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面鏡成像[教學目標]1. 學習知識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平面鏡成實像的原理。 (3)平面鏡的應用。 2、能力培養 (1)通過對平面鏡成像特性的探索性實驗,培養實驗能力。 (2)通過對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特性,并用語言正確描述。 (3)通過運用對稱法完成平面鏡的圖像繪制,提高運用幾何知識和數學定律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初步培養運用物理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3.提高中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品質,在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中感受化學現象的美麗與和諧,體驗“發現”成功的喜悅,培養中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熱愛學習,為以后的成長打下基礎。 【重點難點分析】重點: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難點:平面鏡成像原理。 【教具】 一對相同大小(長度、粗細)的蠟燭、一對電池、一面平面鏡、一塊平板玻璃、兩個夾子、一張方格紙、一張尺子、一個潛望鏡、一個小牙鏡、電腦動畫等等。 【課時】 1 課時 【課程類型】 探究式 【教學流程】 1、簡介 明天我們來表演一個小魔術吧。 裝置:半反光半透明玻璃板垂直立在水平膠合板上,玻璃板前面立有蠟燭1,玻璃板后面放置燒瓶,整個演示裝置用圍??巾覆蓋。 演示步驟如下: 上課開始時,聲明要為你的朋友表演一個小魔術。 揭開頭巾,請朋友說出演示中使用的組件名稱:蠟燭1立在玻璃板前面,玻璃板后面立著一個燒瓶,與1類似的“蠟燭2”立在杯子里。 其次,請朋友幫老師點燃蠟燭1。同時,朋友們看到老師在玻璃板前面的玻璃板后面的燒瓶里“點燃”了蠟燭2。 第三,老師用力吹滅燒瓶內蠟燭2的火焰,但無法熄滅! 將水放入燒瓶中,讓水逐漸覆蓋蠟燭的火焰平面鏡成像教案教科版,并且不要淹沒火焰! 四、解密。 當蠟燭1還亮著的時候,整個裝置轉動90度,然后在裝滿水的燒瓶里看,既沒有蠟燭,也沒有火焰,火焰到哪里去了? 然后將整個裝置轉回原來的位置,從玻璃板的正面,我聽到蠟燭和火焰都在燒瓶的底部! 再轉90度,它又消失了! 奇怪! 最后倒掉燒瓶里的水,再次證明杯子里沒有蠟燭平面鏡成像教案教科版,所以要揭開謎底,我們明天先探究一下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二、主要教學過程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展示一組照片:天池、九寨溝、故宮。 不僅天然海面可以用作鏡子,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鏡的國家之一。 在原始社會末期的齊家文化遺跡中,出土了一面距今4000多年前的銅平面鏡。到了宋代,人們已經用玻璃鏡代替了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