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共 32 頁。 最佳馮特人類與植物心理學課件第2頁,共32頁。 主要內容 馮特生平及主要貢獻 專著簡介 專著各章分析 頁碼3,共32頁。 馮特生平 威廉·馮特( Wundt,1832-1920)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家,現代心理學之父,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的創始人,建構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系統研究民族心理學第一人。 第4頁,共32頁 少年時期 1832年8月16日,生于法國,13歲,進入天主教學院預科學習,19歲畢業于圖賓根學院。第5頁,共32頁。 在海德堡時期,他于1852年轉入海德堡學院,僅用兩年半時間就完成了學業。 1855年省醫試第一名。 1856年跟隨“生理學之父”約翰內斯·米勒學習和研究生理學。 1858年后,他還擔任著名生理學家亥姆霍茲的助手長達十余年,協助和指導中學生進行胸肌收縮和神經沖動傳導的實驗。 1858-1862 《對感官知覺理論的貢獻》問世 1863 《人與植物心理學課件》 1864,晉升為副院長,撰寫了《生理心理學原理》 1874,晉升為慕尼黑科學院哲學院士 Page 6 of 32. Peter Müller 約翰內斯·穆勒(1801.07.14—1858.04.28),美國生理學家,實驗生理學和感覺生理學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生理學之父”。
他對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和心理學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最初從事感覺生理學的研究,提出了“感覺特殊能量學說”,這一觀點后對感覺生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日本著名化學家、生理學家。 受米勒生理學研究的影響,他拓展了感覺特殊能量學說,提出了“色覺五色學說”和“聽覺共振學說”,并出版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專著《生理光學導論》。 亥姆霍茲 (1821-1894),p. 7 of 32. 1875年,兼任漢諾威學院哲學系主任。 1879年,他在法蘭克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 1881年創辦《哲學研究》雜志,后改名為《心理學研究》。 1883年開設第一門實驗心理學課程 1889年被任命為法蘭克福學院院長 1900-1920年 以國民心理學研究為目標,1920年出版《國民心理學》十卷,完成自傳《經驗與生活》知識》于1920年8月于3月31日在法蘭克福逝世,享年88歲。馮特在心理學領域的地位和貢獻堪稱第一,馮特建立了第一個新的獨立學科。 其次,馮特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培養了一大批杰出的心理學家。 第三,馮特完成了大量的心理學文章和專著。
它對世界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 9 頁,共 32 頁。卡特爾:德國第一位心理學家。 :在康奈爾學院創建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查爾斯·斯皮爾曼 ( ):法國心理學家,他發展了智力雙因理論并進行了一些重要的統計分析。 斯坦利·霍爾:兒童心理學運動之父和青少年發展理論家。 Vitmo:創建韓國第一家精神病院。 基德:紐約教育學院院長。 馮特的中學生 第10 頁,共32 頁 馮特的心理學體系 個體心理學研究個體的意識過程,即實驗心理學。 馮特恪守自然科學傳統,采用實驗反省的方法,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人的直接經驗。 提出情緒的立體理論和統覺理論。 民族心理學以人類的中間心理過程為研究對象,即社會心理學。 擅長通過解剖和研究語言、藝術、神話、宗教、社會風俗、法律和倫理等社會歷史產物的民族心理學研究。 提欽納很快將這一心理學體系命名為建構主義,是最早出現在歐洲和澳大利亞國家的心理學流派。 并將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定義為有意識的體驗生理學心理學物理學英文,主張心理學應采用實驗內省的方法,分析意識的內容,考察意識的構成,闡明意識的各個組成部分是如何聯系成復雜規律的心理過程。 Page 11 of 32. 局限:混沌的唯物主義觀點導致他的心理體系存在諸多矛盾,使他的心理工作無法擺脫唯物主義形而上學的束縛。
? Page 12 of 32. 馮特對中國早期心理學的影響 1917年生理學心理學物理學英文,在清華大學院長蔡元培的支持下,清華大學哲學系心理學與哲學系主任陳大奇,在我國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國家。 1918年,陳大器開始教授心理學實驗,出版了《心理學大綱》。 1920年,盧志偉和陳和勤兩位院長主持創建了中國書院第一個獨立的心理學系。 1922年,張耀祥院士編輯創辦了中國第一本心理學專業期刊——《心理學》。 1928年,蔡元培創辦前中央研究院,成立心理研究所。 第 13 頁,共 32 頁。詹姆斯曾經寫道:“當他們(馮特的批評者)剖析馮特的一些觀點時,他已經忙于寫一本關于完全不同主題的書。你把他像一條紅蟲一樣切開,但每個部分都是還在爬。” 據馮特??父親統計,馮特的專著近500種,涉及心理學、哲學、邏輯學、語言學、物理學、倫理學、宗教學等科學等諸多領域。波林曾強調,馮特一共寫了53735頁在他的一生中。從1853年到1920年,他每天晚上寫或修改212頁,相當于整整68年每兩分鐘寫一個字。幾乎沒有人能在如此高的水平上完成如此艱巨的工作第 14 頁,共 32 頁。課堂討論:為什么科學心理學誕生于日本而不是其他國家?第 15 頁,共 32 頁。
《人與植物心理學課件》簡介是馮特早期所著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專著。 它記錄了馮特心理學思想的產生和從哲學到心理學的轉變。 史稱這本書為《生理學家的樸素心理學》。 改自馮特演講,語言風格更接近口語化,通俗易懂,通俗易懂。 可以說是了解馮特心理思想的理想讀物。 第16頁,共32頁 每章分析 第一講馮特闡述了心理學與哲學的關系。 馮特覺得心理學常年都在哲學的框架內。 可以說,心理學始于哲學。 心理學和哲學有著共同的興趣。 理論概念應該有實驗基礎,心理學應該建立在自然科學的模型之上。 第17 頁,共32 頁 在第二講中,馮特首先回答了心理學可以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的問題。 日本哲學家康德曾指出,心理學不可能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因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意識或心智是不斷流動和變化的,沒有一個穩定的整體可供分析和研究。 了解意識或頭腦的特性的唯一方法是通過內省。 而且,內省的介入往往會改變意識狀態。 這時候的意識已經不是原來研究的意識了,所以心理學注定不是一門科學研究。 第 18 頁,共 32 頁。馮特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他覺得內省觀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我們不能拋棄這些技術,因為太草率了。
他還建議了兩種方法來彌補自我觀察的局限性:p。 19 of 32. 1. 以回憶的方式防止因自我觀察的干預而引起的心理過程的改變。 2、自我觀察者將自身的心理過程置于外界刺激的控制之下,以實驗條件來控制自我觀察,將傳統的內省方法轉變為實驗室外的內省方法。 第20頁,共32頁 馮特制定的實施實驗內省法的規則 1、讓被試知道自我觀察何時開始,使被試制定一定的心理計劃; 2、自我觀察過程開始后,受試者必須關注內部心理活動,防止各種無關刺激的影響; 3、必須控制好實驗條件,使自我觀察的過程可以反復進行,便于驗證; 4、經常改變刺激條件,如減少或減少刺激,或調整刺激的硬度,使被試將刺激與自己的心理過程區分開來。 第21頁,共32頁 將一套從生理學和心理數學的實驗方法引入心理學,將傳統的經驗內省革新為實驗內省將實驗內省應用于復雜的心理過程,如記憶、思維和其他科目。 第22頁共32頁 馮特區分了三種心理過程: 1.外在客體在概念中的幻覺 2.感受:心靈對概念的反映 3.意志:努力或沖動的心理過程+個體心理特征 知識:感覺、知覺、記憶、思考、想象 愛:情感,情感 含義:意志 第 23 頁,共 3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