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江麗是商洛初級中學物理教師,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人選,陜西省專項項目“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研究”主持人。
期中考試結束后,老師們忙著進行質量分析,其實最有效的質量分析應該是成績背后反映出的課堂教學問題,試卷背后反映出的學生學習問題。
我們從每位老師入手,對比自己的教學成果,回顧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梳理教學中的困惑與問題,整理如下:
1、學困生的形成與轉化是困擾我們最大的問題,體現在班級學困生數量不斷增多,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
2、如何有效管理課堂,能夠把課堂控制得自如。這體現在有的課堂過于活躍,有的課堂枯燥無味初中物理教學困惑,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3.學生對學習新課程很感興趣,但上練習課時卻無精打采,效率低下。
4、學生學習狀態差,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堂效果不理想。歸因:學習自主性不足,沒有內在的學習欲望,沒有較強的學習動力。
5、作業不按時交,抄答案現象屢禁不止,大題、長題不做。歸因:做作業只是為了完成任務,避免受罰。
其實所有的問題都是學生學習動力不強,缺乏學習自主性,為了逃避老師批評、應付作業檢查而進行假學習、淺學習,歸根結底都是“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生物理課堂教學活動研究”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基于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和一年的深度學習研究,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可以有效改善課堂教學問題。
1、深入觀察課堂,用螞蟻的眼睛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解決課堂教學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要細心觀察學生的狀態,包括他們的表情、眼神、動作等,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使課堂上對尖子生、普通生、學習困難生有更好的把握。
觀察尖子生在一堂課中能保持多長時間的活躍和興奮,在哪一分鐘或哪個部分他們開始感到“困倦”(缺乏興趣,感覺無趣)?如果能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新問題,滿足高級思維發展的需求或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能否持續引導尖子生保持持續學習的狀態?
觀察一般學生在課堂的哪一分鐘開始“卡殼”(跟不上教學內容或得不到正面反饋)?如果老師及時幫助他們走出誤區,給予精神上的鼓勵,是否能幫助他們不犯困或延緩犯困?
觀察學生的困難在哪里。通過對3000多個班級、5000多名學生的觀察,陳菁菁博士發現網校頭條,幾乎所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投入學習---遇到困難---發出求救信號---沒有回應---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收到負面評價---失去興趣---放棄學習。”如果老師多關注他,知道學生真實的想法,知道他在想什么,幫助解決問題,給予充分的肯定,學生在課堂上刷出認同感、存在感,體驗到課堂的快樂,他是不是就不再覺得困了呢?
在同一個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教師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心里有人民,腦子里有標準,胸里有基礎,進行宏觀調控,隨時作出調整。
2.深入學習課程標準,領悟精神精髓,用核心素養指導課堂教學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最低要求,針對優秀學生要適當提高,滿足他們思維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總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和喜悅。教師首先要知道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每個人都應該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有所發展、有所提高,這是教育的公平,是課堂的規范,是管理和控制課堂的靈丹妙藥。
3. 深度挖掘教材,整合教學資源,以生活化素材搭建知識與素養之間的支架
李松林教授認為,兩種教學方式的割裂是制約學生深度的根本原因。兒童的生活豐富多樣,在教學中我們發現,越貼近生活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越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比如,對教材內容進行歸納提煉,尋找共同點進行編撰。我們不能“只靠教材”或“當教材”,要“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以教材為本”,還要敢于“超越教材”。陶行知認為生活就是教育,杜威認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成長。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領悟教材編撰者的意圖,挖掘生活素材,整合教學資源,將物理學科知識充分與兒童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生活化的素材將學生置于真實的情境中,必然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難度,并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深度設計課堂活動,讓學生深入參與、體驗、理解
課堂中深度學習的發生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和精心設計。教師要基于課程標準的學習、學習條件的掌握、教學資源的挖掘、對教學環境的足夠關注進行深度設計。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開始學習,潛移默化地獲取知識,默默地形成能力。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深入理解的過程,達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5. 走進學生內心,構建信任、包容、安全的教學環境
學生的深度學習,應該在輕松、愉快、理解、包容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深度學習課堂應該有思考、有活動、有疑問、有疑惑,學生積極參與,動靜結合,緊與松適度平衡。對孩子的包容、理解、信任、關愛,往往體現在老師的言語、眼神、手勢……日積月累,就會形成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場”效應。這種“場”就像電場、磁場,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會成為課堂的一種凝聚力。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能掌控課堂的,不是老師的威嚴初中物理教學困惑,而是彼此之間的信任。
6、深刻把握課堂細節,讓人在課堂中,課堂在人中;讓學習真正發生。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往往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有的學生對老師的提問置之不理,不上課,課堂效果自然就會大打折扣。在教學中,要學會傾聽的藝術、微笑的藝術、等待的藝術、提問的藝術、鼓勵的藝術。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以培養核心素養為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深度設計課堂活動,精心營造學習環境,讓深度學習在課堂上發生,提升教學質量將成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