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基礎教育小項目研究中期報告
時間:2021年1月
項目編號
-
項目名
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研究
主要的
紀曉峰
主要的
當前單位
西安市第三中學
班級
問題
研究
學習
進入
展覽
感情
狀況
從項目立項到現在,項目負責人現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數據收集和準備。 對初中物理核心能力、學生學習物理的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初中物理知識結構體系等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 結合當前學術現狀和教學實踐,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對成果進行深入研究。 主要通過文獻查閱、調查分析、訪談等方式,通過學習研究掌握基礎理論,借鑒成功經驗,去粗取精,形成獨立的研究方案,確定總體結構和發展規劃研究的。
經過調查發現,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核心能力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初中物理教學應向學生傳授物理概念和規律,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和掌握主要物理思維方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物理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該學什么以及如何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這起著關鍵作用。 高中物理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物理概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 兩者的總體方向相同。
與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在廣度、廣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加強。 例如物理資源網,①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 ②從定性分析到定量計算; ③邏輯思維過程也由簡單變為復雜; ④數學的應用也得到了加強; ⑤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的改變,初中物理知識比較簡單。 學生可以通過聽講座掌握基礎知識。 初中生只要理解、記憶、練習,成績就能有效提高。 高中物理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本質有深刻、透徹的理解,并能在做題中靈活、準確地運用,這樣成績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高中生的能力要求相對較高。
經過調查,我們總結出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知識結構特點的主要差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初中物理所研究的問題相對獨立,而高中物理則有知識體系。
第一學期學習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必修課1第一章,重點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運動學概念(如位移、速度、速率、加速度等),并讓學生適應期、理解期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區別是準備階段。 第2章在第1章的基礎上,從運動學的角度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同時通過數學變換找出第1章學到的各種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為學習第4章。做好鋪墊。 第三章:相互作用,讓學生從力如何產生、如何描述力、力會產生什么效果等方面對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從知識點的銜接上來說是比較全面的一章,因為這一章連接了前三章的所有知識,并呈現了運動與力的關系。 從必修課1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物理在邏輯上是非常嚴謹和完善的。
2、初中物理只介紹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而高中物理則側重于更深入的研究。
例如,在物體的運動中,初中只介紹了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而高中則對速度的概念描述得更深入。 速度是一個矢量高中物理概念,速度的變化必然包含加速度,而加速度又可以分為加速和減速度。 另一個例子是摩擦力。 在高中,僅僅確定其方向是一個困難。 “摩擦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首先,我們需要區分它是相對于哪個表面的。 其次,我們需要利用運動學的知識來判斷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的趨勢。 然后我們就可以知道力的方向了。 在有些問題中,我們還需要利用物體平衡的知識來得出結論。 例如:水平面上有一個物體B,其上有一個物體A。 現在用一個水平力F來拉動物體B,它們只是在水平面上以勻速直線運動。 求A、B之間的摩擦力。 分析:物體A做勻速直線運動(力平衡),且不受水平方向力的影響,因此A、B之間的摩擦力為零。
3、初中物理側重于定性分析,高中物理側重于定量分析。
初中物理注重描述,很少應用數學知識。 高中物理中,各種物理量基本上都是與公式聯系在一起的,因為這會涉及到公式的變形以及公式之間的轉換,所以更多地運用了數學知識。
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更困難,當然也更精確。 比如對于摩擦,初中只講了增加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很容易理解。 高中時需要分析計算摩擦力的大小,而靜摩擦力的大小一般是由物體的狀態決定的。
4. 我們以“力與相互作用”為例進行比較研究。
(1)力的表示:力的表示通常有兩種方式,力的示意圖和力的圖形表示,特別是力的示意圖。 在高中,我們需要用它來分析物體的力。
(2)重力:初中時討論了重力的成因、重力的大小、方向和重心。 高中時期加強了“重心”的應用。
(3)彈力與彈簧測力計:基于初中對彈力與物體變形關系的定性分析,高中提出了胡克定律,可以定量計算彈力的大小,確定彈力的方向,并確定彈力的大小。 顯示物體上彈力的示意圖。
(4)摩擦力:高中教材在定性分析初中滑動摩擦力大小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定量分析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大小,準確判斷摩擦力的方向。
(5)力的合成與分解:在初中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基礎上,將高中互成一定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與分解推廣為
(6)微小變化的放大:在研究物理問題時,采用實驗的方法來放大難以觀察到的變化。
高中物理還強調:
(1)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就是了解物理事件的發生過程,區分在此過程中哪些物理量保持不變,哪些物理量發生變化。 特別是對于兩個以上的物理過程,更應該分析清楚。 如果不分析清楚這個過程和物理量的變化,就很容易出錯。
(2)注重形象的運用:形象法是分析問題的新方法。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直觀,對于我們處理問題很有幫助。 但很容易混淆。 例如,位移圖像和速度圖像很容易混淆,常常讓學生感到頭疼。 其實,只要區分清楚縱坐標的物理量,并結合運動學的變化規律,就比較容易掌握。
(3)注重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高中物理實驗分為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對學習和鞏固知識起著重要作用。 因此,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做好學生實驗高中物理概念,加強動手能力的訓練,并注意分析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綜上所述,在高中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完整知識體系的建立,對物理過程進行宏觀回顧和分析,組織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和方法歸納,強化學生對物理過程的理解。過程中,逐步鍛煉學生的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運用公式、圖像、實驗現象對物理量進行定量分析的能力。
存在的困難及解決辦法
大多數學生發現初中的學習比較容易,但他們在高中面臨的問題不再那么簡單和具體。 高中是思想的飛躍。 你必須拋棄以前的定向思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和解決問題。 當前的困難主要有兩個方面。
1.研究如何養成學習習慣
高中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 這不像初中課程。 你可以在考試前運用聰明才智來提高你的成績。 對于難度較大、涵蓋學科范圍較廣的高中內容,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做筆記、記筆記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習慣需要培養。 高中生應盡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循序漸進地跟蹤課程進度。
2、如何根據學習情況制定短期和長期目標的研究
進入高中后如何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是當前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樹立信心,充滿激情,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問題能按時完成嗎?
根據目前的研究情況和進展,預計該項目能夠如期完成
專家指導和建議
專家對提案報告的指導:
主題研究的背景陳述尚未制定。 建議初高中銜接的研究應立足于學生學科核心能力,研究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和思維習慣,從而銜接高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學校教學。 研究措施和實施方案具體可行。 預期結果相對薄弱,必須基于案例研究并有研究過程數據的支持。
注:正文為斜體,字號為4,長度限制為4頁A4紙。
2019年小項目研究中期報告-紀曉峰.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