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帽的使用冰帽的使用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化學降溫方式之一,數學降溫(冷療法)包括局部冷療法和四肢冷療法。局部冷療法包括冰袋、冰囊、冰帽、冰槽、冷濕敷法和物理致冷袋等。四肢冷療法包括冷水擦浴、乙醇擦浴、冰鹽水灌腸等。隨著科學的發展,取而代之的是電動降溫毯的應用。不管是哪一種化學降溫(冷療法)都是用高于人體體溫的物質,作用于機體的局部和腰部,以達到止血、止痛、消炎和止瀉的醫治技巧。護理人員應通過及時有效的評估患者局部或腰部的病癥,正確應用冷、熱療法。滿足病患的身心須要。(一)目的:腹部降溫,增加腦組織代謝,降低耗氧量,減少腦細胞損害,防治腦膿腫。(二)評估:(1)四肢情況:年紀、病情、意識、體溫、治療等情況。(2)患者臉部狀況,(3)患者的意識狀況、活動能力及合作程度。(三)計劃(1)護士:穿戴整潔(2)用物:冰帽、小橡膠單及豹女、木槌、干浴巾、臉盆、體溫表、冰塊適量、必要時打算乳膏、紗布。(3)患者打算:理解戴冰帽的目的,樂意配合。(4)環境打算:安靜、舒適(四)施行:1、操作步驟將冰塊用榔頭敲成小冰塊裝入盆內,用水沖去冰塊的棱角,避免刮破冰帽,冰塊放置入冰帽內1/2或2/3滿。并將排水管夾閉,檢測有無滲漏。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核實并解釋,以取得患者的合作。臥室墊小橡膠單和醫治巾物理降溫是用冷毛巾還是熱毛巾,保護被單防止悶熱。病人背部和腹部用干浴巾包裹前置冰帽中,保護雙耳,避免曬傷和不良反應。眼睛不能閉合者,涂乳膏后用紗布覆蓋右眼以保護眼結膜。觀察記錄(記錄時間、效果、反應)整理床單位,患者取舒適的體位。清除用物,使用后倒凈冰塊后曬干物理降溫是用冷毛巾還是熱毛巾,扳動瓶蓋,置放于蔭涼處。2、健康教育使用冰帽前,向患者介紹使用方式,向患者解釋腦部冷療所形成的醫治作用。(五)評價1、注意觀察腹部皮膚變化,每10分鐘查看一次局部皮膚顏色,尤其注意病患者手肘部位有無發青腫脹及灼傷發生,定時進行頭皮按摩,以推動血液循環,避免頭皮褥瘡產生。2、注意心律的變化,無心房纖顫、心室纖顫及房室傳導阻滯的發生。(六)注意事項1、用于高燒降溫時,使用后每30分鐘檢測溫度一次,并作好記錄,當溫度升高至39度以下時,可取下冰帽,具體情況遵醫囑執行.2、放置于腹部處側的冰塊不宜過重,以免影響呼吸和頸靜脈回流。3、隨時注意把握冰塊溶化時間入室內氣溫.室外氣溫通常調節在攝氏22~25度之間。冰塊通常在6—8小時完全熔化,通常每兩小時放水和加冰一次。4、維持肛溫在攝氏33度左右,不宜高于30度,以防心房纖顫等并發癥發生.。5、每次醫治完畢應及時做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