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三輪每周40分鐘試卷/物理教學筆記復習:(1)運動學基本概念、勻變直線運動及其公式、圖像、實驗:研究勻變直線運動的實驗(考試時間:40分鐘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滿分100分) 1、選擇題(本大題共8題,每題分8分,共64分。第1題至第5題為單選題,題型為選擇題) 6至8為選擇題,全選。正確答案得8分,正確但不完整的答案得4分,錯誤答案得0分)1、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索、積累的過程和總結。 對于科學研究也是如此。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總結了一些科研方法。 下面正確的說法是A:“徒手拿著鋤頭,步行騎著水牛。人過橋,橋上的水不流。” 《橋流水不流》中的“橋流”選擇的參照系是B橋。研究“玉兔”“走”出“嫦娥”懷抱,即在兩者的分離過程,《玉兔》系列極具技術含量。當“慢動作”很高時,“玉兔”不能被視為一個粒子Ca=鋁。 這里,新的物理量a)由兩個物理量(△和△)之比定義。 這在物理學中稱為比率定文法。 由式可知,加速度a與速度變化△v成正比。 D. - 是平均速度的公式。 當△0時,其值即可作為該時刻的瞬時速度。 這相當于物理學中的替換。 方法。 實際計算中,△t越小,得到的瞬時速度越準確:“橋流水不流”,“橋流”中的橋在移動,選擇的參考系是水,項A是錯誤的; 研究“玉兔”從“嫦娥”懷里“走”出來,也就是“玉兔”從“嫦娥”懷里“走”出來的時候,也就是分離過程中兩者中,“玉兔”表演了一系列技術性極高的“慢動作”。 “玉兔”的形狀和大小不容忽視,“玉兔”也不容忽視。 “玉兔”視為粒子,B項正確; 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合力和物體的質量有關,與速度的變化無關△),C項錯誤; 當△→0時,其值可作為該時刻的瞬時速度,應用物理學中極限思維的方法,術語D誤差。
答案:B2。 如圖所示,在一次野外訓練中,一名賽車手首先利用地圖計算出起點A與目的地B之間的直線距離為9k。 從起點 A 行駛到目的地 B 的實際時間為 5 分鐘,賽車上的里程表顯示行駛里程為 15 公里。 當他經過某個路標C時,車內的車速表顯示150公里/小時。 以下說法是正確的。 衡水金卷·初賞題·物理·1·B版1B教學筆記:A、小車全程平均速度50m/s B、小車全程平均速度30m/s s C. 小車經過路標 C 時的瞬時速度為 60m/sD 。賽車經過路標 C 時的瞬時速度方向為從起點 A 到目的地 B。分析:平均速度為等于位移與時間之比,即v=雪邑30m/s,平均速度v′=÷=50m/s,A項錯誤,B項正確。 小車通過路標C時的瞬時速度為3.m/s≈41.7m/s C項錯誤; 汽車經過路標C時的瞬時速度方向是運動方向,而不是從起點A到目的地B。D項錯誤。 答案:B3。 如圖所示。 使用曝光時間間隔為Δt的相機在真空實驗室中拍攝靜止一段時間的羽毛和蘋果的局部頻閃照片。 如果局部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A.x_1+x_2+x_3=1+3+5B。 羽毛經過B點時的速度為v_B==-^2C。 =x_2+x_1 分析:由于是局部頻閃照片,A點不一定是起點,因此無法根據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定律求解,A項錯誤; 羽毛經過B點時的速度為v_B= x2+^2,B項錯誤; g=2--_2-2,C項正確; 根據x_3-x_2=x_2-x_1,得2x_2=x_1+x_3,D項錯誤。
答案:CB版·2·衡水金卷·搶先體驗題·物理4、如圖所示,一輛車從M點沖上斜坡,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8秒后,停在斜坡上的N點并停止。 移動前最后1秒移動的距離為2m。 汽車可以看作一個粒子。 下面正確的說法是教學筆記: A. 小車運動的加速度是2m/s2B。 汽車經過M點時的速度為32m/sC,M、N兩點之間的距離為120mD。 小車經過M、N中點時的速度為16m/s。 分析:汽車在停車前最后1s經過的距離是2m。 根據方向性思維方法 有x=a,代入數據為a-4m/s2,A項錯誤; 小車初速度=at=4×8m/s=32m/s,B項正確; 若=2a.x0,則代入數據為x=128m,C項錯誤; 小車經過M、N中點時的速度為0=√2=16√2m/s>16m/s,D項錯誤。 答案:B5。 一個小球從距地面15m的位置垂直向上拋出。 上升5m,然后回落,最終到達地面。以垂直向上為正方向,忽略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球在運動過程中的位移整個過程15mB。 整個過程小球移動的時間為2sC。 球在整個過程中移動 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5/sD。 球下落過程的速度變化快于上升過程的速度變化。 分析:整個過程中小球的位移為-15mA; 球的上升過程在-1s內仍為-√,下降站距離為-2s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則整個過程中球運動的時間為1=1+=3s,平均速度為0=W=-5m/ s,B項錯誤,C項正確: t2-Ngt:球的運動過程 中的加速度始終是重力加速度,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