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為他人教學和解決問題的教育者,您可能需要編寫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以規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如何實現教學目標做出創造性決策,解決如何教的問題。 如何編寫教學設計才能使其更加有效? 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高中物理《動量守恒》教學設計。 僅供參考。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力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積累是力對物體作用的兩個基本表現。 上一節介紹了力的時間累積效應——動量定理,本節深入介紹了物體相互作用過程中遵循的基本原理。 定律——動量守恒定律。 這是高中生必須遵守的自然界四項基本守恒定律之一。 因此,它具有特殊的地位。 教學大綱中,動量守恒定律屬于B類知識點,屬于較高級別。 要求。
教材選取了雙體問題中的碰撞模型,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動量定理推導了動量守恒定律的一維表達式,然后將結論推廣到多個物體和二維情況,更全面地介紹動量守恒定律。 及其適用范圍。 它不僅適用于牛頓第二定律等宏觀低速系統,而且適用于宏觀高速系統和牛頓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微觀系統。 教材還詳細介紹了動量守恒的條件,并提出當系統不受外力或外力的合力為零時,系統的動量保持不變。
上一節課本中介紹的沖量、動量和動量定理是整章的基礎知識。 中學物理中用動量定理處理的物體一般是單個物體(通??梢钥闯梢粋€粒子)。 本節將研究對象擴展到系統。 在動量定理的基礎上,總結了封閉系統的一般規律。 動量守恒定律不僅是本章的核心內容,也是整個高中物理的重點。 學好本節內容對于今后處理綜合物理問題和學習新的物理知識至關重要。 重要的。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具體內容以及高中生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從一維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牛頓定律和動量定理中推導出動量守恒定律,理解和掌握該定律的內容及其成立的條件,并理解該定律的幾種不同的數學表達式。 并讓學生明白,該定律雖然可以由牛頓定律和動量定理推導出來,但它是獨立的、普遍的。 掌握法律中“制度”、“內力”、“外力”等術語的準確含義。
2.能力目標。 能夠判斷具體問題中動量是否守恒,能夠熟練運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釋現象和解決問題,了解運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通過實驗探索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3.科學思考質量目標。 通過規律的推導,培養學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推理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研究物理量守恒定律關系是自然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
(三)教材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了解動量守恒的條件以及定律表達式的推導和應用。
難點在于理解動量守恒的物理內涵、動量的矢量性和動量守恒方程、動量的相對性、研究對象的系統性以及物理狀態的同時性。
(四)教學、學習指導:
1、實驗指導探索。 學習物理就是理解。為了使學生理解動量守恒的概念及其守恒條件,本課應采用實驗引導探索式教學方法,即通過實驗,了解一維二體中的各個物體模型以及兩者組成的系統進行了實驗。 受力分析,確定單個物體和系統的組合沖量,確定單個物體和系統的動量變化,基于動量定理對單個物體的應用,引入系統動量守恒的概念, 進而
探索系統中動量守恒的條件,在探索過程中充分運用分析推理方法,通過演繹論證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2、講授、實踐、評價相結合。 在討論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時,通過要求學生分析具體問題,隨時發現學生中的錯誤,并及時組織學生評價和分析錯誤的原因,以便教師主導作用可以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結合。 起來。
(5)教具準備:氣墊導軌、細鐵絲、彈簧、兩個等質量的小車、重物
(六)教學程序:
1.推出新課程。 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課,讓學生貼近生活,感到自然親切,充滿趣味。 學生可以帶著飽滿的熱情和對未知科學領域的好奇心進入本課的學習。
2. 教授新課程
① 演示教材中的一維二體模型實驗。 實驗改為使用氣墊導軌,可以使實際情況更加理想化,讓學生認識到理想化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實驗初步建立動量守恒的概念;
②引導學生從觀察實驗過渡到理論推導,定量推導一維二體模型中動量守恒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動量守恒定律的兩種推導,這個過程也引導學生復習他們以前學過的重要法律。 、定理,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③引導學生推導出動量守恒的幾種不同的數學表達式及其意義;
④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動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總結動量守恒定律;
⑤推導并概括動量守恒定律的適用范圍;
⑥舉例說明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范圍。
3、通過典型練習,加深對動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以及解決實際問題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的理解。 同時,學生在知識接受和理解上的錯誤和遺漏也能得到及時反饋。
①在實際問題中,系統不受外力作用的情況很少見。 此時,常常會進行近似(法律成立條件的擴展)。 例如,當外力遠小于內力時,動量也被認為是守恒的; 有時系統在某個方向上所受的外力為零,即系統在該方向上動量守恒; 讓學生明白,當作用時間很短且內力的影響遠大于外力的影響時,一般可以認為動量守恒成立。 比如,這個法則可以用來處理碰撞、打擊、爆炸等問題;
②在規律的表達中,應注意動量的相對性和矢量性以及作用前后兩個物體動量的同時性。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的適用對象是由相互作用的對象組成的系統(系統性)。 要理解矢量性,需要強調動量是矢量,動量守恒的表達式是矢量表達式,但在一維問題中可以轉化為代數表達式,因此正方向的假設為解決問題時所必需的。
4、黑板設計。 板書圖應直觀、全面、系統。 最重要的是動量守恒定律的兩種推導,黑板畫要長期保留在黑板上,這樣才能對學生的視覺產生更明顯的刺激作用。
5、作業布置。 為了讓學生了解法律的內涵,掌握法律的應用,設置了三個作業題供學生在課外完成,可以起到鞏固新課、回憶課堂的效果。 題目數量不宜過多,以減輕學生的負擔,給學生留下全面發展的空間,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高中物理《動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教材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教材樣本08-29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03-21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11篇精選)04-24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第13部分04-11
動量守恒定律教學的反思10-09
高中物理《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04-24
高中物理教學總結03-07
高中物理教學總結07-20
高中物理教學心得01-07
高中物理教學思考精選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