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大氣浮力》教學設計山東省實驗小學一、設計理念:1.小學生的認識感性少于理智,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她們的興趣;而數學教學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一直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所以,實際教學中,在重視知識邏輯的同時,應注重中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心理特征,把中學生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認識與把握數學知識結合上去,強化中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2.在教學中,根據“體驗→思考→分析→探究→應用”的思路逐一展開礦泉水瓶做大氣壓強實驗,讓中學生通過實驗,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性,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及探究檢測大氣壓的方式。3.在教學中,除了要關注中學生“知道哪些”,更要關注中學生“怎樣能夠曉得”,所以,能動手做的實驗就讓中學生自己動手做,給中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礦泉水瓶做大氣壓強實驗,多媒體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大氣有浮力;·知道大氣壓數值的檢測方式以及估測方式。2.過程與方式:·體驗大氣浮力的存在;·探究檢測大氣壓強的方式;·聯系實際,培養中學生觀察、思考和剖析問題的能力,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3.情感心態價值觀:·培養中學生動手和積極探究的精神;·認識大氣壓的存在與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三、教學器材:礦泉射手1個,廣口瓶1個,豬肉1個,火柴1盒、酒精棉簽若干,玻璃管2根,燒瓶1個,水槽1個,吸盤2個,硬紙片1塊,水適量,注射器1只,馬德堡半球一對,抽氣機一臺,打針瓶一個,多媒體。四、設計教學過程1.引入:從生活邁向化學。實驗演示:將剝了皮的豬肉置于廣口瓶口,請一位朋友上來看他能夠用手將豬肉壓入瓶內?(不能)老師不用手卻能讓豬肉乖乖的手動步入瓶內。[說明:捉住中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征,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讓中學生對生活中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形成濃濃的興趣]2.如何曉得大氣有浮力?[活動1]中學生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重現知名實驗明對試驗進行剖析,中學生親自體會大氣浮力的存在而且很大)中學生解釋老師上面做過的小魔術(中學生嘗試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老師示范用身邊的器材證明大氣壓的存在(給中學生啟示,為中學生自己設計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做好鋪墊)[活動2]中學生用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見到了哪些?用吸盤吸在玻璃片上后兩個吸盤對吸。(1)組織中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