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鏡形成時像與物體的關系 1、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探索和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二、實驗原理及裝置 1、實驗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 3、實驗器材 玻璃板、蠟燭、白紙、筆、秤、支架、火柴 4、注意事項 1、實驗時蠟燭要粗一些,蠟燭火焰要小較小。 另外,兩根蠟燭漏出的燭芯長度應盡可能相同。 2、探索圖像與物體大小的關系時,應將未點燃的蠟燭(模擬圖像)放在玻璃板前面,并調整其位置,直至與蠟燭火焰的圖像重合。 3、探索圖像與物體的位置關系時,可以直接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把尺子,與尺子通訊,從尺子上讀出兩根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 也可以在紙上畫出玻璃板、蠟燭和圖像的位置,然后取下玻璃板和蠟燭,用尺子檢測蠟燭及其圖像到玻璃表面的距離。 4、探索平面鏡形成的實像時,人耳應位于玻璃板的同一左側,觀察光屏上是否有圖像。 如果光屏上有圖像,則說明該圖像是虛像; 如果光屏上沒有圖像,則說明該圖像應該是真實圖像。 五、實驗操作 1、計劃 (1)檢測設備是否齊全。 (2)設計數據記錄形式: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cm 蠟燭圖像到玻璃板的距離/cm 蠟燭圖像與蠟燭尺寸關系的觀察記錄將平板玻璃垂直放在白紙上。 沿著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線來表示平面鏡的位置。
(2) 如果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平面鏡成像用玻璃板的目的,則可以在玻璃板前看到蠟燭的圖像。 (3) 取另一根相同形狀的未點燃的蠟燭,將其立在玻璃板后面,直至其與點燃的蠟燭的圖像一致。 這個位置就是上面蠟燭圖的位置。 (4)觀察蠟燭的大小是否與其圖像一致,并記錄下來。 (5)在蠟燭后面放一張白紙,看白紙上是否能顯示上面蠟燭的圖像。 (6) 改變點燃的蠟燭的位置,重復上述(2)、(3)、(4)、(5)的實驗。 (7)用直線將兩次實驗中蠟燭的位置及其在紙上的圖像連接起來,并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平面鏡成像用玻璃板的目的,并將數據記錄在表中。 3、整理設備,熄滅蠟燭,將設備擺放整齊。 4、總結規則(1)平面鏡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 (2)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3) 如果你把一張白紙放在你看到蠟燭圖像的地方,你能看到白紙上的蠟燭圖像嗎? 。 這些就像我們所說的那樣。 六、評分規定 1、計劃 (1)檢查設備是否齊全(3 觀察記錄) (1)將平板玻璃放在支架上,桌子上鋪一張白紙,將平板玻璃垂直放在支架上。白皮書。 沿著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代表平面鏡的位置(10分。不畫線,(3)取另一支未點燃的相同形狀的蠟燭站在玻璃板前面,直到看起來像點燃的蠟燭 蠟燭的圖像重合 (10(4) 看出蠟燭的大小與其圖像的大小相同,并記錄 (10 分.
如果任何時候都沒有記錄到該現象,扣4(6)分,改變點燃蠟燭的位置,重做(2)、(3)、(4)、(5)實驗(每項5分)步驟,共20分。只做一次,扣除這20 (7) 用直線連接兩次實驗中蠟燭及其在紙上的圖像的位置,并用刻度尺檢測距離將它們貼到玻璃板上,并以表格記錄數據(10 3.整理設備,熄滅蠟燭,將設備有序排列(34.總結規則(1)圖像的大小)平面鏡與物體的大小相同(47.實驗反射1.本實驗沒有使用平面鏡,但為什么使用玻璃板?2.實驗過程中有時會看到兩個不重疊的圖像,這就是都是玻璃板正反面反光造成的,如何去除這些現象呢?3、在記錄數據表中,發現蠟燭在玻璃板上的圖像與玻璃板的距離不相等,請分析一下造成這些現象的可能原因? 4、實驗中,無論平板玻璃后面的蠟燭如何連接,前面的蠟燭的圖像都不能完全重疊。 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5. 當蠟燭逐漸靠近平面鏡時,其像 A. 變大 B. 變小 C. 保持不變 參考答案 1. 玻璃板是透明的,玻璃板前面的蠟燭可以被聽到。 2、車輛玻璃可選擇較薄的玻璃或在玻璃表面貼一層防曬膜。 3、可能是由于玻璃板的長度問題導致圖像位置識別不正確或者測試時沒有考慮到玻璃板的長度,或者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等4.玻璃板傾斜放置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