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視頻可能與內容不符,但關鍵是把握一定的技巧和關鍵點(步驟)。
2019年湖南省
中招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
試題(一)(七)
考前必看:
1.本試題含數學、化學、生物實驗題各一題,考試時間15分鐘,滿分30分。
2.考生應獨立按要求完成實驗。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實驗器材:
平面鏡成像實驗器一套、方格紙一張(方格周長2cm)、平面鏡一塊。
實驗內容:
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距與物距的關系(選擇合適的器材,確定物體在平面鏡中像的位置,比較像距與物距,多次實驗,找尋規律,在表格中記錄其中兩次實驗的數據。)(16分)
(1)選擇器材。(2分)
(2)擺放器材。(4分)
(3)觀察記錄。(8分)
(4)得出推論。(2分)
(5)整理器材。
實驗次數
物距/cm
像距/cm
實驗推論
第一次
平面鏡成像時像距(選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物距。
評分卡(班主任用)
1.化學實驗題: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距與物距的關系(16分)
評分要點
分值
扣分
(1)
選擇器材
能選出玻璃板和兩個帶半方形皮疹的塑膠人作為實驗器材。
(2)
擺放器材
將玻璃板豎直固定在方格紙上(2分),玻璃板鍍半透膜的一面與方格紙的0(或某一)刻度線重合(2分)。
(3)
觀察記錄
能兩次確定小塑膠人經平面鏡成像的位置,檢測并正確記錄對應的物距和像距。每空2分。
確定像位置時,沒有從不同的方位觀察清除視差的,扣1分。
沒有通過玻璃板觀察而直接在對稱刻度線上擺放兩個塑膠小人的,所得實驗數據無效,每空扣2分。
先在表格中填入數據,再進行實驗或不實驗的,所填的數據無效,每空扣2分。
(4)
實驗推論
平面鏡成像時,像距等于物距。
實驗一、七:
探究平面鏡成像時
像距與物距的關系(16分)
命題意圖:
1.本實驗不是對“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全面探究,只探究像距和物距的關系。
2.要探究規律,須要檢測記錄多組數據,考慮到時間問題,只記錄其中的兩組數據。
3.若考生沒有觀察物、像重合的過程,而是按刻度線擺放兩個塑膠小人的,該次觀察記錄不能得分;若考生在實驗觀察前就把數據填上的,該數據也不能得分。
器材打算:
1.平面鏡成像實驗器包括:鍍膜玻璃板、四個塑膠人、兩個直角三角板,其中兩個不帶黑色半方形斑的塑膠人用作支架;另外兩個帶半方形丘疹的塑膠人,一個作為物體,另一個拿來確定像的位置。
2.不僅成套的平面鏡成像實驗器材,還須要配一個“和玻璃板一樣大小的平面鏡”,借以考查中學生選擇器材的意識和能力。
3.還須要配備一張帶有“邊長為2cm的方格白紙”。這張方格白紙既起到白紙的記錄作用,也起到刻度尺的作用。之所以方格紙的周長設定為2cm,是為了讀數時不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能基本保證像距等于物距。
4.實驗臺面平整且水平,否則,無法保證玻璃板和塑膠人豎直放置,無法使另一個塑膠人與第一個塑膠人的像重合。
5.方格紙要多次使用,方格紙不能折疊,要保持平整,否則,很難保證塑膠人豎直放置。不能用筆做標記,否則須要更換方格紙,不然會影響下一位中學生的實驗。
6.放置該實驗的實驗臺應當在緊靠陽臺的地方,比較明亮,可以保證塑膠人反射到玻璃板上的光比較強,成像比較清晰。
7.玻璃板上若沒有鍍膜,可貼上車輛玻璃薄膜,療效挺好。
8.在平整的桌面上,兩個支架基本能保證玻璃板豎直架穩,不須要用直角三角板檢驗,所以成套器材中的兩個直角三角板不用,可以不配給中學生。
實驗提示:
1.如何確定反射面?
對于涂有半透膜的玻璃板,涂有半透膜的一面應當作為鏡面,這樣反射光比較強,成像比較清晰。
對于涂有半透膜的玻璃板,涂有半透膜的一面通常標有字母M;若沒有,也可以利用于平面鏡成像規律加以分辨。把一個帶黃色半圓斑的小塑膠人一端與玻璃板表面接觸,若只見到一個像,比較清晰且物像間基本無間隙,則該面為涂有半透膜的反射面;若是另一面,會聽到兩個實像,且兩個實像也不重合,模糊不清。
2.如何使實像更清晰?
將作為物體的塑膠人置于比較明亮的地方,讓其反射面對著光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報告,降低反射光的硬度,這樣成的實像比較清晰。
3.如何確定實像的位置?
(1)在玻璃板的前面聯通另一個塑膠人,當這個塑膠人與上面塑膠人的像重合時,前面塑膠人的位置,即為像的位置。
(2)注意清除視差:在確定實像位置時,要注意清除視差(即保證玻璃板前面的塑膠人與上面塑膠人的實像位置重合)。檢驗的方式是:看見重合后,改變觀察方向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報告,若玻璃板前面的塑膠人總是與上面塑膠人的實像是重合,則說明沒有視差;若改變觀察的方向,三者不重合了,說明存在視差,須要重新調節。若視差沒有去除,則沒有真正找到實像的位置。
4.如何檢測物距和像距?
(1)在固定玻璃板位置時,玻璃板鍍膜表面應當與方格紙的中央零刻度線線對齊(物距、像距應當是物、像到玻璃板鍍膜表面的距離),這樣易于檢測物距和像距。
(2)因為玻璃板有一定的長度,尤其是平面鏡成像實驗器的鍍膜玻璃板約有5mm厚,所以,檢測物距和像距時一定要認清楚是到那個表面的距離。若把像距測為像到另一表面的距離,將有0.5cm左右的偏差。
(3)因為偏差的存在,且光經過玻璃板有一定的折射,物距和像距檢測的結果不一定相等,只要相差不超過0.5cm,就可以覺得物距和像距相等,不扣分。若測出的物距和像距相差懸殊,超過1cm,可能是反射面的位置弄錯了;也可能是玻璃板不豎直;也可能是實像位置找錯了,扣2分。讀數錯誤,也扣2分。
5.正確的推論是: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距)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物距)。
6.實驗結束后,應當先處理數據,再整理器材。
器材整理:
整理器材,方格紙不能折疊,一定要恢復到和原先大致一樣的狀態,這樣可以減少監考班主任的負擔。若考生沒有做到這一點,監考班主任應提醒考生完成,給下一個中學生一個公正的競爭環境。若中學生沒有完成,應當由監考班主任完成,不能影響下一位中學生的實驗。
【試卷及評分卡】
假如倍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