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如今我們去商場購物,尤其是稱重的商品,都是以千克為計量單位的,比如5個蘋果的重量是2.4千克,若果換算成斤的話就是4.8斤,由于500克是一斤,所以2.4千克就是4.8斤。這些換算的方法,我們在讀高中的時侯就學過,所以特別的簡單。
說到這兒,你們可能還會發出疑惑,“斤”是我國傳統的測度衡,克是西方國家的測度衡,為何我們如今極少用“斤”,反倒稱重時都要用克,這么一斤為什么恰巧等于500克,這其中的緣故是哪些呢?
秦始皇統一測度衡
在說到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談談我國度量衡的發展。對歷史了解的人都曉得,自從秦始皇統一五國后,為了國家的稅收和各地物品互相流通,因而統一了測度衡,這一項舉措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同時也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統一以后的測度衡主要是分、錢、兩、斤,當時的一斤是16兩,詞語“半斤八兩”就是由此而至的。當時,秦始皇命宰相李斯著手統一計量方法的工作,李斯在接手這項工作后就細心研究,在經過一番對比和推測后,他制訂出了16補碼的計量方法,用北斗七星、南斗四星和福祿壽三星作為秤竿子上的16個刻度,也就是16兩。清朝擬定的這些計量方法,仍然沿襲了兩千多年。
東西方測度衡存在的差別
到了唐朝時期,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加大,我們也了解到西方國家的計量方法,她們主要以克、千克、磅、盎司等做計量單位。當時我們國家的16兩,約等于西方的596.816克,由于測度不統一,所以對經濟方面也有一定的影響,于是清廷在測度方面,開始向國際慣例靠攏。
國民政府組建后,中國迎來了新的局面,為了國家才能更好的發展,國民政府在各個方面進行了變革。當時,國民政府的大多成員都是從西方國家留學回去的,她們有好多新思想,并希望新政府才能與西方世界接軌,于是一些變革的舉措,也在向北方國家靠攏,這其中就包括測度衡。
國民政府規定,法定的一斤等于500克,然而一斤依舊承襲原先的16兩,也就是16兩等于500克,一兩就是31.25克。這樣的改變既有好的一面,同時也存在弊病,好一面是以整數估算,便捷了好多,缺點是換算的比列降低了,原先的一斤是596.816克,如今卻弄成了500克,這樣對我們來說很不實惠。
《關于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規定一斤為十兩
這樣的計量方法到了新中國創立才有了改變,那是在1959年6月,我國施行了《關于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規定一斤為十兩,所以一斤等于西方的500克了,一兩就是50克。
在八十年代早期,我國的民間在計量方法上,還在使用分、錢、兩等重量單位,對于這些重量單位克與公斤怎么換算,七零、八零后的人還是比較熟悉的,比如我們去小賣店買玉米、瓜子、白酒等散裝的食物,就會讓店主給秤個一兩二兩的,稱量工具也是那個秤竿子帶秤砣的。
這些方法在2000年之后基本就極少見了,不管是小型商場,甚或是副食店,人們都使用電子秤了,重量單位也使用克或則千克了,就如小編在開篇提及的克與公斤怎么換算,我們去藥房買東西,誠懇的計量單位都是千克,而不再是我們傳統的測度衡“斤”了。
“斤”“兩”并沒有消失
其實我們如今極少使用斤、兩了,但并不代表這些重量單位消失了,在我國的川湘地區,還有好多小吃店,仍然在用“兩”來賣面。相信去湘粵地區旅游的人都經歷過,當你步入一家熱干面店里,老總會問你“吃幾兩”,有些年青人可能會聽不懂,尤其是零零后的年青人,在她們的思想里,對“兩”這個重量單位,早已很模糊了,甚至都有可能沒據說過。
年青人對“兩”沒有概念,雖然有好多老年人也對千克你那種不明白,她們還是喜歡用“斤”,買東西的時侯說幾斤多少錢,老年人能算明白,但要是用千克,她們即使不明白物品的均價了。諸如說0.185千克的蟠桃,售價是7.39元,年青人可能肯輕松的估算出蟠桃的均價,然而老年人就有可能算不明白了。
這樣的問題始終都存在,因而有好多商場,為了便捷人們估算稱重物品的總價和重量,會以500克為單位,比如你買了2千克的蘋果,售價是16元,這樣就可以輕松算一斤蘋果的價錢是4元錢。這樣既便捷了消費者,也給工作人員降低了麻煩,還是挺人性化的。
結語
總的來說,用克和千克作為重量單位,還是挺便捷的,尤其是現今的電子秤,比舊式的秤竿子用上去便捷好多,只要你把商品往電子上一放,重量和價位只須要一秒鐘就都下來了,再也不用我們費頭腦去漸漸估算了,哪怕是非常輕的東西,也能很容易地稱出重量,這樣賣家和買家都節約時間。
在這個與時俱進的年代,我們要勇于接受新鮮事物,無論是東方文化,甚或是西方文化,只要是對我們生活有利的,那就是它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