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炎洪[陜西省市級優課]
地區:山東省-南陽市-安鄉市
中學:安鄉市筆架山中級學校
共1課時
第3節內阻的檢測中學數學人教2011課標版
1教材剖析
本節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科書九年級數學全一冊第17章第3節《電阻的檢測》,它是歐姆定理在實驗中的應用。其目的,一是使中學生學習一種測內阻的方式;二是鞏固和加深歐姆定理的理解;三是培養中學生的實驗能力。
2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2.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檢測導體的內阻。
3.加深對歐姆定理及其應用的理解。
二、過程與技巧
1.通過用伏安法檢測內阻,了解歐姆定理的應用。
2.通過中學生選擇實驗儀器,設計實驗,擬定實驗操作步驟,培養中學生的觀察、正確讀數、數據處理和剖析能力。
三、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1.在實驗電路的設計、連接以及檢測過程中培養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
2.通過本次實驗,迸發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求未知世界的熱情,在實驗中注意養成嚴謹的科學心態。
3教學建議
1.教法說明:
問題引入、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分析與計論、評估與矯治,采用了示范推動、合作探究、應用展示、思考創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效性的課堂教學活動。
2.學法說明:
原理剖析法、分組學習法、自學互助法,為中學生主動探究,大膽展示,充分提供中學生發展的空間和平臺,發展中學生的思維,產生學習數學的基本方式,促使中學生的發展。
4重點難點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中學生具體的認知特征,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①重點:怎樣引導中學生剖析實驗數據,發覺規律,加深對內阻概念的認識。
②難點:按照實驗原理設計電路圖,而且能用滑動變阻器改變待測內阻兩端的電流。
5教具選擇
干電瓶組、電壓表、電流表、定值內阻、2.5V小燈泡、開關、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投影儀、多媒體講義
6教學過程6.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一)提出問題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結合所學的歐姆定理知識,思索例題:
用電流表測出一段導體兩端的電流是7.2V,用電壓表測出通過這段導體的電壓為0.4A,這段導體的阻值是多少?(中學生口答)
2.在上面我們學習了有關熱學的三個化學量:電壓、電壓、電阻,我們早已曉得測電壓可以用電壓表,測電流可以用電流表,這么用什么方式檢測內阻呢?(板書:第3節內阻的檢測)
3.怎么運用歐姆定理找到間接測出導體的內阻的方式?(中學生口答:由I=U/R得:R=U/I)
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對電壓和電流的檢測來間接地測出導體的內阻,這些檢測內阻的方式簡稱為“伏安法”測內阻。(板書:伏安法原理:R=U/I)
為了減少偏差,實際檢測中要改變待測內阻兩端的電流,多次檢測電流及電壓的值,依照每次電流及電壓的值算出阻值,最后求出阻值的平均值。
想想議議:假如想多測幾組電壓和電流的數值,應當如何做?
中學生1: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
中學生2:改變電源中干電瓶串聯的節數;
哪位朋友的方案更好?(中學生1的更好,即可以調節電流和電壓,還可以保護電路)
活動2【講授】
明天,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如何用伏安法測內阻。完成以下內容:
【學點1】實驗原理。檢測內阻,須要檢測和量,分別用表和表檢測,按照公式估算內阻大小,須要多次檢測,改變阻值的電流和電壓,還要器件。
【學點2】設計電路圖聯接實物圖
【學點3】:實驗注意事項:
1.聯接電路按一定次序聯接,開關是的,先連電路后連電路。
2.閉合開關之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位置,其目的。
【學點4】實驗表格和圖象
(三)實驗要求
1.寫出你的實驗步驟及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2.按電路圖聯接電路,并進行檢測;
3.將檢測的數據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記錄表中;
4.按照測得的數據,借助歐姆定理算出阻值值;
5.多測幾組數據,瞧瞧測得的內阻值是否一樣。
活動3【活動】學生分組實驗
(四)實驗步驟
1.調節電壓表、電壓表的表針到零刻度;按電路圖聯接實物。調節滑動變阻器到電阻最大端;
2.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至適當位置,分別讀出電壓表的示數I、電壓表的示數U,并記錄在表格中;
3.按照公式R=U/I估算出R的值,并記錄在表格中。
4.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待測內阻中的電壓及兩端的電流,再測幾組數據,并估算R的值。
(五)中學生進行實驗和搜集數據班主任巡視,指導
1.在聯接電路前要調節電壓表、電壓表到零刻度。
2.聯接電路時開關要斷掉,聯接完電路要調節滑動變阻器到電阻最大端。
3.聯接好電路,在檢測電路聯接無誤后要用開關試觸,在確定電路完好后再閉合開關S。
4.電流表和電壓表要注意選擇適當的阻值。
活動4【活動】交流展示
(六)交流展示
1.用實物投影打出中學生完成的【學點4】實驗表格和圖象;
2.請幾組朋友到講臺上來和你們交流她們的實驗過程;
3.鼓勵中學生今后進行這樣大膽的嘗試。
小燈泡的U-I圖像
【學點4】測量定值內阻的記錄表格和圖象
次數
電流U/V
電壓I/A
內阻R/Ω
1、你發覺了哪些?
2、如何解釋?
【學點5】測量小燈泡內阻的記錄表格和圖象
次數
電流U/V
電壓I/A
亮暗
內阻R/Ω
1、你發覺了哪些?
2、如何解釋?
活動5【活動】分析評估
1.當定值內阻兩端電流改變時,通過它的電壓也驟然而改變,而且電流與電壓的比值不變,即內阻不變,同時證明了導體的阻值是自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由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決定,與電流和電壓無關。對于小燈泡在不同電流下的阻值不同,緣由是鎢絲氣溫的下降,鎢絲內阻急劇變大,并不是實驗偏差在起主導作用。
2.實驗過程中,聯接電路時,開關是否斷掉;滑動變阻器滑片是否滑到最大電阻處,滑動變阻器在本實驗中的作用是哪些?電壓表、電壓表的“+”“-”接線柱是否接反了;是否通過“試觸”進行阻值選擇;是否認真檢測電路,確認無誤后才閉合開關等。
活動6【活動】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除了學習了如何檢測導體的阻值,體驗了測阻值的過程。同時我們學會了通過對實驗過程的反省來獲取更多的知識,學會了通過對推論的討論,發覺新的問題。希望今后朋友們才能繼續這樣闡述下去。
活動7【練習】課堂練習
1、伏安法測內阻實驗的原理是,在聯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必須處于狀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坐落電阻最的一端,這主要是為了防止電路中過大,致使燒毀有關器件;接通電源后,先通過滑動阻器把小燈泡兩端電流調到電流。檢測時,從設備的安全考慮,應從額定電流開始逐次電流,(填“升高”或“降低”)因而獲得幾組數據。
2、實驗現象剖析,檢測電路無誤后閉合開關,發覺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檢測發覺故障在小燈泡上,故障緣由是小燈泡;若電壓表無示數,電流表有示數,故障緣由是小燈泡。
3、一個小燈泡上標著“2.2V0.25A”,一位朋友想用伏安法測它的標稱阻值是否確切而聯接了實驗線路,請你強調有哪三個錯誤,應如何改成正確的聯接?
4、某同事用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阻值,下表為記錄的實驗數據,從中你發覺了哪些?說明緣由。
電流U/V
電壓I/A
0.34
0.3
0.22
內阻R/Ω
8.82
6.67
4.55
活動8【活動】板書設計
第3節阻值的檢測
1.伏安法原理:R=U/I。
2.電路圖
3.實驗注意
4.鎢絲阻值隨氣溫下降而變大
活動9【講授】課后反省
本節課的最大收獲,我覺得有這樣幾點:
1、進一步發揮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中學生,愈發堅定了我的這樣一種教學理念的應用。
2、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展示,讓中學生有成功的感悟,讓中學生有展示的平臺,鼓勵中學生大膽實驗。
4、通過對小燈泡內阻檢測和定值內阻檢測的對比,理解鎢絲內阻隨氣溫下降而變大。
第3節內阻的檢測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第3節內阻的檢測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一)提出問題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結合所學的歐姆定理知識,思索例題:
用電流表測出一段導體兩端的電流是7.2V,用電壓表測出通過這段導體的電壓為0.4A,這段導體的內阻是多少?(中學生口答)
2.在上面我們學習了有關熱學的三個化學量:電壓、電壓、電阻,我們早已曉得測電壓可以用電壓表,測電流可以用電流表,這么用什么方式檢測內阻呢?(板書:第3節內阻的檢測)
3.怎么運用歐姆定理找到間接測出導體的內阻的方式?(中學生口答:由I=U/R得:R=U/I)
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對電壓和電流的檢測來間接地測出導體的內阻,這些檢測內阻的方式簡稱為“伏安法”測內阻。(板書:伏安法原理:R=U/I)
為了減少偏差,實際檢測中要改變待測內阻兩端的電流,多次檢測電流及電壓的值,依照每次電流及電壓的值算出阻值電阻的測量教學設計與反思,最后求出阻值的平均值。
想想議議:假如想多測幾組電壓和電流的數值,應當如何做?
中學生1: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
中學生2:改變電源中干電瓶串聯的節數;
哪位朋友的方案更好?(中學生1的更好,即可以調節電流和電壓,還可以保護電路)
活動2【講授】
明天,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如何用伏安法測內阻。完成以下內容:
【學點1】實驗原理。檢測內阻,須要檢測和量,分別用表和表檢測,按照公式估算內阻大小電阻的測量教學設計與反思,須要多次檢測,改變阻值的電流和電壓,還要器件。
【學點2】設計電路圖聯接實物圖
【學點3】:實驗注意事項:
1.聯接電路按一定次序聯接,開關是的,先連電路后連電路。
2.閉合開關之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位置,其目的。
【學點4】實驗表格和圖象
(三)實驗要求
1.寫出你的實驗步驟及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2.按電路圖聯接電路,并進行檢測;
3.將檢測的數據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記錄表中;
4.依據測得的數據,借助歐姆定理算出阻值值;
5.多測幾組數據,瞧瞧測得的阻值值是否一樣。
活動3【活動】學生分組實驗
(四)實驗步驟
1.調節電壓表、電壓表的表針到零刻度;按電路圖聯接實物。調節滑動變阻器到電阻最大端;
2.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至適當位置,分別讀出電壓表的示數I、電壓表的示數U,并記錄在表格中;
3.按照公式R=U/I估算出R的值,并記錄在表格中。
4.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待測內阻中的電壓及兩端的電流,再測幾組數據,并估算R的值。
(五)中學生進行實驗和搜集數據班主任巡視,指導
1.在聯接電路前要調節電壓表、電壓表到零刻度。
2.聯接電路時開關要斷掉,聯接完電路要調節滑動變阻器到電阻最大端。
3.聯接好電路,在檢測電路聯接無誤后要用開關試觸,在確定電路完好后再閉合開關S。
4.電流表和電壓表要注意選擇適當的阻值。
活動4【活動】交流展示
(六)交流展示
1.用實物投影打出中學生完成的【學點4】實驗表格和圖象;
2.請幾組朋友到講臺上來和你們交流她們的實驗過程;
3.鼓勵中學生今后進行這樣大膽的嘗試。
小燈泡的U-I圖像
【學點4】測量定值內阻的記錄表格和圖象
次數
電流U/V
電壓I/A
內阻R/Ω
1、你發覺了哪些?
2、如何解釋?
【學點5】測量小燈泡內阻的記錄表格和圖象
次數
電流U/V
電壓I/A
亮暗
內阻R/Ω
1、你發覺了哪些?
2、如何解釋?
活動5【活動】分析評估
1.當定值內阻兩端電流改變時,通過它的電壓也驟然而改變,而且電流與電壓的比值不變,即內阻不變,同時證明了導體的阻值是自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由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決定,與電流和電壓無關。對于小燈泡在不同電流下的阻值不同,緣由是鎢絲氣溫的下降,鎢絲內阻急劇變大,并不是實驗偏差在起主導作用。
2.實驗過程中,聯接電路時,開關是否斷掉;滑動變阻器滑片是否滑到最大電阻處,滑動變阻器在本實驗中的作用是哪些?電壓表、電壓表的“+”“-”接線柱是否接反了;是否通過“試觸”進行阻值選擇;是否認真檢測電路,確認無誤后才閉合開關等。
活動6【活動】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除了學習了如何檢測導體的阻值,體驗了測阻值的過程。同時我們學會了通過對實驗過程的反省來獲取更多的知識,學會了通過對推論的討論,發覺新的問題。希望今后朋友們才能繼續這樣闡述下去。
活動7【練習】課堂練習
1、伏安法測內阻實驗的原理是,在聯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必須處于狀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坐落電阻最的一端,這主要是為了防止電路中過大,致使燒毀有關器件;接通電源后,先通過滑動阻器把小燈泡兩端電流調到電流。檢測時,從設備的安全考慮,應從額定電流開始逐次電流,(填“升高”或“降低”)因而獲得幾組數據。
2、實驗現象剖析,檢測電路無誤后閉合開關,發覺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檢測發覺故障在小燈泡上,故障緣由是小燈泡;若電壓表無示數,電流表有示數,故障緣由是小燈泡。
3、一個小燈泡上標著“2.2V0.25A”,一位朋友想用伏安法測它的標稱阻值是否確切而聯接了實驗線路,請你強調有哪三個錯誤,應如何改成正確的聯接?
4、某同事用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阻值,下表為記錄的實驗數據,從中你發覺了哪些?說明緣由。
電流U/V
電壓I/A
0.34
0.3
0.22
內阻R/Ω
8.82
6.67
4.55
活動8【活動】板書設計
第3節阻值的檢測
1.伏安法原理:R=U/I。
2.電路圖
3.實驗注意
4.鎢絲阻值隨氣溫下降而變大
活動9【講授】課后反省
本節課的最大收獲,我覺得有這樣幾點:
1、進一步發揮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中學生,愈發堅定了我的這樣一種教學理念的應用。
2、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展示,讓中學生有成功的感悟,讓中學生有展示的平臺,鼓勵中學生大膽實驗。
4、通過對小燈泡內阻檢測和定值內阻檢測的對比,理解鎢絲內阻隨氣溫下降而變大。
正在加載,請稍后...
Tags:3節,內阻,檢測,名師,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