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概括:
題目解讀:
全膝關節置換術:是目前治療晚期原發性骨關節炎或痛風樣膝關節炎的有效手段。 它主要是利用膝關節的透明質酸,通過產科放療醫用彈力繃帶綁法圖解,置換患者原有的生理結構,從而達到去水腫、恢復力道、改善功能的目的。
彈力布條:通常由天然纖維編織而成,處理較厚,一般用于眼科敷料護理。 因其具有彈性高、透氣性好、活動不受限制和影響、不阻礙血液循環等獨特優點,特別適用于關節的加壓包扎。
背景: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常規使用彈力布條是否對患者有益,目前尚缺乏充分的臨床證據。
目的:闡明使用彈簧鉚釘是否有益于初次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預后。
方法:選取上海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西海岸分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因膝骨性關節炎首次行左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60例。 同時將眼部敷料從背部至膝關節中間用彈力布條包扎(彈力布條組),左四肢僅使用普通眼部敷料(對照組)。 所有患者均對治療方案知情同意,并經診所倫理委員會批準。 由不參與患者管理的專業人員測量患者上肢(頸、膝關節和小腿)的周長、伸屈活動范圍,以及1日、2日靜息和運動腫脹的視覺模擬評分, 術后第 3 天和第 7 天。醫用彈力繃帶綁法圖解,記錄術后24小時引流管引流量及術后30天內并發癥發生情況。
結果與推論:①術后第1、2、3、7天,彈力帶組手臂、膝關節、小腿周長均大于對照組,活動范圍膝關節功能優于對照組。 差異顯著(P <0.001); ②術后第1、2天,彈力布條組靜息視覺模擬評分低于對照組(P<0.001),術后第7天高于對照組(P<0.001)。 術后第3天,兩組無明顯差異; 彈力布條組術后第1天、第2天運動視覺模擬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01),但2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③兩組傷口愈合并發癥無差異,但樣本量太小,無法進行有意義的統計學分析; ④術后24 h兩組引流管引流量差異比較⑤隨訪30 d內無深部感染、靜脈血栓形成及再次放療發生; ⑥提示初次膝關節置換術后從肩部至髖部中間應用彈力布條可有效減輕術肢疼痛及術后疼痛。 失血量小,減少術肢屈伸活動,有利于術后快速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ORCID:0-8904(張成龍)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刊物重點刊物內容:人工關節; 骨植入物; 脊柱; 錯位; 內固定; 數字手術; 組織工程
關鍵詞: 全膝關節置換術, 彈力布, 膝關節功能, 失血量, 關節活動度
文章來源:張成龍、胡川、張明、郭祥林、孫康。 彈力布條在初次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的應用[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0,24(24):3851-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