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給大家分享Troll 出品的《高中數學22個實驗與方法》。 零基礎實驗的朋友也能輕松學得高分! 參加中考的朋友可以系統查看,沒有參加中考的朋友可以根據考試范圍查看。 本文圖片清晰,可復制,歡迎關注,歡迎收藏!
(二)實驗設備
需要掌握的實驗儀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標千分尺、螺旋千分尺(卡尺)、天平、秒表(秒表)、打點計時器(電火花計時器)、彈簧秤、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萬用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對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還應增加示波器等。 對于這類儀器,需要了解其原理并正確使用,包括檢測儀器的正確讀數。
(3) 實驗裝置
對于熱實驗,主要是指電路圖。
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驗證牛頓第二定理的實驗中,如何平衡摩擦力是關鍵。
②研究平面彈丸運動和碰撞動量守恒的實驗。 這兩個實驗都必須使用滑道軌道,讓球從軌道下端無初速度滾落,然后平拋。 安裝設備時注意確保軌道末端必須水平。 如果要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從同一高度落下小球,所以要有擋板。
③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用鐵架,用夾子固定紙帶,這樣在打點定時器未開啟和錘子未松開之前,點點就可以完成。同樣的點,如果像教科書上的實驗一樣,用手緊緊抓住紙帶,啟動打點定時器,但在松開紙帶之前,會做出“一堆”的點,原因是手的抖動,所以無法準確找到第一個點(即自由落體運動)的起點)。
④在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安裝單擺時要注意吊點的固定。 , 但擺長也很難準確檢測。
⑤對電路進行熱工實驗,應注意電流表的外接與內接、限流分壓電路的選擇、水表阻值的影響等。
(4) 實驗步驟
在準備測試程序時,不能靠記憶和推理,而要結合實驗原理,多問問自己,為什么要按照這樣的步驟進行? 是否可以交換個別實驗步驟? 我可以跳過一步嗎? ETC。
(5) 實驗數據處理
重要的是點計時帶的加工方法(比如分析是勻速運動還是勻速直線運動,如果是勻速運動,某一時刻的速度怎么求,加速度怎么求, ETC。); solve 求解未知量,利用Image 數據(將原曲線與坐標軸的量或單位的關系變為線性關系,即做直線,是一項重要的實驗能力)。
(6)實驗偏差的定性分析
高中階段不需要進行定量偏差分析,但應該能夠了解產生重大偏差的原因以及系統偏差是過大還是過小。 在電路實驗中,簡單看一下電壓表是漏電,電壓表是開路,但是更準確的說,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阻值的影響是不能忽略的。 定性討論水表內阻對測試結果的影響。 我們應該抓住它。
二、幾個重要的實驗方法
我校化學實驗中使用了以下實驗方法,從方法的角度進行梳理和回顧,有助于我們提高認識和能力。
(1)累計法:我們在測量“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周期時采用累計法,即不直接測量一個周期的時間電阻的測量實驗步驟,而是測量整個周期的時間。 30~50個循環,再減去循環次數,得到循環T的值。使用累加法的用處是: ①相當于進行多次試驗,然后取平均值,可以減少偶然偏差; ②增加有效數字。 以單擺的周期為例,我們實驗中的單擺長度約為1m或小于1m。 用秒表(最小分度值為0.1s)直接測量一個周期的值只能讀出兩個(機械秒表的指針向前跳,所以無法估算),比如1.8s,2.0s等。測量30個循環的總時間時,至少能讀出3位有效數字。
用累積法的實驗還有很多,比如測量一張紙的長度,用刻度尺測量金屬絲的半徑……
(2)代入法:我們在“互角兩點力合成”實驗中采用了代入法。 第一次,我們用兩個彈簧秤斜拉橡皮筋,把節點拉到某個位置,然后換成彈簧秤,用同樣的方法拉橡皮筋,把節點拉到位置相同,就是說后一個彈簧秤的拉力與上面兩個彈簧秤的拉力相等,所以它們相互替代。 對于“等效”的問題,我們應該正確理解:所謂療效相等,是指某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方面都等效,還是從合力和分力來說,只是改變了某一方面的運動狀態。 在其他方面是等價的,比如在形變上,兩者是不等價的。
使用代入法的例子很多,如用天平稱物體的質量、測試內阻等,都可以使用代入法。 唐三國時期曹沖砸缸的故事就是代入法的典型例子。
(3)檢測量的換算:例如在“碰撞動量守恒”實驗中,將被測物體的速度換算成被測物體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即速度測量值轉換為厚度測量值。
又如在“測定玻璃的折射率”實驗中,要檢測入射角和折射角,然后根據折射率n=sini/sinr計算折射率,但角度不容易準確測量(通常的測角儀最小分度為1°,但是頂點在測量角度時很難做到很準確),可以通過制作輔助線將角度測量值換算成線段的寬度,從而減少有效位數,即提高檢測精度。
(4)比較法:用天平稱一個物體的質量,就是用一個重物來比較這個物體。 天平是等臂杠桿,所以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時,不用估算,直接讀出砝碼的質量,即等于物體的質量。 一般情況下,被測物不等于標準量,必須按一定關系估算。 最常用的是滿足兩者之間一定的比值關系,估計一定的比值就可以得到結果。 因此,它通常被稱為比率法。 常用比值法測量內阻。 兩個電阻串聯時,通過它們的電壓相等,所以兩個內阻兩端的電流與其內阻成反比。 如果其中一個內阻是標準內阻,則可以測量另一個內阻的阻值。 同樣,當兩個內阻并聯時,由于兩端電流相等電阻的測量實驗步驟,所以通過兩個通道的電壓與內阻成正比。 只要一個是標準內阻,就可以測量另一個內阻的阻值。
一、誤差及有效數字
1.偏差
檢測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稱為偏差。 偏倚可分為系統偏倚和機會偏倚。
(1)系統偏差的特點是當同一個實驗重復多次時,偏差總是一樣大或小。
(2)偶然偏差總是時大時小,太大和太小的幾率是一樣的。 為了減少重合偏差,可以多進行幾次試驗,計算幾次試驗的數值的平均值。 該平均值比某個測量值更接近真實值。
二、重要數字
具有一位不可靠數字的近似數字稱為有效數字。 (1) 有效數字為近似數字。 ⑵ 只能包含一個不可靠的數字,不是數字越多越好。
但對于用檢測儀器直接檢測的結果,讀數通常需要在讀出儀器最小刻度值(可靠數)后向上估計一位數(不可靠數),不受數量限制。有效數字。
間接檢測對有效數字計算沒有要求,計算結果通常可以用2~3位有效數字表示。
2. 基本檢測儀器及讀數
1、游標千分尺
(1) 10 格游標千分尺。 游標上相鄰兩刻度之間的距離為0.9mm,比主刻度上相鄰兩刻度的寬度小0.1mm。 讀數時,先從主刻度上讀出分米數和毫米數,然后用游標讀出0.1毫米的數值:游標的刻線數與主刻度上的某一刻線對齊,而0.1毫米讀了多少次(讀不出來a)。 它的讀數精確到0.1mm。
(2) 20度游標千分尺。 游標上相鄰兩刻度之間的距離為0.95mm,比主刻度上相鄰兩刻度的寬度小0.05mm。 讀數時,先從主刻度上讀出分米數和毫米數,然后用游標讀出毫米以下的數值:游標的第一刻刻線對準主刻度上的某刻刻線,毫米以下的讀數是0.05毫米的多少倍。 它的讀數精確到0.05mm。
化學家
興趣、想法、學習方法、資料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