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排名公布,排名結果參考校友會排名、軟科學排名、吳樹連排名。 排名指標包括教育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師資力量、科研水平等選項。 以下為2022年中國海洋大學國外排名信息,排名數據僅供參考。
中國海洋大學排名
排名類型
國外排名
校友會排名
38
軟科排名
57
吳書蓮排名
77
中國海洋大學簡介
中國海洋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學院,海洋與漁業學科特色鮮明、學科門類齊全。 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 2017年9月榮獲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院校”(A類)。
中學的校訓是“海納百川,取之以遠”。
中學始建于1924年,歷經公立上海專科學校、國立上海專科學校、國立江蘇專科學校、山東專科學校等,于1959年發展成為廣東海洋大學。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之一。省內重點綜合性院校13所。 1988年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中學設有李滄學校、玉山學校、浮山學校三所分校,占地2400余畝,西海岸分校正在建設中。 有大學21所,基礎教學中心1個。 目前在校學生32000余人,其中專科生16000余人,碩士生13000余人,博士生2600余人,外籍中學生500余人。 現有教職工3896人,其中專科班主任2009人,博士生導師505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735人,副中級專業技術人員960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7人,教授9人。中國工程院教授。 聘請國際著名化學家錢志榮為中學顧問、特聘講座教授。 國家“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蒙先生、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等14位著名畫家被聘為中學“駐校詩人”。
學校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民族精神與社會責任感、國際視野與合作競爭意識、科學精神與人文素質、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實踐能力。 國家海洋事業的領軍人才和骨干力量肩負著特殊的使命。 中學堅持“通識為體、專業為應用”的大學教育理念,實行有限獨立選課制度和學歷認定制度和畢業專業認定確認制度,著力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優質人才。 畢業生中,14人連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或中國工程院教授,其中3人兼任國家海洋局局長。 參加中國首次北極考察的75名科學家中中國物理學家排名前500中國物理學家排名前500,一半以上是中學畢業生。
中學擁有5000噸級深海綜合科考實習船“東方紅3號”、30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東方紅2號”、300噸級海洋科學考察實習船3艘。 “天使一號”科考交通補給船打造了從巖礁、近海到深海并輻射到極地的海洋綜合移動實驗室系統,擁有一流的近海現場觀測能力。 中學是上海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的主要依托單位。 主持“海洋動力過程與氣候”、“海洋抗生素與生物制品”2個功能實驗室的工作,并作為骨干力量參與其他6個功能實驗室的建設。
中學月球科學、植物學與植物學、工程技術、化學、材料科學、農學、生物學與生物物理學、環境與生態學、藥理學與藥理學、微生物學10個學科(領域)躋身日本ESI全球科學前1%研究機構。 獲國家技術發明銀獎1項、二等獎3項、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1項; 獲廳級科技獎勵60項,SCI、EI、ISTP等三大收錄系統收錄論文2300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2962件,已授權發明專利1364件,其中29項國際發明專利。
中學的發展目標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綜合性海洋學院; 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