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發布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學習新課程標準成為各科教師的當務之急。 課程標準的主體是內容標準。 這里我們一一列出并比較2022年和2011年兩個版本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 希望為廣大教學工作者學習課程標準提供便利。
物理課程標準變化——2022版VS 2011版
1.物理課程標準目錄的變化
從2022年和2011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目錄內容對比可以發現,新課程標準的變化如下:
一是強化了課程的教育導向。
各項課程標準立足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本課程重點培養的核心能力,體現正確價值觀、必要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
二是優化課程內容結構。
加大實驗探究,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初中物理學科素養,設置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強化學科間的相互聯系,促進課程綜合實施,強化實踐要求。
三是制定學術質量標準。
各課程標準以核心能力發展水平為基礎,結合課程內容,全面刻畫學生不同學階段學業成績的具體表現特征,形成學業質量標準,指導和幫助教師把握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教學,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提供指導。 等提供依據。
四是加強引導。
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術要求”和“教學提示”,細化評價和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評價”的一致性,增加教學和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更加強了“如何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有效。
2、物理課程標準一級專題和二級專題的變化
2022年版課程標準在一級專題中增加了“實驗探究”和“跨學科實踐”的新內容主題。 通過實驗探究和跨學科實踐,讓學生積極參與、勤于思考,同時可以引導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物理本質,從物理角度認識和認識自然,養成科學思維習慣,增強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探究。 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能力,形成科學態度和正確價值觀。
3.物理課程標準內容要求的變化
2022年版課程繼承了物理組2001年提出的“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課程理念,加強了物理課程與自然、生活、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聯系,突出我國的科技成果,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樹立成為科技強國的遠大理想。 同時,我們要關心祖國古今科技成果,為中華民族科技成果感到自豪,逐步產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愛亞教育3D資源助力培養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人才
從2022年版和2011年版課程標準的目錄、一級、二級題目和內容要求對比可以看出,2022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主要有四點變化,3D課程標準的變化主要有四點:艾亞教育自主研發的系統場景化教學工具——艾亞活頁資源平臺,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輕松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1、提煉物理課程應培養的學生核心能力,凸顯物理課程的教育價值
修訂小組在國際比較和國內調查結果的基礎上,根據物理學科的性質和教育功能,提煉出物理課程應培養的核心能力四個方面,即物理概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和責任,凸顯物理課程的教育價值。 同時,將核心能力的內涵及相關要素融入到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術質量、課程實施等方面,旨在指導教師落實核心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
Aia活頁資源平臺除了提供豐富的3D模型資源外,還提供精心制作的PPT課件模板供教師使用。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力”時,教師可以直接使用平臺提供的課件進行準備和教學。 課件首先明確學習目標,然后從新課引導到新課講解,再到課文總結,最后通過鞏固練習完成本節知識點的課堂學習。
在新課的介紹和講解中,教師可以利用AIA課件列舉許多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包括手推車、彈簧、磁鐵、橡皮泥等,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當一個力作用時,有多少個物體存在或出現? 單個物體能產生力嗎? 只要兩個物體接觸就會產生力嗎? 兩個不接觸的物體上是否有作用力? 借助Aia活頁資源平臺上的3D模型演示,學生可以更加有興趣學習知識點,進而仔細觀察和探索力的產生原理以及力的效果。 循序漸進的引導和講解,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生活中的物理視角,學會用科學思維去探索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和現象,使學生端正科學態度和責任,提高核心素養。
我相信,通過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知識,而且可以在生活中隨時發現物理的存在。 例如,幫媽媽收拾家里很少用的碗碟時,或者幫奶奶打包一籃子雞蛋時,可以采用適當的放置方法,或者塞上軟紙巾或舊報紙,以減少碗碟之間的直接受力或以免雞蛋受損。
艾亞活頁資源平臺3D虛擬模型-李
AiA活頁資源平臺3D虛擬模型-力的效果
2、加強實驗探索,凸顯物理實驗的教育功能
2022年版課程標準進一步強調物理課程的實用性,凸顯物理實驗的教育功能。 2011年版課程標準僅在附錄中列出了學生必須做的實驗初中物理學科素養,沒有明確的要求和指導。 2022年版課程標準新增一級主題“實驗探究”,其中包括學生必須做的21個實驗,包括測量實驗和探究實驗。 不僅包含物理實驗的內容要求,還通過實例、活動建議等和講解進一步引導,以及學術要求和教學技巧等,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發現和發現的能力。提出問題、動手操作和取證的能力、得出結論和解釋的能力、表達和溝通的能力。 有利于發揮物理實驗的教育功能。
AiA活頁資源平臺3D虛擬實驗-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針對新課標的實驗探究要求,艾亞活頁資源平臺利用3D技術打造安全、可逆、可隨時隨地操作的虛擬實驗室,凸顯了自身的亮點和優勢。 Aia平臺為每個重要的物理知識點提供3D模型資源。 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3D資源進行測量、探究等物理實驗,例如測量石頭的密度、鹽水的密度、小燈泡的密度。 電力,探索光的折射特性、杠桿的平衡條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等。完整的虛擬實驗設備解決了因設備不足而無法進行實驗的問題,特別是在網絡教學期間流行。 三維模型可操作、互動、可360°旋轉,讓師生沉浸在實驗過程中。
此外,3D模型資源還包括知識點講解、重難點和易錯點分析、實驗結論解釋等。 Aia活頁資源平臺提供的3D場景化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邊學邊思考,還可以幫助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 操作和收集數據、得出結論并做出解釋、表達和溝通的能力。
AiA活頁資源平臺3D虛擬實驗-機械能及其轉化
3.加強跨學科實踐,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根據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計劃,2022年版課程標準新增“跨學科實踐”一級主題。 修訂小組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細化了“物理與日常生活”、“物理與工程實踐”、“物理與社會發展”三個二級主題,內容涵蓋低碳生活、健康生活、動手實踐和社會發展等。熱點。 在此方面提出了跨學科實踐的內容要求,并給出了教學技巧和學術要求。 這些設計凸顯了物理課程的跨學科性和實踐性,加強了物理與能源、環境、材料、工程、信息技術等的聯系,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跨學科應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實際能力以及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和樂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精神。
在八年級物理卷《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知識點中,學生不僅掌握常用的測量方法,還需要拓展思維,了解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 例如,如何測量一張紙的厚度? AIA活頁資源平臺上的3D資源《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通過生動的三維模型向學生演示了如何利用累加法測量微小的長度。
AiA活頁資源平臺3D虛擬實驗-特殊長度測量方法
通過簡單有趣的模型演示,學生掌握了利用累加法測量微小長度的方法。 所謂累加法,就是將難以測量的微小部分疊加成易于測量的大尺寸物體,然后除以疊加的次數。 因此,首先用秤測量出課本的總厚度,根據頁數確定紙張的張數,最后用總厚度除以張數即可計算出一張紙的平均厚度。 這個學習過程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秤的讀法,明白測量存在誤差,而且教會學生善于發散思維,充分結合數學知識解決小事物的測量問題。 例如,如果要測量一粒米的大小,也可以使用累加法來測量重量。 3D互動資源的有趣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的跨學科知識應用意識,也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認真的學習態度和精神。的創新。
4.制定學術質量標準并指導教學和評價改革
修訂小組以核心素養內涵為基礎,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具體表現特征進行了整體描述。 具體來說,修訂小組根據問題情境的復雜程度、知識技能的結構化程度、思維的整合程度,描述學生學習成果的具體表現,明確核心能力的發展水平和關鍵行為表現。學術質量標準是學術能力測試命題的基礎,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教材的編寫提供指導。
艾亞活頁資源平臺提供的海量3D模型、PPT課件、圖片、視頻、練習資源充分結合新課標對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要求,教學資源內容精心編排。 除了3D模型資源中設置的可操作、互動的小練習之外,還有專門的練習資源。 教師可以一鍵在課件中插入習題,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學生還可以通過自我練習鞏固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拓展思維,將物理知識延伸到生活應用中。
總之,2022年版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從物理角度認識自然,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初步形成物理自然觀; 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進而學會學習; 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形成科學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為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責任的時代新人奠定基礎。 愛阿教育也將堅持以創新科技賦能教育,通過3D場景化教學方式幫助教師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成為高素質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