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要求】
核心知識
質量要求
1. 原子核結構模型氫原子光譜基態結構
了解人類探索原子及其結構的歷史,了解核結構模型。 通過對氫原子光譜的分析,了解原子的基態結構。
2.核力與核反應方程
了解原子核的組成和核力的性質。 了解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能根據質量數守恒和電荷守恒寫出核反應方程式。
3、放射性元素的衰變
了解放射性和核衰變。 了解半衰期及其統計意義。 了解放射性核素的應用,了解輻射的危害和防護。
4. 結合能、核裂變反應和核聚變反應
知道原子核的結合能,了解核裂變反應和核聚變反應。 關注核技術應用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了解人類探索物質結構的歷史。
5、光電效應現象
通過實驗了解光電效應現象。 了解愛因斯坦光電效應多項式及其含義。 光的波粒二象性可以用實驗推導來解釋。
6. 粒子波動
知道物理粒子具有波動性,了解微觀世界的量子化特性。 感受量子理論的建構對人們對物質世界認識的影響。
第1講 光電效應的波粒二象性
講課提示:對應中學生書229頁
1、光電效應
1.定義
光照射金屬表面時,金屬中的電子從表面逸出的現象。
2.光電
光電效應發射的電子。
3、研究光電效應的電路圖(如圖)
其中 A 是陽極,K 是陰極。
4.光電效應定律
(1)每種金屬都有一個極限頻率,入射光的頻率必須小于這個極限頻率才能形成光電效應。 高于此頻率的光不能形成光電效應。
(2) 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與入射光的硬度無關,只隨入射光頻率的降低而減小。
(3)光電效應的發生幾乎是瞬時的,一般不超過10-9s。
(4)當入射光的頻率小于極限頻率時,飽和光電流的硬度與入射光的硬度成反比。
2.愛因斯坦光電效應多項式
1.光子說
光在空間中傳播是不連續的,而是一片一片的,每一片稱為光的一個能量子,簡稱光子,一個光子的能量ε=hν。 其中 h = 6.63 × 10-34J s(稱為普朗克常數)。
2.功函數W0
將電子從金屬中分離出來所做的最小功。
3.最大初始動能
當光電效應發生時,金屬表面的電子吸收光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而逃逸動能最大值。
4.抑制電流和截止頻率
(1) Curb :使光電流減小為零的反向電流Uc。
(2)截止頻率:能使某種金屬產生光電效應的最低頻率稱為該金屬的截止頻率(也稱極限頻率)。 不同的金屬對應不同的極限頻率。
5.愛因斯坦光電效應多項式
(1) 表達式:Ek=hν-W0。
(2)化學意義:金屬表面電子吸收一個光子所獲得的能量為hν,此能量的一部分用于克服金屬的功函數W0,其余表示為最大初始動能Ek逃逸后的光電子 = mev2。
3. 光與物質波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現象證明光具有波動性。
(2)光電效應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稱為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質波
(1)概率波
光的干涉現象是大量光子遵循漲落規律運動的表現。 亮白色是光子到達概率高的地方,暗白色是光子到達概率低的地方,所以光波也叫概率波。
(2) 物質波
任何運動的物體,從微觀粒子到宏觀物體,都有一個與之對應的波,它的波長λ=,p是運動物體的動量,h是普朗克常數。
講課提示:對應中學生書第230頁
自我查詢
1.區分光電效應中的四組概念
(1)光子和光電子:光子是指光在空間傳播時的每一種能量,光子不帶電; 光電子是金屬表面受光照射時放出的電子,其本質是電子。
(2)光電子動能和光電子最大初始動能:電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一部分克服限制做功,其余轉化為光電子初始動能。 只有直接從金屬表面飛出的光電子才有最大的初始動能。 動能。
(3)光電流和飽和光電流:從金屬板飛出的光電子到達陽極,在電路中形成光電流。 隨著外加正向電流的減小,光電流趨于飽和值,即飽和光電流。 在一定光照條件下,飽和光電流與外加電流無關。
(4)入射光硬度和光子能量:入射光硬度是指單位時間內照射在單位面積金屬表面上的總能量。 光子能量是普朗克常數與電磁場頻率的乘積,ε=hν。
2.光電效應定律的解釋
相應的法律
法律形成的解釋
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隨入射光頻率的降低而降低,與入射光硬度無關
電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一部分克服限制做功,其余部分轉化為光電子的初始動能。 只有直接從金屬表面飛出的光電子才有最大的初始動能。 對于某種金屬,W0是一定的,所以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只隨著入射光頻率的降低而降低
光電效應瞬時
光照射金屬時,電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動能立即下降,沒有能量積累的過程
光線強時,飽和光電流大
光線強時,所含的光子數較多,照射金屬時形成的光電子較多,因此飽和光電流較大
1.(多選)用光電管進行光電效應實驗。 當一定頻率的光入射時,會形成光電流。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保持入射光的頻率不變,入射光的光強變大,飽和光電流變大
B.入射光頻率變高,飽和光電流變大
C.入射光的頻率變高,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變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強恒定,不斷降低入射光的頻率,仍然有光電流形成
解析:光電效應形成時,光的硬度越大,單位時間內逸出的光電子越多,飽和光電流越大,A正確; 飽和光電流與入射光頻率無關,B錯; 最大初始動能隨入射光頻率的降低而減小,與入射光的硬度無關,C正確; 如果降低入射光的頻率,如果高于極限頻率,就不能發生光電效應,不形成光電流,D錯。
答案:交流
2、(2021年湖南長沙初一測得)在光電效應實驗中,實驗組用同頻率的單色光依次照射鋅和銀表面,可形成光電效應。 對于這兩個過程,下列四個化學量可能相同()
A.飽和光電流
B.遏制電流
C.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
D、功函數
分析:飽和光電流與光的硬度有關。 本實驗通過控制光的硬度可以實現相同的飽和光電流,A正確; 不同的金屬有不同的功函數。 根據光電效應多項式Ek=hν-W0,用同頻率的單色光,光子能量hν相同高中物理光電效應,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Ek不同,C、D錯誤; 根據約束電流與最大初始動能的關系U=可知,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不同,約束電流也不同,B錯。
答案:一個
容易出錯的警告
關于光電效應的4條提醒
————————————————————————
(1) 光電效應能否發生,不取決于光的硬度,而取決于光的頻率。
(2)光電效應中的“光”并不是特指可見光,也包括不可見光。
(3)功函數由金屬本身決定,與入射光無關。
(4)光電子不是光子,而是電子。
自我查詢
一、光電效應的“三關系”
(1)愛因斯坦光電效應多項式Ek=hν-W0。
(2)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Ek可以通過光電池實驗測得,即Ek=eUc,其中Uc為約束電流。
(3)光電效應多項式中的W0為功函數,其與極限頻率νc的關系為W0=hνc。
2.四種圖像
圖片名稱
圖形形狀
閱讀信息
最大初始動能Ek與入射光頻率ν的關系
(1)截止頻率(limit ):縱軸截距;
(2)功函數:橫軸截距的絕對值W0=|-E|=E;
(3)普朗克常數:圖形的斜率k=h
包容電流Uc與入射光頻率ν的關系圖
(1)截止頻率νc:縱軸截距;
(2) 遏制電流Uc:隨入射光頻率的降低而降低;
(3)普朗克常數h:等于圖形斜率與電子電荷的乘積,即h=ke
相同顏色不同強度的光,光電流與電流的關系
(1) 遏制電流Uc:縱軸截距;
(2)飽和光電流Im:電壓的最大值;
(3) 最大初始動能:Ekm=eUc
顏色不同時光電流與電流的關系
(1) 抑制電流Uc1、Uc2;
(2) 飽和光電流;
(3) 最大初始動能Ek1=eUc1,Ek2=eUc2
3、實驗中,當一束頻率為ν的紅光照射極限頻率(俗稱“截止頻率”)為ν0的金屬時,發生光電效應現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金屬的功函數 W = hν
B.如果用綠光代替照射,一定不能發生光電效應
C.如果紅光的一半被阻擋,逃逸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將減少一半
D. 在本實驗中,調節反向電流可以使光電流正好為零,這個電流的大小Uc=(ν-ν0)
分析:金屬的功函數W=hν0,故A錯誤; 其實綠光的頻率是大于紅光的,但是我們不知道綠光的頻率和截止頻率之間的關系,所以我們用綠光代替 如果是照射的話,光電效果不一定會發生,所以B錯; 由光電效應多項式Ekm=hν-W0可知,如果阻擋一半的紅光,光的頻率不變,逃逸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不變,所以C錯了; 本實驗中,調整反向電流可以使光電流正好為零,由動能定律,eUc=Ekm,Ekm=hν-W0,同時可得Uc==,故D正確。
答案:D
4.(2021年山東省泰安市初一測量)同事在光電效應實驗中,用同一個光電管得到光電流與電流的三條關系曲線(光A,光B,和光C)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下,如圖所示。 則可以確定 ()
A、A光的頻率小于B光的頻率
B.B光的波長大于C光的波長
C.B光對應的截止頻率小于B光的截止頻率
D.A光對應的光電子最大初始動能小于C光對應的光電子最大初始動能
分析:由圖可知,A燈和B燈對應的路緣電流相等,由eUc=Ek和hν=W0+Ek可知,A燈和B燈的頻率相等,A錯; C光的頻率小于B光的頻率,則C光的波長大于B光的波長,B正確; 由hνc=W0可知A、B、C光對應的截止頻率相同,C錯; 由光電效應方程可知,光A對應的光電子最大初始動能大于丙光對應的光電子最大初始動能D是錯誤的。
答案:乙
5、小明用金屬銣作為陰極的光電管觀察光電效應現象。 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A所示。已知普朗克常數h=6.63×10-34J·s。
(1) 圖A中的電極A為光電管(可選填“陰極”或“陽極”)。
(2)實驗測得銣的抑制電流Uc與入射光頻率ν的關系如圖B所示,則銣的截止頻率νc=,功函數W0=。
(3) 若實驗中入射光的頻率ν=7.00×,則形成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Ek=。
解析:(1)光束照射陰極,打在陽極A上。
(2)讀取銣的截止頻率νc=5.15×,
其功函數W0=hνc≈3.41×10-19J。
(3) 從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方程
Ek=hν-W0≈1.23×10-19J。
答:(1)陽極 (2)5.15×1014(5.12×1014~5.19×1014可以) 3.41×10-19(3.39×10-19~3.44×10-19可以)
(3) 1.23×10-19(1.20×10-19~1.25×10-19也可以)
法律概要
1.光電管的認識
(1)當給光電池施加正向電流時,如圖A所示,入射光的硬度降低→光子數增加→產生的光電子數增加→光電流減小。
(2)當給光電池施加反向電流時,如圖B所示,光子頻率降低→光子能量降低→光電子最大初始動能降低→抑制電流降低。 抑制電流與光照強度無關。
2.解決光電效應中圖像相關問題的途徑
(1)清晰圖像中縱坐標和橫坐標表示的數學量。
(2)弄清圖像所代表的數學意義及對應的函數關系,同時知道截、交等特殊點的意義。 例如:
①Ekm-ν圖,為光電子最大初始動能Ekm隨入射光頻率ν的變化曲線,圖A縱軸截距為陰極金屬極限頻率,橫軸截距坐標軸表示陰極金屬逸出功的負值,直線的斜率是普朗克常數,圖像的函數公式為Ek=hν-W0。
②光電效應中的IU圖像是光電流硬度I隨兩極板間電流U的變化曲線。 圖 B 中的 Im 是飽和光電流,Uc 是抑制電流。
自我查詢
1.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實驗依據
表現
闡明
光的波動
干涉和衍射
(1)光是一種概率波,即光子出現在空間各點的可能性(概率)可以用漲落規律來描述。
(2)大量光子傳播時,表現出波的性質
(1) 光的波動性是光子本身的性質,不是光子之間相互作用形成的。
(2)光的波動性不同于宏觀概念中的波
光的粒子性
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
(1)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時,這些作用是“一個接一個”進行的高中物理光電效應,表現出粒子的本性。
(2) 少數或部分光子清楚地表現出光的粒子性
(1) 粒子的意思是“不連續”、“一個接一個”。
(2) 光子不同于宏觀粒子
波動性和粒子性的對立統一
(1) 大量的光子傾向于表現出波動性,而少量的光子傾向于表現出粒子性。
(2)波長長(頻率低)的光波動性強,波長短(頻率高)的光具有強粒子性
(1) 光子理論并沒有否定波動理論。 在ε=hν=h中,ν和λ是波的概念。
(2) 波粒在宏觀上不能統一,在微觀上卻是統一的
2. 物質波
(1) 定義:任何運動的物體都有與之對應的波。 這些波稱為物質波,也稱為德布羅意波。
(2)物質波的波長:λ==,h為普朗克常數。
(3) 德布羅意波也是一種概率波。 衍射圖中的亮圓圈是電子著陸概率高的地方,但概率受漲落規律支配。
6.(多選)關于物質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除了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外,所有運動的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運動的微觀粒子,如光子,在通過小孔時沒有特定的軌跡
C.波動性和粒子性在宏觀現象中是矛盾對立的,在微觀高速運動現象中是統一的
D.物體的運動有特定的軌道,所以物體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析:波粒二象性是微觀世界的獨特規律。 除了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外,所有運動的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A是正確的; 因為微觀粒子的運動服從不確定性關系,運動的微觀粒子與光子是一樣的。 當它們通過小孔衍射時,它們沒有特定的軌跡。 B是正確的; 波粒二象性適用于微觀高速場,C正確; 事實上,宏觀物體運動產生的德布羅意波波長太小,無法觀測到,但它仍然具有波粒二象性,D誤差。
答案:ABC
7、X射線是一種高頻電磁波。 若X射線在真空中的波長為λ,則h表示普朗克常數,c表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E和p分別表示X射線每個光子的能量和動量。 ,但()
A。 E=, p=0
B. E=, p=
C。 E=, p=0
D. E=, p=
分析:根據E=hν,λ=,c=λν,能量E=X射線的每個光子,動量p=每個光子,所以選擇D。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