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51考試網整理的初二上學期物理練習冊答案文章,供大家參考!
1.知識技能:知道音樂聲音的三要素:音高、響度、音色;知道音高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以及聽者與發聲體的距離有關;知道不同的發聲體發出的音樂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音高、響度、音色的概念及相關因素。
教學難點:音調與響度的區別。
教學用具:鑼、乒乓球、吉他、梳子、紙板、橡皮筋、尺子。
教學方式:實驗探索、討論
教學設計:
主題介紹: 復習問題:聲音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如何傳播的?
引入新課:介紹樂音——物體有規律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噪音是物體不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播放音樂并比較:雖然它們都是樂音,但它們仍然可以不同。聲音的音高和音量也可以使同一樂器演奏同一首樂曲時產生不同的效果。我們通常稱這些為樂音的三個要素。
新課程教學:
語氣:
實驗:播放1、2、3、4、5、6、7留學之路,讓學生感受高低音。
(1)音調: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
學生實驗:圖3-8和3-9。小組討論:物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
(2)影響螺距的因素:
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頻率:物體1秒鐘內振動的次數。
介紹常見物體的頻率范圍及應用:A.人類的聽覺頻率與發聲頻率。B.部分動物的聽覺頻率與發聲頻率。C.超聲波與次聲波。
響度
實驗:播放錄音,調整音量初二物理練習冊答案,感受聲音的響度。
響度:人類感知到的聲音的大小。
實驗:觀察發聲體的響度與振動幅度的關系。體會距聲源不同距離時對聲音大小的感覺。
影響響度的因素:A.與聲源的振幅有關。振幅:物體振動時偏離原位置的最大距離。B.與聽者與聲源之間的距離有關。介紹減少聲音擴散并使聲音更大的方法。
實驗演示與學生比較:響度和音調的區別。
音色:
實驗:彈奏(或演奏)不同樂器所彈奏的旋律初二物理練習冊答案,感受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的特點。人能通過不同的音色,辨別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
3、課堂總結:音樂聲音的三要素:音高、響度、音色;音高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以及聽者與發聲體的距離有關;不同的發聲體發出的音樂聲音的音色也不同。
4. 課堂練習:練習討論:蚊子的叫聲和牛的叫聲相比,哪個音調更高?哪個聲音更大?
5. 作業布置:完成本部分的作業。
=推薦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