時,成為實像; 當物距小于2倍焦距時,成為縮小圖像
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小圖像變成放大圖像; 凸透鏡成象無正立虛像、倒立實像和縮小實像。 知識鏈接: 1?當u=2f時,形成大小相等的倒置虛像,所以如果變成大小相等的倒置虛像,則焦距為f=u/2。 這是一種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 ? 當u=f時,可以獲得平行光。 ? 光幕所能接管的是虛像。 獨立完成知識藍籌1、2,班主任考察,根據完成情況選出3組小伙伴,分別帶領大家學習知識藍籌1、2。 其他同事的補充或更正。 給各組發器材,組織方案探究活動,中學生觀察體會現象,討論原因,班主任選出一組向全班示范講解,師生共同評價,畫出一致的推論。 針對學習目標思考: 1 ? 我明天學到了什么知識?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 我還有什么問題? 4? 根據實驗現象,完成下表。 物距與焦距的關系 像距與焦距的關系 正負像大小的虛實應用 u>2ffu>fv>2f 倒置放大虛像投影儀 u=f 否成像/u
法律。 2.了解物距、焦距和像距的關系。 3.學習從化學現象中歸納出科學規律的技巧。 要點:了解物距、焦距和像距的關系。 難點:學習從化學現象中歸納出科學規律的技巧。 行為提示: 1. 仔細閱讀學習目標,用雙色筆畫標出行為代詞。 2.創設情境,汲取新教訓。 小結:要記住的技巧公式: (1)凸透鏡成像定律:一個焦點分虛實,第二焦點分大、小; (2)凸透鏡成虛像時,像的大小發生變化:近的物體像遠,遠的物體像小。 觀鳥箱的蓋子是凸透鏡。 如圖,盒蓋距離盒底10cm。 借助凸透鏡直立放大成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觀察小動物。 在一次實驗中,小明不小心把蓋子上的凸透鏡砸壞了。 為了修好觀察箱凸透鏡成像規律總結歸納,老師給他提供了一個焦距分別為4cm、8cm、10cm、12cm的凸透鏡。 他應該選擇哪個焦距的凸透鏡? 自學互研生成能力知識藍籌股-凸透鏡形成時像變的判斷 1.在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物體逐漸從遠離凸透鏡的地方移動時鏡頭對焦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 像越來越大,是正立虛像 B. 像越來越大,是倒立虛像 C.像越來越小,是正立虛像 D。像越來越小,是倒立虛像。 使用凸透鏡在光屏上獲得清晰的蠟燭火焰圖像。 如果鏡頭的表面被其下側的一半覆蓋,則結果是 (D)A·圖像 B 的上半部分。圖像的下半部分消失了。 C. 整個圖像存在,但上部變暗。 D. 整個圖像存在,但變暗了。 如圖所示,是物體AB通過相機鏡頭的成像原理示意圖,當AB沿主光軸遠離鏡頭時,A點A在物體上的成像方向是 (B) AA'OB.A'FC。 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圖3)),(第4題圖))藍籌雙凸透鏡成像定律知識應用 4.如圖,蠟燭放在凸透鏡的焦距和雙焦距的焦距形成清晰的圖像。以下光學元件借助該成像定律工作:(D)相機 B. 放大鏡 C. 平面鏡 D.投影儀模式指導:在“探索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實驗中,雖然需要記錄
需要分析的數據、現象和關系很多,但最終還是要實現物距、像距、焦距“三距”與圖像特性的對應關系。 獨立完成知識藍籌1、2,班主任巡視,根據完成情況選擇2組小伙伴分別帶你學習知識藍籌1、2。 其他同事補充或改正錯誤,班主任提出意見。 給各組發器材,組織方案探究活動,中學生觀察體會現象,討論原因,班主任選出一組向全班示范講解,師生共同評價,畫出一致的推論。 逆著學習目標思考:我今天學到了什么知識? 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我還有什么問題? 5?小明用焦距為10cm的放大鏡觀察郵品。 如果要辨識郵票上的細微之處,如下圖,放大鏡與郵票之間的距離應為(B) A. 等于10cm B. 大于10cm C. 小于20cm D. 介于10cm和20cm 6.探索“凸透鏡”時 在“成像定律”的實驗中,小新記錄的一些實驗數據如下:焦距倍數,物距u/cm凸透鏡成像規律總結歸納,像距v/cm,圖像特性,虛實尺寸,正f=10cm,1,45,132,30,153,18,224,16,25,虛像,縮小,倒虛像,放大,倒像(1)有幾項缺失在表格中,請完成它們。 (2)小新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第二次形成的圖像比第一次形成的圖像大(可選擇填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圖片。 為了觀察此時形成的圖像,耳朵和蠟燭要在不同的凸透鏡對中:分享自主學習1~6題:(1)檢查對之間的自主學習結果,并互相給出用紅筆打分。 (2) 結對解答對方單獨對所學內容的疑惑,并在結對無法解答的內容上標出。 小組學習:小組討論:(1)組長首先清點小組學習后小組中還存在的疑難問題,并加以解決。 (2)在群內就擬展示的方案內容進行交流和討論,共同解決群內的問題。 傳達和展示新知識生成計劃用放大鏡觀察右手(如圖A),看到手臂的放大圖; 然后用它觀察遠處的房子(如圖B),聽到房子的縮小圖像。 (在以上兩個空格中選擇“放大”、“等長”或“縮小”) 課堂練習見中學生達標書。課后查漏補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