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簡報〔2019〕第24期
成都電子科技學院堅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打造全校園智能感知環境,以大資源建設為基礎,借助物聯感知、智能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管、評、環、服”等六個方面進行精準服務,推動由“人找資源”到“資源找人”轉變,建立基于大數據、以中學生為中心的全過程、全方位校園行為畫像,為中學推進變革和不斷創新提供技術支撐。
建立制度設計,理順工作機制。創立網路安全與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單設信息化推動辦公室,統籌規劃校區信息化建設,產生領導小組決策、信息化推動辦統籌、各部門落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體系。頒布《數據管理辦法》《網站建設與管理辦法》《信息系統建設與管理辦法》《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辦法》《校園網路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從制度上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進以“規劃、監管、評估、服務”為核心的校內“大部制”改革,調整管理崗位職責,優化服務職能,實現從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的轉變,從服務“業務部門”向服務“更為廣泛的師生個體”的轉變,從“把已有系統從線下遷往線上”向“以師生的體驗為出發點,進行流程構建或優化”的轉變。
優化資源組合,講求效能提高。以信息技術推動資源大平臺建設,對教育教學、教輔保障、后勤服務等資源進行重組、匹配,優化教育資源結構,提升資源借助效能。新建智慧課室59間,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演示手段,動態剖析中學生學習情況、準確把握班主任教學情況、高效確診教學成果;建設課室實驗室預約管理系統、大型儀器共享系統,實現教學環境資源與科研儀器資源科學合理分配,為教學實驗提供基礎環境保障。建立校園基礎網路設施,強化數據中心建設,實現伴隨式數據采集,生成全校數據資產,為教學教務、學工管理、科學研究、行政管理等部門提供數據服務,提高管理精細化水平。積極探求信息技術在資源節省和平安校園方面的應用,建設后勤節能監管系統,通過遠程控制實現節能減耗,增加運維成本,提升后勤管理服務科學性方便性;構建校園平安預警系統,結合監控中心“黑名單”和人臉辨識技術,實現校園安全管理預見性精準性;強化資產可視化系統建設,通過詮釋各部門、各資產負責人之間復雜的資產數據關系,促進國有資產直觀管理,提高資產管理效率。
動態多維評價,加強正向反饋。建立本碩博留教育教學一體化云平臺,建成在線教學服務系統,對教與學進行實時記錄、互動、監測與預警。施行“一人一課表”制度,通過大數據剖析技術,滿足教與學的針對性管理和個性化設計。單設考評與評估辦公室,構建考評評估體系,借助目標考評管理系統對每位部處工作進行督辦考評,定期發布工作質量報告,促使行政考核從重視經驗向重視數據轉變、從重視模糊宏觀向重視精準微觀轉變、從重視結果評價向重視過程評價轉變。搭建網上評議系統,開通網路意見建議渠道,建設智慧校園信息發布系統,拓展新政傳播路徑,發揮信息技術在中學管理方面的應用,加強評價正向反饋。探求大數據時代下的民主管理策略,實行數據民主,保障師生數據知情權、發言權和決策權,讓師生對中學各項業務推行泛在化監督,弘揚信息共享化、機制開放化、師生中心化的管理價值。
再造工作流程,優化業務申領。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辦事大廳,將網路端、移動端、實體端三大場景深度融合,產生統一管理服務體系,上線32個應用模塊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數字化校園,264個應用碎片,PC端總訪問量超62萬次,聯通端激活人數超1.2萬,新生激活比列90%以上,日均訪問量3500次。通過信息技術,將數學空間中分散的中學部門、模糊化的工作事務流程進行無縫銜接和數字化呈現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數字化校園,使各項業務申領程序透明、公開,壓縮業務代辦時間。推動施行管理“五個一”工程,即“認證一個號、服務一個站、數據一個庫、管理一張表、決策一個鍵”,努力實現“讓師生少跑路,讓數據多跑路”,建立起“一網、一次、多端”的信息化支撐下的校園管理服務體系。
堅持服務導向,構建智慧學工。構建中學生綜合信息管理和決策平臺,借助大數據剖析技術多維度多方位塑造每個中學生畫像,針對學情學業、健康心理、學生安全進行精準剖析與預測,為中學生提供精準服務。推進精準獎助貸工作,以中學生消費數據、學習數據和行為數據等作為數據剖析源,構建獎助貸模型。連續多年舉辦數字化迎新離校服務,中學生可提早在迎新系統中全流程完成報到手續,結業生可在離校系統中實現“掌上離校”。探求舉辦虛擬急聘,施行網上三方簽約,智能引導個性化、針對性就業。搭建中學生素養能力平臺,對中學生第二課堂和綜合素養管理實現全流程信息化,迸發中學生發展內在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