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價法:用熟悉的物理過程代替不熟悉的物理過程
例1.請畫出物體S通過凸透鏡形成的圖像P:
分析:我們對矩形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像并不熟悉。 初中物理我們只學過發光點通過凸透鏡成像的過程。 因此,我們可以將矩形物體分成無數個發光點來進行研究。 如圖所示,取兩個邊緣發光點S1、S2,繪制兩個邊緣圖像點P1、P2。 最終得到物體S經過凸透鏡形成的圖像P(如圖所示)。
2、特例法:通過極值討論得出一般規則
例1 如圖所示,兩根蠟燭在杠桿的兩端保持平衡。 如果它們同時亮起,杠桿將如何移動?
分析:兩根蠟燭同時點燃多長時間沒有限制,所以可以采用限制法。 假設兩根蠟燭燃燒,直到較短的一根燒盡,而另一根仍有一定的質量作用在杠桿上,其力與力臂的乘積大于0。因此右端下沉。
示例 2:相同的容器 A 和 B 含有等質量的水和酒精。 比較同一高度處A、B處的壓力。
分析:A點和B點的高度相同,但是題中沒有限定A點和B點的具體高度。 因此,A點正是水面。 此時,A點上的水壓強PA=0Pa,而B點仍然在液面上。 下面,此時B點酒精壓力PB>0Pa; 因此PA
3、定義方法:充分利用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義
示例 1. 將半徑為 r 的半球放置在深度為 h 的水底上。 求水對半球施加的向下壓力嗎? 分析:根據定義,水對半球施加的壓力是由半球上方的水的重力作用于其表面引起的,水對其施加的向下的壓力在數值上直接等于水的重力上面,所以我們只需要計算一下看圖中負數部分水的重力就可以得到答案:F=G水=pg(пr2h-2/3пr3)。
4、整體法:將幾個不同的研究對象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例1. 水池里有一艘裝滿石頭的船。 如果把船上的石頭扔進水里,水面會發生什么變化?
分析:把石頭和船看成一個整體。 當石頭沒有扔掉時,全身所受的浮力與重力相等。 石頭被拋出后,它受到的整體浮力變小,排開的水體積變小,池中的水位下降。
5、容易出錯的問題:問題不明確、概念模糊、受固定思維影響
例1、當物體A在F=75N的力作用下沿斜面勻速向上運動時,物體與斜面之間的摩擦力為多少?
分析:很多同學做題時不加思索,認為物體勻速運動時,摩擦力和拉力一定是一對平衡力,因此得出f=75N。事實上,當物體在斜面上運動,摩擦力和拉力不再滿足平衡力的條件,不是平衡力。 正確的思路應該是從工作的角度來考慮:由W總計=W那里+W金額和W金額=fL,我們可以得到f=15N。
五種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項選擇題]
1、物理選擇題的特點是概念化強、針對性強,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和混亂性。 選擇題可以考驗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記憶與理解、判斷與推理、分析與比較、識別與評價等能力。 因此,它是檢驗學生學習、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能力的常用方法。
2、選擇題類型一般包括:概念分析、規律理解、聯系實際、比率計算、圖像分析、電路故障、物理方法理解、估價等。
u 概念分析
所謂概念分析法,是指以物理概念為標準,分析問題提出的條件和問題,區分正確與不正確,從而確定正確結果的解題方法。
回答這類題需要準確記憶和正確理解物理概念,區分不同的相關概念,分析一些重要概念的內涵。
u 理解規則
主要考驗學生辨別物理過程中的物理規律的能力。
回答問題的關鍵是對題干中描述的物理過程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分析,然后找出其相應的物理定律,然后利用物理定律對選項內容進行一一分析,并最終做出選擇。
u 聯系現實
此類題主要考查物理定律和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答案的關鍵在于對生產、生活或案例的分析。 我們必須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在分析案例或現象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找到與物理原理的聯系,然后給出答案。
u 求比率(比例法、數據代理法)
(1)比例法:利用數學比例公式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稱為比例法。
用比例法解題可以避免重復應用公式帶來的繁瑣計算。 物理量的單位沒有統一要求,只要比較的相同物理量的單位相同即可。 利用這種方法,可以通過計算定量得到結果,也可以通過分析定性比較大小。
使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驟是:
1.理解題意,選擇相應的物理公式。
2. 根據題中描述的物理現象,找出保持不變或相等的物理量。
3、以“常數(或等)量”為紐帶,將各公式連接成比例公式。
(2)數據代入法:根據題中給出的數據,對未知物理量假設適當的值代入題中,然后進行計算。
u圖像分析
在物理學中,經常使用數學中的函數圖像來表達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圖
圖像實際上反映了物理過程(如熔化圖等)與物理量(如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等)之間的關系。 利用形象知識解決物理試題的方法稱為“形象法”。
使用該方法時初中物理解題方法技巧,應:(1)識別或識別圖像橫坐標和縱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并明確場景中描述的物理過程及其相關因素和控制條件; (2)分析圖像的變化趨勢或規律,明確圖像所表達的物理意義;
(3)根據圖像的變化確定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并給出正確的描述或做出正確的判斷。
u 電路故障(排除方法)
排除法是根據題目給出的條件,利用相關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單位、各種儀器的功能和用途等,對備選答案進行分析,剔除與題目意義相悖的答案。或與問題的意思不一致。 將與已知條件無關的答案一一剔除,縮小選擇范圍,最終選出正確答案。
u物理方法
控制變量法:通過控制某些因素保持不變,只讓其中一個因素發生變化,將多個因素影響某個物理量的問題轉化為多個單一因素影響某個物理量的問題的研究方法。
例子:研究哪些因素與滑動摩擦有關; 研究液體內部的壓力; 研究琴弦的音高與其厚度、松緊度和長度之間的關系; 研究影響液體蒸發速度的因素; 研究物體的吸熱情況以及物質的種類、質量和溫度; 研究影響阻力大小的因素; 研究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 研究哪些因素與電力或電熱有關; 研究哪些因素與磁場中通電導體的力的方向(大小)有關; 研究影響感應電流的方向性因素; 研究動能(或重力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等。
建模方法:用理想化的方法將實際事物簡化,得到一系列物理模型。
舉例:在研究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原子結構時,建立核結構模型; 電路圖是物理電路的模型; 力圖是實際物體和力的模型; 研究連接器原理時采用液膜模型; 研究浮力;利用水柱模型研究形成原因; 光模型用于研究光現象; 磁場線模型用于研究磁現象。
換算法: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難以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采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來認識,或者采用易于測量的物理量來間接測量。 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稱為轉換法。
例如:物體的變形或運動狀態的變化可以證明該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 陰影形成 光沿直線傳播。 奧斯特的實驗證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指南針指向北方證明了地磁場的存在。 溫度計將溫度測量值轉換為長度測量值。 彈簧測力計測量重力。
等價替代法:等價是指不同的物理現象、模型、過程等在物理意義、作用或物理定律方面是相同的。 它們可以相互替代而不改變結論。
例:用合力代替分力; 使用總電阻代替支路電阻; 使用電阻箱測量未知電阻; 等效電路:曹沖稱量圖像。
比喻:通俗地說,就是用直觀、容易理解的事物來描述抽象、難于理解的事物。
例:用水流代表電流。 水壓代表電壓。 用學生在操場上排隊、做練習、玩耍的情況來比喻,
液體和氣體的分子結構。
推理法:是根據觀察和實驗,做出合理的推論,認識事物的本質。
示例:描述一個確定聲音是否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的實驗。 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
u 估計類型
(1)作答時應了解的一些常用物理數據:
家庭照明電壓為220V,每層高度約為3m,一個雞蛋的質量約為50g,成人身高約為1.60-1.80m,人體密度約為1.0×103kg/m3 ,而人的心跳約為每秒70-80次。 人體的電阻約為幾千至幾百千歐,人的正常行走速度為1.4m/s,自行車的一般行駛速度為5m/s左右,一本物理課本的質量約為230g ,而報紙平鋪在桌子上產生的壓力約為0.5Pa等。
(2)記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數: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熱容等。
【填空】
1.填空題不需要書面思考或計算過程,但需要較高的判斷力和準確的計算能力。
2、一般有以下幾種:
u 直接記憶填空(概念、規則、常數、單位等)
u 分析填空(基于實驗現象、數據分析、物理定律分析、物理圖形、函數圖像分析等)
u 計算填空(其實是一道計算題,只需填寫計算答案即可,注意答案一定要按照題目要求填寫)
3、回答填空題時,請注意:
u 對概念性問題和常規問題的回答必須簡潔、準確,并必須用科學、規范的物理術語表達。
u 準確回答計算題,包括位數、單位、符號等。做比例計算時,切勿顛倒。
[圖紙標題]
1.主要考查學生的繪圖能力和??應用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考察方面:力學、光學、電學、磁學
2、一般類型包括:
A. 受力示意圖 B. 杠桿的受力與臂 C. 滑輪組的組裝 D. 反射和折射光路圖 E. 利用平面鏡成像規則繪圖 F. 根據光路 G.電路及電路圖 H.相關電學、磁學等 I、實物圖像
u 力學繪圖題:一般是力或杠桿的示意圖,以及滑輪的裝配。 對于這類繪圖題,首先要明確題目的具體要求:
如果施加力,必須明確是施加在物體上的力(具體是哪個力)還是施加在另一個物體上的力。 必須準確地繪制力的三個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①力的作用點必須畫在受力物體上。 ②力臂必須通過支點。 ③杠桿上的力的作用點必須畫在杠桿上。
u 光學測繪
①根據成像規則(小孔成像、反射或折射規則)制作圖紙
②需要識別光傳播的方向(光從哪里發出)
③請注意不能錯過箭頭,也不能反轉箭頭方向。
總之,畫畫時要注意:
(1)用鉛筆、尺子作畫,力求規范、準確。
例如:同一個圖中不同大小的力的長度要區分; 電路圖中的導線應水平、垂直等。
(2)區分虛線和實線,保留繪圖痕跡(輔助線)。
例如:力臂和磁感應線可以畫成虛線或實線; 力和光必須畫成帶箭頭的實線; 輔助線(包括法線)必須繪制為虛線; 虛像必須畫成虛線。
(3)按照要求,既不多畫,也不少畫。
【實驗與探究問題】
1、教材中的實驗主要有四類:
(一)實驗儀器、量具的使用;
(二)學生的探索性實驗和測量實驗;
(3)教師示范實驗;
(4)根據生活和生產的需要,設計一些簡單的實驗。
2.了解不同實驗的不同要點。
u 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的使用。
測量工具使用的共同點是:要求正確的“調、置、看、讀、記”
(測量工具中,僅需要使用秤進行測量)
u 演示實驗:明確實驗的設計、實驗對象、實驗現象以及相應的結論和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能看圖說話”
u 學生探究式小組實驗要求掌握①實驗目的②實驗原理③實驗設備④實驗程序⑤實驗現象⑥設計實驗形式⑦總結實驗結論⑧進行必要的評價等。
3. 自主實驗設計
u 樹立正確的“等價替代”思想
u 實驗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科學(設計原理必須正確,數量與數量的關系必須正確),
可行性(設計步驟必須可操作),
準確性(選擇最佳解決方案以最小化實驗誤差)。
例如:在燒杯中裝滿水并測量其質量(×),在量筒中裝滿液體并測量其質量(×)
[簡答題]
1、簡答題的一般題型為:
(1)解釋現象。 如:解釋慣性現象、物質狀態的變化等;
(2)分析是非,并說明理由。 例如,分析小明和小華關于力與運動關系的對話是否正確;
(3) 描述工作原理。例如:解釋電磁繼電器和電量表的工作原理
2、解題要求:結論明確、理由充分、答案簡潔。
u 如何做到“簡潔”和“準確”。
⑴仔細閱讀問題。 明確問題所涉及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初中物理解題方法技巧,明確問題中提供的條件和所需的結論。
⑵找到正確的關系。 理清問題所提供的條件和結論之間的物理關系,明確回答問題的方向,問什么就回答什么。
⑶了解原則和規則。 你需要找到問題中的關鍵詞以及相關的物理原理和定律,然后用語言將這些詞嵌入到答案中。
⑷找到正確的關鍵詞。 語言必須規范、準確,盡可能使用實物書面語言。 如果有必要,你可以用實驗、數學、圖表等方法來清楚地解釋你的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回答問題要以物理知識為基礎,不要依靠“想當然”,用日常生活的語言來代替物理的語言。 “關鍵字”通常是物理術語。
【計算問題】
1、從新課標的要求來看,目前計算題的計算量和難度都不高。 主要涉及到這些公式: 密度公式(ρ=m/V); 固體壓力公式:P=F/S; 功公式:(W=Fs); 功率公式:(P=W/t=Fv); 機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總量); 熱量計算公式:(物體溫度變化吸收和放出??熱量:Q=cmΔt;燃料燃燒放熱量:Q=qm); 歐姆定律公式:(I=U/R); 電功率公式:(W=UIt); 電功率公式:(P=UI=W/t); 電加熱公式:(Q=I2Rt)。 另外,可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即F float = Row G。
2.解決計算問題的一般步驟:
(1)認真閱讀、復習題(2)找到解題依據(3)作答并測試
3、解決計算問題的一般要求:
(1)要明確已知條件和相對隱含條件物理資源網,確定主要解題步驟。
(2)分析判斷,尋找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
(3)區分各種物理過程、狀態及其相互聯系。
(4)計算過程應正確、規范。 需要正確書寫相關公式,并正確代入公式中物理量的數字和單位。 會畫畫的人可以畫圖來輔助解決問題。
4、解決計算問題時應注意:單位的統一; 物理量的同質性和同時性; 以及解決問題的標準化。
5、計算題主要類型:
u 密度、壓力、機械功、功率和效率的計算。 此類問題一般集中在“使用任何機械都無法節省工作量”。 同時還考慮到實際使用機械做功時必須克服機械重量、摩擦力等因素。 因此,使用任何機械 效率都低于100%。
解決問題時要注意
① 區分哪些力起作用,哪些力不起作用
② 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總功?
③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初中物理一般不考慮拉索的質量)。
④動滑輪上鋼絲繩的股數可根據滑輪組中的n=s/h確定。
u 與熱能轉換相關的計算
熱量計算公式:物體因溫度變化而吸放熱量:Q=cmΔt; 燃料燃燒放熱量:Q=qm; 電加熱公式:Q=I2Rt
求解此類問題時,請注意:①各種能量之間的轉換效率。②各物理量的單位統一為SI單位。
u 電路、歐姆定律、電功率、電熱相關的計算
(1)電路結構變化的問題(2)電路計算中的“安全問題”。
u 綜合應用計算
總之,無論你解決什么類型的物理問題,除了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外,解題時回顧問題是關鍵,否則你就會離題很遠,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會付之東流。被浪費了。 審閱問題時,請注意:
(1) 理解關鍵術語 (2) 發現隱藏條件 (3) 消除干擾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