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學習經歷
大學物理是工科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課和學位課程。 對培養人才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1、注重新概念、新內容的學習。從教學內容和要求來看,物理學習在大學層面確實已經出現。
一個飛躍,或者說一個臺階。 客觀來說,這一步的梯度不能算小。 這就造成了物理難以理解和學習的現實。
大學物理的內容不是中學內容的重復或簡單擴展,而是概念上的深化、理論上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許多新概念不斷涌現,比如角動量、熱科學中的“熵”、量子化、能帶等。不僅研究粒子的運動,還研究多粒子系統。 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被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時空觀所取代。 量子理論取代了能量作為連續體的觀點。 從宏觀到微觀,從低速到高速,從經典到現代,大學物理的內容陸續帶學生走進奇妙而神奇的物質世界。 這些新概念、新內容,必須從一開始就充分認識、給予足夠重視。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智力的發展過程。 問題要一一解決,知識要一點一滴積累。 不要等到問題堆積起來,才坐下來嘆息:物理難懂難學!
2.通過高等數學培養思考和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如果硬要拿中學物理和大學物理做比較的話,我會說中學主要處理“常”的問題,比如物體在恒力作用下的運動、恒力做功等; 大學主要處理“變”的問題。 比如變力的沖量、變力的功等問題。從數學的角度來看,中學物理用初等數學來解決問題,而大學物理則傾向于用高等數學來解決問題。 很多學生并沒有適應這種變化,還停留在原來的認識水平上。 他們只是習慣于機械地將中學的思維和方法應用到新的物理情境中。 他們不善于改變認識問題的視角、改變解決問題的方式。 許多學生只用初等數學來處理問題,往往不能正確地運用高等數學尤其是微積分來表達和分析物理問題。 學生經常把向量當作標量,把變量當作常量,用代數運算代替積分運算等。
盡管老師一再強調,但仍有不少學生仍然按照原來的思路分析和處理問題。 這就是心態的負面影響,給物理學習帶來障礙。
數學不僅是一種計算工具,而且是物理現象的抽象、概括的表達手段。 在大學物理中,許多概念和定律都是以高等數學的形式表達的。 利用高等數學來理解和處理問題是對大學物理專業學生的新課題和基本要求。 同學們一定要多練習,認真揣摩,盡快進入角色。
如果學生對這個問題不夠重視,不盡快取得突破并獲得一定的自由度,高等數學的應用將成為大學物理學習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3、養成自覺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從學習方式的特點來看,中學生每天都和老師在一起,老師背著學生到處走。 學生們也習慣了在別人的監督下學習大學物理課后作業與自測題下答案,在老師設定的跑道上奔跑。 在大學里,老師只講最重要的問題,很多內容都需要自學。 除了課堂上回答問題和會見學生外,老師的其余時間完全由學生自行決定。 如果學生不好好規劃自己的時間,認真地自學,就會浪費很多時間。
人總是會一天天長大的,一輩子都要背著的人是沒有未來的。 大學應該培養能夠自覺、獨立地從書本和實踐中獲取知識、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你看,一個擁有數千本書和這么多好老師和朋友的圖書館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不要讓自己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所作為上,珍惜自己的每一刻,養成自學的好習慣。 將受益終生。
4、積極主動,不松懈。 從學生的學習狀況等非智力因素來看,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往往感到如釋重負,甚至高呼60分萬歲。 由于高中各科都以追求升學率為主,學生因加班而過度疲勞,學生對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之間質的飛躍認識不夠。 一旦醒悟,他們就已經欠下太多了,盡管有些學生很努力地想彌補,但收效甚微。 他們會因為心理平衡被破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 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 我曾經教過的學生中,有一些中學物理成績很好,甚至在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 他們有一個很困惑的認識:就憑我中學物理水平,大學如果馬虎一點,通過也不成問題,所以他們就放寬了對自己的要求。
結果如何? 不幸的是:我兩次補考都沒有通過! 這方面有很多教訓。 您認為,如果一個學生僅憑中學物理知識就可以通過考試,那么還有必要開始大學物理課程嗎? 如果說物理很難學,那么大學物理就更難學了。 他們思想上不重視,主觀上不努力,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抄作業的現象普遍存在。 這樣,大學物理就不可能學好,甚至很難通過。 還有一點就是,有些學生能否立即運用所學的知識,能否作為謀生手段,作為是否有學習興趣的標準。 這是完全錯誤的。 大學不是為了技術訓練,而是為了訓練。 注重培養人才的科學素質和能力。 沒有這個品質的培養,你不可能成為科學的棟梁。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大學物理時如果不細心,就會在學習中出現問題和障礙。 這就要求學生從一開始就對自己的思想給予足夠的重視,并與老師密切配合。 雖然我們的老師水平不同,但他們對物理的了解總是比你多。 要認真聽講,虛心學習。
由于考試制度沒有改變,雖然很多人喊著素質教育、滲透教育、創造教育,但現在的教育基本上還是應試教育。 就目前的考試制度而言,閱讀和背誦是不可避免的。 也就是說主要的公式、定理、定義、結論還是要背的。
就大學物理而言,通過考試并不難。 學生只需要做三件事:
首先是仔細閱讀以理解物理概念。 比如三大守恒定律的條件和應用、高斯定理的意義、安培環路定理等。在考試中,通常有40分左右專門用于測試概念。
二是認真煉功。 考試的大約20到30分來自練習。 這些練習經過精心設計,旨在幫助您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學生認真完成作業,鞏固所學知識。
三是認真閱讀《大學物理學習指南》。 本書內容全面、信息量大、題型典型、題型與考試題一致。 它是你的良師益友。 花一些時間閱讀這本書,你不會后悔的。
大學物理考試涉及面很廣,幾乎所有的知識點都要考。 您必須全面審查它們,不要依賴問題或猜測。
試題類型:一是單項選擇題。 只需選擇 a、b、c 或 d 之一來回答。 分數在60分左右。 我說的并不是說練習中的填空題不會考。 它們也可能成為多項選擇題。 第二道是4道計算題,約40分。 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大學物理學習經歷
經過兩個學期的物理學習,我對物理學習有了一定的感悟和感受。 首先大學物理課后作業與自測題下答案,做好課前準備。 北京郵電大學的《大學物理》課程于大一下學期開課。 在正式開始物理學習之前,最好根據老師對課程體系的介紹以及從高年級同學那里得到的信息,明確該課程的特點和必要要求。 基礎知識,結合自己所學的中學物理知識,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由于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密切相關,是高中物理知識的拓展和提高,因此有必要正確復習高中物理概念和公式,以及常用的物理模型。 當然,大一上學期的高等數學知識,比如積分部分,也需要及時復習。
那么一定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 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不同,基礎知識也參差不齊。 你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熟悉周圍的學習條件和學習環境,并根據課程的特點,安排一天中學習效果最好的時間進行相應的課程。 的學習。
以我自己為例。 我對物理學科有濃厚的興趣。 高中的時候,題型是固定的,各種各樣的題我都做了很多,所以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 但在大學里,當學習時間沒有高中那么多時,如何調動自己的學習興趣,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必須回答一題才能通過一類題,這樣才能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共同學習。 很少有科學家能夠獨立進行科學研究; 他們更經常團隊合作。 像他們一樣,如果你能經常面對面或通過網絡與同學或老師交流,甚至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或與同學組成學習小組一起學習,你將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樂趣。
平時我盡量問自己,爭取每節課后都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沒有問題,也可以在老師旁邊聽其他同學的問題。 有些問題可能反映出我們對某一點知識的缺乏,所以提出問題是查漏補缺的必要步驟。
另外,經常訪問物理學習交流論壇,參與問題討論也是非常有趣的。 更加注重課堂學習。 課堂學習是主要的學習方式。 教師的課堂講解和演示對于正確理解物理理論有很大幫助。 確保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是提高整體學習效率的關鍵一環。 保證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要預習、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跟隨老師的思路,理解理論內涵,掌握解題方法,記錄課堂筆記,并結合課后復習、作業完成和總結改進與課堂學習相結合。
首先要保證上課時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提前一天預習物理書上的內容。 上課認真記錄,最好采用雙色記錄法,并用紅筆標出重點和難點,以便在以后的復習過程中更加注意。 如果在課堂上聽到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問的地方,要做好標記,比如打個問號什么的,課后及時請老師解決。 人的懶惰會讓我們把當天沒有及時解決的問題忘記到第二天。
理解例子更重要。 講解實例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實例也是學習理論運用的開始。 通過分析和解決實例問題,教師一方面要教會學生如何解決某類問題;另一方面要教會學生如何解決某類問題。 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提高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每個例題都是一個物理模型,物理題實際上是已知模型的延伸和變化。 如何通過理解一個問題來理解一類問題,并切入問題的表面來找到問題所在,是我們學習的關鍵。
大學物理學習經歷
經過兩個學期的物理學習,我對物理學習有了一定的感悟和感受。 首先,做好課前準備。 北京郵電大學的《大學物理》課程于大一下學期開課。 在正式開始物理學習之前,最好根據老師對課程體系的介紹以及從高年級同學那里得到的信息,明確該課程的特點和必要要求。 基礎知識,結合自己所學的中學物理知識,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由于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密切相關,是高中物理知識的拓展和提高,因此有必要正確復習高中物理概念和公式,以及常用的物理模型。 當然,大一上學期的高等數學知識,比如積分部分,也需要及時復習。
那么一定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 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不同,基礎知識也參差不齊。 你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熟悉周圍的學習條件和學習環境,并根據課程的特點,安排一天中學習效果最好的時間進行相應的課程。 的學習。
以我自己為例。 我對物理科目有濃厚的興趣。 高中的時候,題型是固定的,各種各樣的題我都做了很多,所以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 但在大學里,當學習時間沒有高中那么多時,如何調動自己的學習興趣,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必須回答一題才能通過一類題,這樣才能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共同學習。 很少有科學家能夠獨立進行科學研究; 他們更經常團隊合作。 像他們一樣,如果你能經常面對面或通過網絡與同學或老師交流,甚至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或與同學組成學習小組一起學習,你將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樂趣。
平時我盡量問自己,爭取每節課后都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沒有問題,也可以在老師旁邊聽其他同學的問題。 有些問題可能反映出我們對某一點知識的缺乏,所以提出問題是查漏補缺的必要步驟。
另外,經常訪問物理學習交流論壇,參與問題討論也是非常有趣的。 更加注重課堂學習。 課堂學習是主要的學習方式。 教師的課堂講解和演示對于正確理解物理理論有很大幫助。 確保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是提高整體學習效率的關鍵一環。 保證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要預習、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跟隨老師的思路,理解理論內涵,掌握解題方法,記錄課堂筆記,并結合課后復習、作業完成和總結改進與課堂學習相結合。
首先要保證上課時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提前一天預習物理書上的內容。 上課認真記錄,最好采用雙色記錄法,并用紅筆標出重點和難點,以便在以后的復習過程中更加注意。 如果在課堂上聽到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問的地方,要做好標記,比如打個問號什么的,課后及時請老師解決。 人的懶惰會讓我們把當天沒有及時解決的問題忘記到第二天。
理解例子更重要。 講解實例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實例也是學習理論運用的開始。 通過分析和解決實例問題,教師一方面要教會學生如何解決某類問題;另一方面要教會學生如何解決某類問題。 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提高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每個例題都是一個物理模型,物理題實際上是已知模型的延伸和變化。 如何通過理解一個問題來理解一類問題,并切入問題的表面來找到問題所在,是我們學習的關鍵。
最重要的是獨立、認真地完成作業。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應用也是更重要的學習。 完成作業是課堂上所學理論的第一次應用。 這也是對理論掌握程度的實踐檢驗。 這也是一個加深理論認識的過程。 下課后,在完成作業之前,我們應該仔細閱讀書本并復習課堂內容,然后通過實例加深理解,然后開始寫作業。 現在每個學生手上都有練習題的分析和答案。 很多學生習慣根據答案做題。 這樣,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就缺乏對問題的分析和對模型的理解。 他們似乎已經完成了作業。 但事實上,作業的目的并沒有真正達到。
另外,我覺得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教材或者輔導材料來拓展我們的視野。 不同的教材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有的教材可能更符合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讓我們加深對原理的理解。
還要做好回顧和總結。 復習包括課后復習和考前復習。 課后復習要全面復習課堂學習內容,完善課堂筆記,明確知識點、難點以及解題的基本步驟和技巧,解決作業完成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 考前復習的重點是梳理課程知識體系、研究方法、思維模式等。總結包括階段總結和課程總結。 前者是對一章或部分相對獨立的學習內容的總結,涉及主要內容、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公式、基本題型、解題方法等。 其目的是理解和舉一反三。 后者是對整個課程學習的全面總結,應在期末考試前進行。 主要涉及課程內容、思維方法、研究方法、課程特色、學習心得等,其目的是為后續課程學習積累經驗。
總之,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 大學學習是人生和職業生涯的真正開始,每一門課程的內容都是專業知識體系的組成部分。 作為學生,我們應該端正學習態度,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改進學習方法,注重各門課程的學習,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從每門課程的學習中獲得最大的收獲,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我們的大學生活充實。 珍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