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意義:“初中物理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面對初中物理課程資源多、雜亂、不平衡等問題”,從內容和形式上開展研究,應用項目研究的成果通過實踐在課堂上得到真正的發展。 小項目研究是小步推進、從小環節做起、研究小問題的微項目研究; 它是一種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研究于實踐、注重實用性的實踐研究。 2、關鍵詞概念界定 目前國內外對“課程資源”一詞尚無明確的定義,但普遍認為“課程資源”可分為廣義和狹義。 廣義上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或者是課程設計、實施、評價等整個課程準備過程中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資源的總和。 包括:教材、師生教學用書、科技圖書、錄像帶、音像光盤、計算機教學軟件、報刊、互聯網、圖書館、實驗室、特色教室、實習基地以及校外設施。 -校園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公共圖書館、電視節目、工廠、農村、科研院所、家庭及社會各種資源。 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構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一般包括教材、學科知識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的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是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比較寬泛的概念。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開發和利用初中物理課程資源,如開發和組織相應的教案、課件、圖片、視頻、實驗、課堂練習、試卷、初中拓展課外實驗等高中物理課程。 相應的課后閱讀材料和總結。
將編制的課程資源應用到課堂上,為學生提供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各種課程資源,讓學生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使學生從接受性學習方式發展到自主學習方式。 ,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遷移、學會創造。 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提出個性化教學設計方案和學生學習計劃初中物理課題,從而促進物理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2、研究內容以初中物理教學內容為基礎,分塊安排課程。 對于每一塊內容,根據內容特點確定課程資源的開發形式。 并應用課堂上開發的各種課程資源。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自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根據課程開發的各種資源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則,引發學生之間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互學互助激發學生的思維。 個性發展,都與教師個人的課堂指導、教學方法以及各種課程資源的合理運用有關。 因此,在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時,無論是創設問題情境、開展實驗探究活動、課堂練習、同伴互助活動等,都要注意相關的時間安排,在內容和形式上做出一定的選擇。課程資源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方面,教師應注重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方向性和挑戰性,更重要的是有效性和實用性。
4.預期創新點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學生可以學會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進行自主探究來學習物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并在輕松、有趣、幽默、愉快的學習中運用這種思維氣氛。 可以運用這些方法和方法來研究其他學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這將為自主探究學習提供寶貴的輔助資源,使課堂教學在落實和培養學生自主性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獨立探究學習。 突破為推進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經驗。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培養一支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師隊伍,整合總結經驗,推廣符合物理教學規律和學生實際學習的經驗和模式。 五、研究方法和步驟 1、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通過對教師、家長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形成研究結果的驗證證據。 (2)行動研究法:通過研究和實驗,發現新出現的問題,選擇最佳行動方案,開始新的情境創設研究和實驗; (3)案例研究法:新課程不同學科之間,不同模塊、不同系列、不同具體探究案例之間進行比較研究,不同班級、同年同類群體之間進行橫向比較,探索有科學依據的新課程。物理情境創造理論; (4)實驗研究方法: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研究,在學科教學中具體試驗探究式教學的情境創設,探索有效的物理情境創設新模式,形成探究式教學體系。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符合新課程標準; 2、研究步驟(1)2014年5月至6月,成立項目研究小組并召開項目應用研究會,廣泛收集和研究相關文獻資料,提高對項目內涵的理解,制定研究計劃,并落實具體任務。
(2)2014年7月至12月初中物理課題,初中物理課程按內容分塊。 項目組成員按塊收集整理素材,編制了各部分相應的教案、課件、圖片、視頻、實驗、課堂練習、試卷等。 總結建立了拓展課外實驗和相應的課外閱讀材料,建立了初中物理課程力學資源庫(劉英、張震牽頭)、電學資源庫(楊文利、王日恩牽頭)、熱資源庫(由楊文利和王日恩領導)。 何新基負責)、光學資源庫負責(鄭志友負責)。 在學科群內部進行討論和討論,形成一系列有效的課程資源體系,并在學科群成員之間實現資源共享。 (3)2015年1月至6月,全面實施階段。 研究小組的研究重點是將已開發的各種課程資源應用到課堂上。 課題組成員進行公開課報告,在課堂上合理、充分地利用各課題組開發的課程資源,并與普通課堂進行對比。 進一步完善課程資源內容。 研究小組成員定期撰寫總結報告和論文,并整理成冊。 鼓勵會員在CN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為下一階段該課題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4)2015年7月至12月,利用課堂教學滲透有效的課程改革思路,構建目標體系。 加強課堂教學、討論和交流活動。 現階段應注意進一步系統化、合理化、完善課程資源,注重課程資源使用的連續性,運用多種評價方法評價課程資源在課堂中應用的作用。 。
各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文章力爭在CN刊物上發表。 (五)2016年1月至6月,繼續開展研究工作,全面總結經驗,并將研究成果匯編成冊。 建立完整的初中物理教學評價體系; 并接受評價和驗收。 對上述步驟進行適當調整后,可以滾動開展本課題的后續研究。 6.成果呈現形式通過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形成了系統的初中物理課程資源,使課程資源內容有效且貼近初中物理課堂。 初中物理課程資源源于課堂,形成于課堂,應用于課堂,給初中物理課堂帶來一定的成效。 1、整理收集一系列完整、有效、實用的初中物理課程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2、收集整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會員公開課教案、實驗改進計劃、精品課程光盤、學生學習成果匯編、研究論文匯編、中后期研究報告等。 3、收集整理一系列課題組成員的各類獲獎證書和榮譽證書,包括論文獲獎證書、教學競賽獲獎證書、指導學生競賽獲獎證書、各級政府表彰榮譽證書等。 7、保證研究條件 1、外部條件 我市早在2000年就全面啟動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我市各學校教師通過參加省級新課程理念多層次培訓,在教學上大膽創新和實踐和地方層面。 教育局領導高度重視和重視教研工作,對骨干教師培訓給予大力支持。 此外,學校領導也高度重視和支持骨干教師的科研項目。學校設有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等,為會員提供科研工作研究團隊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