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力帶是生活中較容易獲得的鍛練工具,其簡單、方便,安全、易于攜帶。越來越遭到廣大瑜伽愛好者的喜愛,老少皆宜。動作設計簡單便捷,硬度的大小調節便捷,居家場地都適合鍛練。
一、上肢胸肌力量彈力帶鍛練方式:
1.彈力帶坐姿臂彎舉
訓練目的:提升屈肘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將彈力帶踩于腳下。雙腿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起始位置,肘關節自然并攏。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效果。(如圖)
彈力帶坐姿臂彎舉正面觀
彈力帶坐姿臂彎舉側面觀
運動幅度:加碼向下,使胸肌縮緊即可;還原向上,返回初始位置。
安全提示:肘關節不能完全并攏,防止肘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不要聳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身體不要大幅度搖晃借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
2.彈力帶姿勢臂屈伸
訓練目的:提升伸肘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身旁。屁股坐滿凳面,雙腳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挺胸提臀,下頜微收;起始位置,屈肘成90度。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療效。
彈力帶姿勢臂屈伸正面觀
彈力帶姿勢臂屈伸側面觀
運動幅度:加碼向下,肘關節下蹲不過伸(即不能完全并攏);還原向上,返回初始位置。(如圖)
安全提示:肘關節不能完全并攏,防止肘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不要聳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身體不要大幅度搖晃借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
3.彈力帶坐姿前平舉
訓練目的:增強腿部屈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腳下。雙腿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起始位置,肘關節自然并攏。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療效。
運動幅度:加碼向下,肘關節與肩關節平行即可;還原向上,返回初始位置。(如圖)
彈力帶坐姿前平舉正面觀
彈力帶坐姿前平舉側面觀
安全提示:肘關節不能完全并攏,防止肘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不要聳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身體不要大幅度搖晃借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
4.彈力帶坐姿拉提
訓練目的:增強腿部外展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腳下。兩腿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起始位置,肘關節自然并攏。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療效。
運動幅度:加碼向下,肘關節與肩關節平行即可;還原向上,返回初始位置。(如圖)
彈力帶坐姿拉提正面觀
彈力帶坐姿拉提側面觀
安全提示:向上肘關節不能完全并攏,防止肘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向下肘關節不要過低于肩關節,防止肩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身體不要大幅度搖晃借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
5.彈力帶俯身開肘劃槳
訓練目的:增強腿部后伸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腳下。雙腿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俯身40-45度,雙手在膝關節附近。起始位置,肘關節自然并攏。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
療效。(如圖)
彈力帶俯身開肘劃槳正面觀
彈力帶俯身開肘劃槳側面觀
運動幅度:加碼向下,肘關節與肩關節平行即可;還原向上,返回初始位置。
安全提示:向上肘關節不能完全并攏,防止肘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向下肘關節不要過低于肩關節,防止肩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身體不要大幅度搖晃借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不要下蹲弓背,以免脖子不適。。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
二、軀干胸肌力量彈力帶鍛練方式:
1.彈力帶俯身劃槳
訓練目的:提升頭部后伸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腳下。雙腿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俯身40-45度,雙手在膝關節附近。起始位置,肘關節自然并攏。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療效。(如圖)
彈力帶俯身劃槳正面觀
彈力帶俯身劃槳側面觀
運動幅度:加碼向下,拉提彈力帶至小乳房;還原向上,返回初始位置。
安全提示:向上肘關節不能完全并攏,防止肘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不要聳肩,以免頭部不適;身體不要大幅度搖晃借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不要下蹲弓背,以免脖子不適。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
2.彈力帶弓步深蹲
訓練目的:提升胸部、伸髖和伸膝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腳下。雙腿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起始位置,屈髖下蹲,身體略微前傾,雙手在膝關節附近。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療效。(如圖)
彈力帶兩臂深蹲正面觀
彈力帶兩臂深蹲側面觀
運動幅度:加碼向下,身體成直立位;還原向上,返回初始位置。
安全提示:膝關節下蹲不過伸,防止膝關節損傷;肘關節下蹲不過伸,防止肘關節損傷;不要聳肩,以免頭部不適;向上弓步膝關節不超過足尖,以免膝關節不適;身體不要過伸,以免脖子不適。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
3.彈力帶坐姿推胸
訓練目的:提升乳房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身旁肩膀骨下角處。雙腿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起始位置,屈肘成90度,肘關節略高于肩關節。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療效。(如圖)
彈力帶坐姿推胸正面觀
彈力帶坐姿推胸側面觀
運動幅度:加碼往前推出,肘關節下蹲不過伸(即不能完全并攏);還原向后,返回初始位置。
安全提示:肘關節不能完全并攏,防止肘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不要聳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身體不要大幅度搖晃借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
4.彈力帶坐姿體側屈
訓練目的:提升四肢策屈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腳下。雙腿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起始位置,肘關節自然并攏。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療效。
運動幅度:向對側側屈加碼,胸肌縮緊即可;還原返回初始位置。
彈力帶坐姿體側屈正面觀
安全提示:肘關節不能完全并攏,防止肘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身體不要大幅度搖晃借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
5.彈力帶坐姿聳肩
訓練目的:提升手臂前臂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腳下。雙腿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起始位置,肘關節自然并攏。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療效。
運動幅度:加碼向下,使背脊骨向脊椎靠攏;還原向上,返回初始位置。(如圖)
彈力帶坐姿聳肩正面觀
彈力帶坐姿聳肩側面觀
安全提示:肘關節不能完全并攏,防止肘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身體不要大幅度搖晃借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彈力繩鍛煉方法圖解,每組8-12次即可。
6.彈力帶俯身直臂肘部骨后縮
訓練目的:提升肩頸部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腳下。兩臂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俯身40-45度,雙手在膝關節附近。起始位置,肘關節自然并攏。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療效。運動幅度:加碼向下,肘關節與肩關節平行即可;還原向上,返回初始位置。(如圖)
彈力帶俯身直臂肘部骨后縮正面觀
彈力帶俯身直臂肘部骨后縮側面觀
安全提示:肘關節不能完全并攏,防止肘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加碼向下肘關節不要偏低,以免肩關節不適;身體不要大幅度搖晃借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不要下蹲弓背,以免脖子不適。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
三、下肢胸肌力量彈力帶鍛練方式:
1.彈力帶蹲起
訓練目的:提升伸髖和伸膝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腳下同時,交叉于肩上。雙腿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起始位置,屈髖下蹲,身體身體挺直。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療效。(如圖)
彈力帶蹲起正面觀
運動幅度:加碼向下,身體成直立位;還原向上,返回初始位置。
安全提示:膝關節下蹲不過伸,防止膝關節損傷;肘關節下蹲不過伸,防止肘關節損傷;不要聳肩,以免頭部不適;向上弓步膝關節不超過足尖,以免膝關節不適;身體不要過伸,以免脖子不適。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
2.彈力帶直膝深蹲
訓練目的:提升腿部后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腳下。兩腿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俯身40-45度,雙手在膝關節附近(俯身向上,膝關節仍然保持下蹲即微屈的狀態不變)。起始位置,肘關節自然并攏。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彈力繩鍛煉方法圖解,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療效。(如圖)
彈力帶直膝深蹲側面觀
運動幅度:加碼向下,肘關節與肩關節平行即可;還原向上,返回初始位置。
安全提示:膝關節下蹲不過伸,防止膝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向下身體不要過伸,以免脊椎損傷。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
3.彈力帶坐姿提踵
訓練目的:提升小腿內側肌群力量
身體位置:選擇合適的彈力帶。雙手捉住彈力帶,并將彈力帶放在腳下。雙腿自然分開略比肩寬塌實地面,足尖略微向外,膝關節與足尖方向對齊,膝關節自然并攏;挺胸提臀,下頜微收;起始位置,身體成直立位。提示:在起始位置要保持彈力帶有一定的張力,不可懈怠無力影響鍛練效果。(如圖)
彈力帶坐姿提踵側面觀
運動幅度:加碼向下,腳后跟舉起胸肌縮緊即可;還原向上,腳后跟不觸及地面。
安全提示:膝關節下蹲不過伸,防止膝關節壓力過大出現不適;身體不要大幅度搖晃借助,以免影響運動療效。
運動呼吸:加碼呼氣,還原吸氣;
運動節奏:加碼略快2-3秒,還原略慢2-4秒。
運動量:此動作3-5組,每組8-12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