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瓶容量是評判電瓶性能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它表示在一定條件下(放電率、溫度、終止電流等)電瓶放出的電量(即電瓶儲存電量的大小)。
一般以安培·小時為單位(A·h),1A·h=3600C(庫倫),1Ah=(毫安時)。還有一種比較稀少的,表示電瓶容量的單位:以CELL(單位極板)幾瓦(W)估算——(W/CELL)
電瓶容量根據不同條件分為實際容量、理論容量與額定容量。
通常我們說這塊手機電瓶容量是多少、這塊電池車電瓶容量是多少,都是針對不同電瓶來說的(額定容量)。
對于電瓶電流早已確定、不用考慮實際電流,只須要說安時能夠代表這塊電瓶容量。
但是不同電流的電瓶,我們就不能單純的用安時來代表容量電車充電功率與什么有關,供給相同功率負載,設備都能正常工作,但持續時間是不一樣的,所以標準容量應當以功為單位。
如果一個設備能支持12V、也能支持12V,用一塊12V(20AH)電瓶供電,能提供一個小時,這么用兩塊串聯會弄成24V(20AH)其中安時沒有降低,但會多出半個小時,所以容量也應考慮為電瓶所容納的功,而不能單純考慮為安時。
用公式表示:W(功)=P(功率)*T(時間)=I(電壓)*U(電流)*T(時間)
通常的蓄電板,鎳氫電板等進行恒流恒壓充電,之后以恒流放電,放出多少電量就是這個電瓶的容量。
而且鋰電池不行,它有個最低放電電流,即放電電流不能高于2.75V,一般以3.0V為下限保護電流。
而電瓶的實際容量,取決于電瓶中活性物質的多少和活性物質的借助率,活性物質量越多、利用率就越高,電瓶的容量也就越大,反之容量越小。
鎳鎘電板作為電動車電瓶存在注重量比能量低的缺點,假如活性物質借助率才能得以提升,這么它的重量比能量也將得以提升,即是充電一次的續航里程將會提升。
影響鎳鎘電瓶活性物質借助率的主要誘因有:電壓密度、極板長度、活性物質的結構、活性物質和板柵的導電性能及電解液的容積和密度等。
因而,可以通過改變上述參數來增強活性物質的借助率,影響電瓶容量的誘因還有好多。
比較常見的有放電率、終止電流、溫度、極板的數目等,各車輛廠家提升電瓶容量也就是從這種方面著手。
充電速度
如今各大車輛廠商為了增加電瓶的充電時間,也是絞盡腦汁地想了無數辦法,其中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提升充電功率。
我們中學就學過的數學知識告訴我們:電功率=電流*電壓,(電功率P、電壓U、電流I,P=UI)
所以要充電推進時間可以增強電流或則電壓,兩者同時增強療效最好。
通常家用電電流是220V,電壓是30A左右,也就是220V*30A=6.6KW。
續航里程500km的電動車,其電瓶容量大致為“60千瓦時”左右,所以家庭充電大概須要9個小時就能飽含。
停車場里的充電樁,其電流是380V、電流通常在150A以上,則充電功率在57KW以上。
同樣的電瓶也就大約1小時才能飽含。
像特斯拉的超級充電樁,電流可升至480V以上、電流增至250A以上,也就是充電功率在120KW以上。
還是一樣的電瓶,充電時間減短為半個小時了。
而賓利推出的800V快充技術就更厲害了,電壓還是250A估算,充電功率就提升到200KW了。
此時再來充60千瓦時的電瓶,飽含僅須要18分鐘了電車充電功率與什么有關,也就是車放哪里充電,你去上個公廁抽根煙的時間。
這樣看來充電時間變快似乎很簡單了,雖然不然,這兒面須要解決的問題太多太多了,比如電瓶能不能承受,發熱如何處理等等。
其實我也不曉得具體如何解決這種問題,明天也只是讓你們了解一下這背后的原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