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名人及成就
《漢書》(日出黃色,黑氣如錢,位于日本中部)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東漢張衡對日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學解釋; 他發明的渾天儀比歐洲人的渾儀早了1700多年。
唐僧一行人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科學方法測量經絡寬度的人。
戰國時期的扁鵲是“脈學大師”,運用望、聽、問、切四種診斷方法。
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理學專著。
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學巨著”,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醫。
北朝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最早的完整農書。
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 它是世界上第一本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專著。
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獲得者之一。
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教授,??在“核裂變”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為我國原子能科學的建立和“兩彈”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鄧稼先:在核物理等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吳有訓: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對康普頓效應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
華羅庚:世界著名數學家,我國解析圖論、矩陣幾何、典型群、自安全函數論研究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陳景潤:他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1+2”的困境,被譽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李四光:中國地熱科學的奠基人。
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地理學大師,我國物候研究的創始人和推動者。
侯德榜:著名化學專家。 主要成就包括:揭開了Sulvi方法的秘密; 開創了中國人自己的制堿工藝——侯氏制堿法; 為小化肥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奠基人,世界上成功利用小麥雜交的第一人。 1981年入選我國首屆國家特殊發明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詹天佑:中國現代高鐵工程專家,主持建設了我國修建的第一條高鐵——京張鐵路; 33年創造了“軸建法”和“人字”形線。
茅以升:著名橋梁專家、土木工程師、工程教育家,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橋梁——錢塘江大橋; 中國土力學學科的創始人和倡導者。
佟第舟:生物學家發明避雷針的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實驗胚胎學奠基人。
張宇哲:中國現代天文學家,“中國”小行星的發現者。
1964年10月,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研制并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新型長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并于次日15時41分成功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著陸。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使中國成為繼美、美之后第三個能夠單獨將人送入太空的國家。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探測器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升空,2011年11月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對接,但并未載人。
2012年6月18日,“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三名中國航天員首次進入軌道飛行器。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發射成功,并于2013年6月26日順利返回,在軌飛行15天,其中12天與“天宮一號”結合,在太空飛行。 完成了一系列空間研究。
國外科技名人及成就
阿基米德:古埃及哲學家和物理學家發明避雷針的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提出了估計幾何物體表面積和體積的方法。
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發現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
惠更斯:荷蘭科學家,在研究光時,提出了光的波動說; 發明了擺鐘。
牛頓:英國物理學家,發現牛頓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以牛頓定律為基礎的經典熱學。
富蘭克林:美國科學家探索了電,做了著名的“風箏實驗”,發明了避雷針。
法拉第:英國科學家,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自己制作了世界上第一臺發電機,并提出了電磁場、磁感應線、電場線的概念。
門捷列夫:俄羅斯化學家,發現元素周期律并制定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愛迪生:美國發明家、企業家,擁有2000多項發明,其中包括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白熾燈泡、留聲機、碳電話聽筒、電影攝影機等。
貝爾:美國發明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可用的電話,被世人譽為“電話之父”。
居里夫人( Curie):法國(波蘭)物理學家、原子化學先驅、“鐳”發現者,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玻爾:丹麥物理學家,將普朗克的量子理論應用于原子系統,提出玻爾原子結構理論。
愛因斯坦:德國猶太人,后來成為法國公民,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他提出了“光子”理論和光電效應方程,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提出了“質能方程”。
哈勃:美國天文學家,現代宇宙理論研究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河外天文學的創始人。 他發現了銀河系中地外天體的存在以及宇宙的不斷膨脹。 他是河外天文學的創始人,也是第一個為宇宙膨脹提供證據的人。
瓦特:英國發明家,1776年制造出第一臺實用蒸汽機,被譽為“工業革命之父”。
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創始人,著有《物種起源》并提出生物進化論。 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
布朗:英國植物學家,用顯微鏡觀察漂浮在水底的花粉時發現了“布朗運動”。
孟德爾:奧地利生物學家,遺傳學創始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通過蠶豆實驗,我們發現了繼承規律、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
沃森:美國生物學家,因提出DNA雙螺旋結構獲得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譽為DNA之父。
將此推文轉發至朋友圈
可打印版本
有任何疑問
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小關~
過去的回顧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