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1.試卷來源:2021年武漢浦口新區數學高考綜合培訓
2. 考試題:
在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某實驗裝置的情況如圖A所示放置,恰好在時間屏幕上獲得了蠟燭火焰的清晰圖像,因此蠟燭火焰的圖像可能如圖B所示中考實驗凸透鏡成像規律,則生活中的工作就是基于這個原則;
(2)實驗中使用的凸透鏡的焦距可以為以下值
①7.5cm②10.0cm③15.0cm④25.0cm
(3)在圖A的情況下,固定蠟燭和光幕的位置保持不變。 當凸透鏡連接在蠟燭和光幕之間時,發現光幕上可以得到蠟燭的清晰圖像。 這樣,凸透鏡應放置在燈具上cm處,在光屏上即可再次獲得蠟燭的清晰圖像,此時屏幕上的圖像與圖B的情況類似;
(4)在圖A所示的實驗情況下,在凸透鏡附近放置另一個透鏡,光屏上的圖像變得模糊。 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僅將光屏向右連接并再次獲得清晰的圖像,則添加的透鏡為 。
3.參考答案:
(1) C相機(使用u>2f的其他成像規則也正確) (2) ② (3) 35.0B (4) 凹透鏡
【研究】
一、分析與解答:
試卷以“探索凸透鏡成像定律”實驗中的實驗情境設計題目,測試中學生運用“凸透鏡成像定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觀察圖A的實驗情況可以看出,物距u=30.cm,像距v=15.0cm,分析數據表明u>v。 從凸透鏡的成像定律可知,凸透鏡在這些情況下形成倒立縮小的虛像,因此蠟燭火焰的圖像應為圖B中的C,這與相機。
(2) 根據凸透鏡成像定律,當凸透鏡形成倒立縮小的虛像時,像距與焦距的關系滿足: f
(3)根據光路可逆原理,實驗中的現象是物距與像距互換后才能出現,即u′=15.0cm,v′=30.0cm即可形成清晰的圖像再次在光幕上,只不過是倒置放大的一個虛像,所以當凸透鏡置于35.0cm刻度處時,物距u′=15.0cm; 得到的圖像就像一個倒置的放大圖像,圖B和B中的情況與之類似。
(4)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僅將光幕向右連接,再次獲得清晰的圖像,說明物距不變,像距減小,即透鏡有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所以這只透鏡是凹透鏡。
2、反思與教學進步:
試卷的錯覺是“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但本質上是利用“凸透鏡成像”規律來分析一些實驗現象,是檢驗、分析的典型試題。并解決問題。
其實,試題主要是測試中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掌握和理解。 利用知識進行分析和推理是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3、同步訓練:
在“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1)如圖所示,如果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沒有連接,為了在光幕上得到清晰的圖像,應將光幕移動到刻度尺的范圍內
A。 40cm~50cm B.50cm~60cm
C。 60cm~70cm 深70cm~80cm
(2)如果圖中的蠟燭逐漸遠離凸透鏡,所得的圖像將逐漸變化(選擇“大”或“小”)。 借助這個定律中考實驗凸透鏡成像規律,我們可以知道:當我們拍攝畢業照時,如果最邊緣的兩個朋友沒有進入取景框,那么攝影師應該(選擇“靠近”或“遠離”)我們這次。
(3)如果將蠟燭放置在距圖中凸透鏡8cm處,此時_____(選擇“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圖像。
參考答案:
(1) B (2) 有點遠 (3) 不能
撰稿:于從軍——南京市河東小學;
史金艷 – 南京浦口新區教育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