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賦能、導向學科理解的有效教學,4月19日凌晨,我校葛亦超名師工作室牽頭,與華化大學、合肥一中合作,合肥市第七中學、合肥市第一中學立項的“可視化實驗在學校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項目啟動會在我校召開。 該項目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礎教育組組長馬云生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主任徐啟智牽頭。 。 我校副院長徐斌出席啟動會,啟動會由葛亦超主持。
葛亦超結合優秀案例闡述了實驗可視化在物理教學中的背景和意義。 可視化技術走進課堂,現場隨時直觀地展示物理反應和微觀原理,幫助學生生動直觀地理解具體的微觀物理知識實驗在物理學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可視化實驗教學與傳統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新教育理念,構建課程、學生、教師三方相互促進的教學體系以及中學物理可視化實驗教學特色課程和教材的開發。
朱成東介紹并闡釋了實驗可視化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可視化實驗作為一種新的實驗教學方式和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實驗在物理學的意義和作用,可以提高實驗教學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 利用長焦攝影技術、延時拍攝技術、數字傳感等將身體反應過程清晰地呈現在中學生面前,讓中學生感受到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創新能力意識。 朱老師還指出了數字化實驗在半顯微和顯微可視化中的重要作用。
馬云生強調,信息技術除了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外,也是一個強大的學習工具,可以用來學習思維,也是物理實驗中實現更多功能的主要手段。 他希望項目組成員在任務驅動下不斷探索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的融合,提高實驗認知和探究能力。 他對可視化實驗的案例和方案提出了建議,并對可視化實驗拍攝的規范性和統一性提出了要求。 據悉,還建議項目組可以利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實驗中心的技術和團隊力量,加強可視化實驗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葛亦超名師工作室成員出席活動,并作為子課題組承擔了14項實驗可視化任務。 本項目的任務將極大提高工作室教師的實驗能力和教學質量。 (名師工作室魏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