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及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及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創新科研活動組織體制和管理機制,推動中科院四類機構建設,中科院化學所于2015年1月開始設立匯聚態數學卓越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匯聚態中心)。2017年9月27日至28日,中科院組織舉辦了匯聚態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初驗專家組評議。國際專家組由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Yang院士、路易斯安那州立學院Ward院長(英國科大學教授)、加州學院河濱學校Varma、東京學院院長、范德堡學院T.院士、伊利諾伊學院Zuo院士、波士頓大學Wang院士、加州學院伯克利校區D.院士、伊利諾伊學院J.C.院士、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YimeiZhu院士、劍橋學院Daan院士等11位國際知名科學家組成。管理專家組由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黃敏副校長、發展規劃局黃晨光副校長等6位組成。專家組聽取了中心設立工作匯報、領域方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報告,分別與科研和管理骨干進行了座談交流,查閱了相關文件資料,產生了專家組意見。專家組覺得,匯聚態中心全面完成設立期目標。經2017年第13次校長辦幫會評議決定,匯聚態化學卓越創新中心初驗結果為優秀,步入即將運行階段。
匯聚態中心瞄準數學學前沿研究領域,圍繞中科院匯聚態化學學領域基礎好、有望產出重大成果的“新奇量子現象”、“先進量子材料與結構”、“凝聚態理論與估算”、“尖端科學儀器”、“交叉與應用化學”五個方向舉辦研究。通過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凝聚態物理算冷門么,成立了一支結構合理、動態優化的高水平科研隊伍。探求施行理論估算、材料制備、物性檢測互相協作的研究模式,推動了重大成果的產出。同時,承當多項國家、院重大科技任務,充分借助了可保障的經濟資源,進行有效的統籌調配。并建立多個實驗室級平臺,產生了相對完備的公共技術支撐體系,為中心科學研究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撐。
設立以來凝聚態物理算冷門么,匯聚態中心在基礎匯聚態化學方面,比如拓撲物態、鐵基低溫超導體機理以及其他新型特別規超導體探求等前沿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突破。如首次發覺外爾費米子,發覺第一個錳基化合物超導體,首次預言并觀測到非傳統的具有三重簡并的費米子態等。在交叉科學與應用物理方面,開發出極具實用化前景的用于先進電瓶的正、負極材料。多項成果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等國外外重要獎項。比如,我國低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物理所趙忠賢教授入選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發覺外爾費米子系列工作陸續榮獲“物理評論”系列刊物125華誕記念論文集、美國化學學會(APS)2015年“標志性進展”、英國《物理世界》(World)“2015年十大突破”,在鋰離子電板、室溫納離子電板、碳化硅等應用技術方面突破壁壘,成功研發出6英寸SiC單晶硅襯底、1-2Ah鈉離子軟包電板,實現了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等等。
國際專家組和管理專家組給出建議:首先,鑒于設立期間匯聚態中心的卓越工作,建議降低財政支持力度;其次,在住房和薪資待遇等方面,加大對年青科學家的支持力度,為年青科學家籌建專項研究基金;最后,強化與國外學院的合作,強化與國際上的學院和研究院所的合作。
國際專家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