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經常要寫出一份優秀的教案。寫教案有助于我們理解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合適的教學方法。教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物理《大氣壓強》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大氣壓》教案1
1.教學目標
1. 了解什么是大氣壓力,并能舉出幾個證明大氣壓力存在的例子。
(二)了解大氣壓力的成因,能簡單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大氣壓力現象。
(iii) 知道大氣壓強的值可以通過托里拆利實驗測定,記住大氣壓強的值約為 105 Pa,相當于 760 毫米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力。
4、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和分析能力。
2.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感知大氣壓的存在。
本部分教學內容的難點為:理解托里拆利實驗的思想、等效替代方法以及利用液體壓強研究大氣壓強的換算方法。
3. 教學準備
老師:一個玻璃杯,一塊紙板,一支試管,一根長約兩米的玻璃管,水,一個廣口瓶,一塊浸有酒精的棉球,細沙,一個煮熟剝了皮的雞蛋,一把鑷子,一個注射器,一個托里拆利實驗裝置,一個打火機。
學生:皮碗(兩人一副)
四、教學方法
1、演示法:教師進行演示,進行具體操作。
(二)對話法:師生之間的交流、對話。
(3)自主探究法: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通過主動探究獲取新知識。
小組討論法:學生分成小組,對主題進行討論,然后得出結論。
5.教學過程
1. 復習題
老師:如右圖所示,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液體壓強的影響嗎?
生:受。
老師:液體內部的壓強朝哪個方向?
學生:四面八方。
老師:是什么導致了液體內部壓力的產生?
生命:液體受重力影響,具有流動性。
2. 推出新課程
老師:我們生活的地球周圍有一層厚厚的空氣,即大氣層,地球上的一切物體(包括人類)都浸沒在大氣層之中。問:浸沒在空氣中的物體會受到大氣產生的壓力的影響嗎?
要求學生使用皮碗模擬馬格德堡半球實驗。
課前向學生展示已充氣的馬格德堡半球,要求他們用力拉,但球不會打開。然后打開氣閥,空氣就會進入球內,讓球輕松打開。
老師:馬格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板書:“大氣對處于其中的物體所施加的壓力叫做大氣壓力,簡稱大氣壓或空氣壓力。”
(三)新
1. 讓學生討論并列舉生活中存在大氣壓力的例子。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進行測試,密封進氣口后,拔出注射器非常困難,這再次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當你向不同方向松開手時,會發出很大的聲音,可以與液體壓力實驗進行比較:
2. 問題:這是什么意思?(大氣在各個方向都有壓力)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大氣壓和液體中的壓強有很多相似之處。
問題:(1)空氣主要由什么物質組成?(氮氣和氧氣)
(2)它們會受到重力影響嗎? (是的)
(3)空氣能流動嗎?(能)補充:空氣流動就形成風。
老師總結:空氣和液體一樣,受到重力的影響,具有流動性,這就是為什么浸沒在大氣中的物體會受到大氣壓力的影響。
板書:“大氣壓力的產生,是因為空氣受重力影響,具有流動性”
我們知道大氣壓的存在,也知道大氣壓產生的原因。那么大氣壓的值到底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3.做翻倒水杯實驗。
問題:(1)出現了什么現象?(紙板沒有掉下來);(2)為什么沒有掉下來?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將盛滿水的杯子中的空氣排出,蓋上一塊紙板,倒過來之后,周圍只剩下空氣,很明顯紙張并沒有因為大氣壓而掉落。
將盛有水的杯子向各個方向旋轉,觀察紙板并沒有掉落,這再次證明大氣在各個方向都有壓力。
將一根裝滿水并用一塊紙板支撐的試管倒置在裝滿水的水槽中,然后拉出紙。
4. 問題:(1)觀察現象;(2)思考現象產生的原因
(學生思考、討論,投影儀顯示圖2)
分析:此時試管里的水并不是因為大氣壓而落下的留學之路,只是大氣壓作用在水槽里的水面上而已。
5. 問題:用一根2米長、一端封閉的玻璃管做這個實驗,會有什么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2米長的水柱也能被大氣壓支撐。
大氣壓力可以支撐多高的水柱?
老師:歷史上曾有人用10米長的玻璃管做過這個實驗,而且管子里還盛滿了水,看來大氣壓能支撐的水柱大于10米啊。
6、問題:設大氣壓強支撐的水柱高度為h米,討論能否利用水柱產生的壓力間接??測量大氣壓強的大小?如可以,應使用什么公式?
學生:是的,p=ρ液體gh水
老師:從理論上講,利用大于十米高的水柱來做這個實驗測量大氣壓強的數值是可行的,但是在實驗過程中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在實驗室里不可能完成這個實驗;很難找到一條十米長的水管等等。
7、問題:現在請大家思考一下,能否用我手中的這根1米長的玻璃管來完成測量大氣壓強值的任務?請大家思考一下。(師:鼓勵學生從P=ρgh出發思考問題。)
學生:使用密度大于水的液體,最好是水銀。
老師:歷史上第一個想到用水銀代替水來測量大氣壓強的人是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其實托里拆利和大家一樣,一開始并沒有想到用水銀來做實驗。他根據前人的實驗總結,想到用液體中密度最大的水銀來做實驗來測量大氣壓強。這個實驗就叫托里拆利實驗。
演示實驗:托里切利實驗。
8、問:玻璃管內水銀上方是否有空氣?(沒有,已灌滿的水銀已全部排出)
老師:是的,這個空間是真空的。
9、問題:請觀察實驗裝置,水銀柱的哪一段由大氣壓支撐?(玻璃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
請讀出本次實驗中水銀柱的高度差為多少厘米?
如果測量結果不完全等于76厘米,那么就簡單解釋一下,不同的海拔高度對應不同的大氣壓強。76厘米是托里拆利在海平面測量的數值,一般我們把大氣壓強的數值取為76厘米汞柱。
在黑板上寫下:“大氣壓=76厘米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力(=1.01×105Pa)”
10.問題: (1)做托里拆利實驗時,如果將玻璃管傾斜地插入水銀槽中,是否會影響實驗結果?
(2)做托里拆利實驗時,使用較粗或較細的玻璃管是否影響實驗結果?
3.做托里拆利實驗時,如果不小心把玻璃管的上端弄碎了,會發生什么情況?
(本實驗使用2米長的水柱進行,水銀會下降到與水箱中的水銀面齊平的高度。)
11. 例1:在托里拆利實驗中,我們測得水銀柱的高度為76厘米。請問當地的大氣壓是多少Pa?
如果在這個實驗中用水代替水銀,那么大氣壓力可以支撐多高的水柱?
這種通過計算水銀柱產生的壓力來間接測定大氣壓的方法是一種間接測量方法,學生們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都會用到它。
12、例二:假設桌子的面積是1平方米,上題中的大氣壓強對桌子產生的壓力為多少?相當于多少個成年人的體重?(成年人的體重約500牛頓)這么大的力量,為什么桌子沒有塌陷?(利用此題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大氣壓強很大)
大氣壓是向四面八方施加的,桌面的上面受到向下的大氣壓,下面受到向上的大氣壓,兩種作用相互抵消,桌面就不會塌陷。人不會被大氣壓壓垮,也是同樣的道理。
(四)課堂小結
(五)鞏固練習
1.大氣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所施加的壓力稱為();縮寫為()或()。
2、大氣壓的產生是因為空氣受到( )的作用,并且具有( )的性質。
3、馬格德堡半球實驗可以證明( )的存在。
4. 托里拆利實驗首次測量了()的值。
5、在托里拆利實驗中,如果將玻璃管由垂直放置變為傾斜放置,則( )。
(1)水銀柱的長度增加,高度增大;
(2)水銀柱的長度不變,但高度減小;
(3)水銀柱的長度減小,高度降低;
⑷水銀柱的長度增加,但高度不變。
6、做“杯子里的雞蛋”實驗,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壓強物理初中,并讓學生解釋這個現象?
7.(電動)塑料吸盤的用途和理論解釋是什么?
6. 任務:
1、書面作業:課后練習第2題,練習第1題、第3題。
2、課外討論:“思考、討論”。
6.黑板設計
氣壓
水杯實驗
p=ρ液體gh水
托里拆利實驗
7. 教學反思
通過課后交流,本次課程在知識體系的形成、知識網絡的建立等方面還有待加強。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是有些拘謹,學生答題較少,顯得有些倉促應戰。知識內容的安排可以分成兩節課,這樣時間就比較充裕。課堂練習的內容可以分組設置,節省一定的時間。板書的設計、字體的書寫等還有待加強。通過交流反思,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應該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初中物理《大氣壓》教案2
1.教學目標
1. 了解什么是大氣壓力,并能舉出幾個證明大氣壓力存在的例子。
2.了解大氣壓力的產生原因,能簡單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大氣壓力現象。
3. 知道大氣壓強的數值是由托里切利實驗確定的。記住大氣壓強的數值約為105帕斯卡,相當于760毫米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力。
2. 教學輔助工具
演示材料:玻璃杯,紙板,水,廣口瓶,酒精棉球,細沙,煮熟剝殼的雞蛋,注射器,鉤子,長約1米的玻璃管,水銀,汽水瓶,皮碗,尺子,啤酒瓶。
給學生:皮碗(每兩名學生一對)。
3.教學過程
1. 新課程介紹
1、演示實驗:通過實驗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1)把一塊紙板平放在平板玻璃杯的邊緣,用手壓住,然后倒置(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松手后(紙板掉落)你看到了什么?
(2)在玻璃杯中倒入水,仍用一塊紙板蓋住杯口,用手壓住,倒置(暫時不要松手,問:如果松手會發生什么?讓學生先猜一下)。松手后,你看到了什么?(紙板沒有掉下來。)
2. 旁白:你想知道實驗時紙板為何不會掉下來嗎?學完本課的知識你就知道了。(將題目寫在黑板上)
2. 開展新課程
1、閱讀課文開頭的“?”和圖11-1。讀完后問:你讀過馬格德堡半球實驗。空氣把兩個銅半球緊緊地壓在一起。即使16匹馬也難以把它們拉開。你想試試這個實驗嗎?現在,我們來模仿馬格德堡半球實驗,做一下。
2、學生實驗:學生按照課本圖11-2進行實驗,用嘴對嘴擠壓兩個皮碗,然后用雙手向外拉,但并不容易拉開(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拉開)。
3、敘述:地球的周圍有一層厚厚的空氣,也叫大氣層。由于空氣受重力作用,能流動,所以空氣內部有向四面八方的壓力。大氣層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所施加的壓力叫大氣壓,簡稱大氣壓力(老師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
4、旁白:學生們模仿的馬格德堡半球實驗和奧托·格利克做的馬格德堡半球實驗,充分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當抽出金屬半球內的空氣(或擠出皮杯內的空氣)時,兩個金屬半球(或兩個皮杯)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緊緊地壓在一起,很難拉開。
5、演示與驗證:課堂開始時,教師演示了一個實驗,實驗表明當玻璃杯中裝滿水,將空氣排出后,玻璃杯中的水對紙板的壓力小于大氣壓,由于大氣壓的作用,紙板被支撐住,不會掉落。
演示課本中圖11-4的實驗(演示后,讓學生舉手解釋為什么雞蛋能被擠進廣口瓶中。引導學生說由于棉花把瓶內的空氣燒光了,導致瓶內壓強低于瓶外的大氣壓,雞蛋在大氣壓作用下被壓進瓶內)。
6、旁白、過渡:奧托·格利克的馬格德堡半球實驗不僅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表明大氣壓非常高。那么大氣壓到底有多高呢?伽利略的學生托里拆利解決了這個問題。
7.演示:
(1)托里拆利實驗裝置介紹
(2)演示托里切利實驗(邊演示邊講解)。演示結束后,請一位學生上臺,用尺子測量玻璃管中水銀柱的高度。
老師解釋道,并在黑板上寫道:大氣壓相當于760毫米水銀柱產生的壓力。
8、敘述:760mm汞柱產生的壓強為多少Pa?請根據液體壓強計算公式:p=hg計算(學生計算,教師巡視)。學生算出結果后,繼續敘述:760mm汞柱產生的壓強約為105Pa,這是托里拆利實驗測得的大氣壓強值(教師板書后,簡單說明該值是在“海平面”測得的值,不同地方的大氣壓強不同,下節課再學習)。
3. 本課總結
4.鞏固練習:
1. 演示:將注射器活塞推到底,用橡皮帽蓋住注射針孔,倒置注射器,在活塞上掛一個500克的鉤子。活塞不會被拉出注射器。請討論原因。
2、演示課本圖11-6中的實驗:將啤酒瓶裝滿水,塞住瓶口,倒扣插入水中,慢慢提起(瓶口不抬出水面),觀察啤酒瓶內的水是否流出,討論原因。
5. 任務:
1.課后仔細閱讀課文。
2. 完成本節末練習的第 1 題和第 2 題以及練習冊中章末練習的第 3 題。
3.讀完課文,結合課堂所學內容思考練習3和練習1、2,準備下一節課的口頭回答。
(四)說明
1、文中圖11-2“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中使用的“皮碗”,在農貿市場的金魚缸里可以買到。這種皮碗用來固定金魚缸里的水草,非常便宜。學校實驗室可以批量購買,放在實驗室里長期使用。這種模擬實驗效果很好。
2、做托里拆利實驗時,一定要開窗通風。邊做邊講解,讓學生明白壓強物理初中,玻璃管里裝滿水銀,將空氣排出,倒插在水銀槽里,管內水銀慢慢下落到一定高度停止下落,上方是真空,這一段水銀柱靠大氣壓支撐。
3、用注射器掛重物的補充實驗,一方面進一步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另一方面也達到了鞏固本課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在注射器活塞下面掛上500克的重物,給學生帶來驚喜,進一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初二的學生到現在已經學習物理快一年了,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物理保持興趣,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對于用啤酒瓶進行的實驗,啤酒瓶容易獲得,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做,可以作為家庭作業(動手作業)讓學生在家做,比在課堂上看更生動、更具體,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
5、所用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教科書第一冊。
【初中物理《大氣壓》教案】相關文章:
物理課程計劃 - 大氣壓力 01-21
物理教案:大氣壓09-12
大氣壓力物理課程計劃 08-26
大氣壓力課程計劃 01-15
大氣壓 - 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 01-21
課程計劃示例:大氣壓力 01-21
初中物理壓力精選教案及教學設計01-10
初中八年級物理教案:大氣壓03-03
大氣壓 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