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高考剛剛結束。 我在知乎上回答了一個關于高考意義的問題,回顧了我的初中生涯()。
雖然高中選的是文科,但是初中的時候我還是很喜歡學物理。 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我最喜歡的學科。
原因可能是我們班主任當時告訴我的是我自己讀書時讀到的一個觀點:選擇一門學科作為突破口,把它學得最好,然后用這種信心帶動其他學科的進步。 所以我選擇物理作為突破點。 我忘了為什么。 也許我認為這更有趣。
初中的時候,除了上課、回答問題,沒有別的辦法。 雖然我也去天文館之類的地方,但短期內似乎對我成績的提高沒有太大幫助。 而且,當時除了其他電影外,還沒有關于自然科學的紀錄片。 打開一看,里面都是各種動物,也沒有關于聲、光、電的紀錄片。
所以我參加了很多培訓課程并回答了很多問題。 我還記得很清楚,初二的時候我們正在學電。 因為我把市場上能找到的問題都查了一遍,然后我發現我真的明白了! 看來量變確實引起了質變! 我什至總結了一套當時的解題技巧。 我忘記了具體的標題,但大概是這樣的——
有一種選擇題,是求電阻還是求電功率。 正確解的計算過程很復雜,但容易出錯的計算卻很快。 后來我發現這個秘密后,我故意用錯誤的想法把所有的答案都消除掉高中物理電路圖,然后剩下的就是正確的答案。 這節省了我計算正確答案的大量時間。
使用這種方法,我在考試時寫得很快,這讓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更難的問題。 那次物理考試我好像考了90多分,班里考90分的人并不多。 記得很多同學都用羨慕的目光看著我,這極大地滿足了我的自信心。 然后我更加努力地學習物理,繼續答題,尋找這種機會主義的解題模式。
這樣答題的結果就是我中考物理幾乎考了滿分。 (我最討厭自己的是:最后一個大題我答對了,那道題不是答案,而是需要分類討論,我對兩種情況的分析都和標準答案一樣,查完答案后,我幾乎無法呼吸……但是我在一個關于杠桿的基本填空題上犯了一個錯誤,我差點創造了歷史……)
后來高中沒選理科的原因是數理化信息量太大,題目過不了。 另外,學校的老師也無法解釋清楚。 只留下很多作業對我來說太痛苦了。 雖然我很喜歡物理,但是我的時間和精力不允許我像初中那樣研究問題,所以我最終放棄了,選擇了文科。
回想起我學物理的時候,老師總是在臺上講,我們在臺下聽、記筆記。 比如電學高中物理電路圖,老師在黑板上畫這樣的電路圖。 ↓
(有沒有瞬間穿越回初中的感覺?呵呵~)
說完,我們就開始去實驗室做實驗,驗證之前所學的內容是否正確。
后來我來到美國后才知道,美國老師不是這樣教自然科學的。 我在《美國教師如何教授自然科學》中也提到了5E教學法:
第一步是先引起興趣,然后探索,然后老師講解。 探索的過程就是在老師的安全指導下,利用教具看看如何開燈,然后老師會解釋原因。 只有這樣,學習效果才會更加深刻。
現在回想我14歲的時候,我覺得看著這些抽象的電氣符號還能看懂電路圖真是不容易。
最近和朋友聊天,談到了應試教育和學習興趣的關系。 ↓
我認為并不是應試教育不能培養學習興趣。 我初中的物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事實上,準確性是培養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高分自然會引起興趣。
然而,無論你的興趣有多高,高中畢業后,你都會不知所措,學不會,考試不及格,漸漸失去興趣。 因此,這種基于考試成績的興趣只屬于少數人,而且不穩定。
如果你從小就培養愛好,不依賴任何測試結果,只是喜歡它,那么這種發自內心的愛會更持久。 那么如何從小培養孩子對自然科學的熱愛呢?
幾個月前,一家STEAM玩具公司向我介紹了一款科學的罐裝電路積木,立刻擊中了我的心! 這兩天一到美國就趕緊拿出來和我三歲的米子玩!
當我收到這套玩具時,我激動得幾乎流下了眼淚——今天的孩子們真幸福! ! ! 如果我小時候有這么一套電路積木,那不就和我初中的時候玩物理一樣了嗎? ! ! !
這就是美國自然科學的5E教學法! 首先引起孩子的興趣,讓他們探索,然后學習和講解!
因為家里沒有電池可以放進電源,所以就用了手搖發電機,加了一個小風扇和一個小燈泡,做了一個最簡單的串聯電路。 風扇轉動的那一刻,我差點哭了……米子自己打開發電機,看到燈泡亮了,太刺激了!
我:米子,這是串聯電路。
Mi:噢,雙人路。
我:(之前我把稱為Milu)
這套科學的罐頭電路積木就像一套電氣樂高積木,里面有很多零件。 ↓
?還有配套的使用說明書和視頻,從簡單到復雜介紹了80種小電路實驗。 ↓
產品目錄上寫著適合 3 歲及以上兒童。 米子現在3歲零3個月了。 雖然她不太懂怎么玩,但我還是可以玩一下,給她做個簡單的電路圖。 這個年齡段主要是興趣引導,4歲左右就可以慢慢講解原理了。
讓我給你看一下科學罐裝電路玩具的視頻介紹。 ↓
那么有哪些玩法呢? 讓我給你展示一個小實驗。 ↓
除了這個普通的玩法之外,你還可以將它與樂高結合起來,把它變成一個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