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圖所示,按照初中物理課本上的描述思考并做。 在教學中,這種情況最適合幫助學生構建一個閉環(huán)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什么( )
教師招聘考試教學綜合高頻考點專題講座訓練營
特別說明
精準練習
12.9
買
A. 小燈泡 B. 開關 C. 電源 D. 電機
2、在一定過程中,一定量的理想氣體的內(nèi)能E與壓力P的變化之間呈直線關系,則過程( )
A. 等溫過程 B. 等壓過程 C. 等壓過程 D. 絕熱過程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電場強度為零的點處,電勢也必須為零。
B. 在電場強度不為零的點,電勢也不為零。
C. 在電勢為零的點處,電場強度不一定為零。
D. 如果某個區(qū)域的電勢恒定,則該區(qū)域的電場強度必定為零。
4. 當平行板電容器接上電源,兩極板之間的電位差保持不變高中物理大題代數(shù),而內(nèi)部填充相對介電常數(shù)為r的均勻電介質時,電容器量的變化為( )
A. 電容增加
B、電場強度增大
C. 極板上的電量保持不變
D、極板間的電容、電量和電場強度降低。
5. 如果將帶正電的帶電物體 A 從遠處移動到不帶電的導體 B 上,則導體 B 的電勢為 ( )
A. 增加 B. 減少 C. 無變化 D. 無法確定
6、絕對黑體是( )
A. 不輻射可見光的物體 B. 不輻射任何光的物體
C. 不能反射可見光的物體 D. 不能反射任何光的物體
7. 正確的工作觀是什么(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它們所做的功的代數(shù)和必定為零。
B、粒子經(jīng)過閉合路徑,保守力對粒子所做的功為零。
C、當保守力做正功時,系統(tǒng)中相應的勢能增加
D、當保守力做負功時,系統(tǒng)中相應的勢能減小。
8、兩輛車A、B同時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條直線運動。 他們的動作的vt圖像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 車和 B 車沿相反方向行駛。
B、甲、乙兩車運動的加速度相同。
C. A 車和 B 車的速度變化比 A 車快。
D. A 車和 B 車在相同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化相等。
2.簡答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
9、物理教學必須遵循科學性原則。 請舉例說明你對這一原理的理解。
10、物理教學應遵循教育原則,并結合教學實例簡述如何實施。
3.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有2個小題,第11題20分,第12題30分,共50分)
11.案例:
以下是一位老師在講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課時的教學摘錄。
老師:同學們,上課了。 把物理書翻到“光的反射”部分,我們一起大聲朗讀。
…………
師:好,讀一下這個。 大家用筆畫出了光反射的定義。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什么是光反射,那么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光反射的特性。
學生A:老師,我還是不明白光的反射是什么意思。
(其他同學驚訝地看著A同學)
師:B同學,告訴我什么是光的反射。
學生B:(拿起課本開始閱讀)光線照射到桌子、水或其他物體的表面時會反射回來。 這種現(xiàn)象稱為光的反射。
老師:是的。 有其他同學知道嗎?
學生C:由于光的反射,我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老師:是的。 大家都知道了,我們來說說光的反射定律。
問題:
(1) 對上述課堂記錄進行評論。
(2)針對存在的問題,設計改進教學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學理念、教學活動等)。
12. 下面是一個物理練習和一個學生的解答過程。
問題:
(1)簡述本練習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哪些知識。
(2)給出本練習的正確答案。
(3)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設計教學片段,幫助他解決問題。
4.教學設計題(本題共2題,第13題為12分,第14題為28分,共40分)
13.閱讀教材,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
材料:物理課本上的“安培定律”圖片如下。
(1)哪一個物理知識點最適合教授這幅圖?
(2)利用該圖設計一個教學片段,幫助學生理解與定律相關的物理知識。
14.閱讀教材,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任務。
材料一:《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液體壓力”的內(nèi)容要求:“通過實驗探索和了解與液體壓力有關的因素”。
材料2:初中物理課本中“研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力”的操作如下:
教材3:教學對象為剛開始學習本部分的初二學生。
任務:
(1)液體壓力的特性。
(2)根據(jù)上述材料,完成《液體壓力》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要求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過程(要求包括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可以采用表格形式或敘述式形式)等。
參考答案及分析
1.選擇題(共8題,每題5分,共40分)
1.【答案】C. 分析:實驗結果表明,要讓小燈泡發(fā)光、電機轉動、蜂鳴器發(fā)聲,必須有電池(電芯),并且必須用電線將它們連接到電池上,形成一個電池。閉環(huán)。
2.【答案】B. 分析:理想氣體的內(nèi)能E與氣體的溫度成正比。 PV=nRT。 可見,若E與P呈直線關系,則V為常數(shù)值,該過程為等容過程。
3.【答案】C. 分析:電場和電勢之間沒有特定的聯(lián)系。 當電場強度為零時,電勢不一定為零; 在電勢為零的點,電場強度不一定為零。
4.【答案】A.分析:根據(jù)公式
從式中可以看出,注滿電解液后,
增大,C增大,U不變,故Q增大,故選項A正確; 并由
,U不變,d不變,所以我們知道E不變。
5.【答案】A. 分析:無窮遠處的電勢為零。 當帶正電的帶電物體A從遠處移動到不帶電的導體B附近時,電勢增加??。
6.【答案】B. 分析:當投射到物體上的所有輻射熱都被該物體吸收時,該物體稱為絕對黑體。
7.【答案】B. 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存在。 當作用力做功時,反作用力可能做功,也可能不做功,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負功,故選項A錯誤; 保守力對粒子所做的功,與粒子運動的路徑無關,只與粒子的初始位置和最終位置有關。 因此,當粒子通過閉合路徑時,保守力對粒子所做的功為零。 選項B正確; 當保守力做正功時,系統(tǒng)中相應的勢能減小,當做負功時,系統(tǒng)中相應的勢能增大,所以選項C和D都是錯誤的。
8.【答案】D.分析:A、A、B 的速度圖像均位于時間軸上方,且兩車運動方向相同,故 A 錯誤; B和vt圖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A的斜率是負值,而B的斜率是正值,那么兩輛車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所以B是錯誤的; CD和A車的加速度為
2.簡答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
9、【答】物理教學必須堅持教學的科學性。 強調教學的科學性,最基本的是傳授給學生的物理知識準備充分,即教給學生規(guī)范的物理實驗操作,向學生準確描述物理現(xiàn)象,正確傳授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定理、物理原理、物理實例和練習等。
堅持物理教學的科學性,要求教師科學實施教學。 為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正確使用物理語言。 例如,在談論光的反射定律時,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說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在談論物質的比熱容時,不能將“物質的比熱容”說成“物體的比熱容”; 在談論質量時,“物質的量”不能說是“物體的量”; 在分析物體的力時,“物體上的力”不能說是“材料上的力”等。
(2)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科學把握和處理教學內(nèi)容。 例如,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都涉及“力”的內(nèi)容,但對“力”內(nèi)容的要求卻完全不同; 初中物理講“重力”時,只是講地球上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影響。 地球的吸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施加在物體上的力稱為重力。 至于引力的進一步分析,下一階段就不深入了。
(3)傳授給學生物理研究方法和學習物理的方法。 例如,在平面鏡成像實驗教學中,應教授學生等效的、替代的實驗方法。
10、【答】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強調和重視教學的教育性,將教育性滲透到物理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 物理教學的教育性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結合教學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精神,使學生相信科學、熱愛科學、學習科學、追求科學,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心內(nèi)容。 物理學是一門與國家科學技術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學科。 教材本身就包含了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內(nèi)容。比如在講到磁場、磁針時,可以介紹我們的祖先在十一世紀末發(fā)明并使用了指南針高中物理大題代數(shù),以及國外關于指南針的記載
最早是在12世紀末,比我國晚了整整一個世紀。 這將激勵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在講解能量守恒定律時,我們可以介紹一下,焦耳花了30多年的時間,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進行了400多次實驗,無可辯駁地證明了能量守恒定律,培養(yǎng)了學生勤奮的思考和毅力。
這一教育原則還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上。 例如,在實驗課上,應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實驗,并分析自己實驗中記錄的真實數(shù)據(jù)。 對于誤差較大的數(shù)據(jù),學生要勤于思考。 分析原因,從而養(yǎng)成實事求是、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
3.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有2個小題,第11題為20分,第12題為30分,共50分)
11.【參考答案】
(1)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對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的要求,該教學環(huán)節(jié)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教學方法。 新教育改革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極其重要。 單純依靠模仿記憶、過分強調接受學習的方法應轉變?yōu)檠芯啃?、合作性、啟發(fā)性的新模式。 老師僅靠課本閱讀和記憶,沒有任何指導和組織討論,沒有體現(xiàn)新課改學習方法的理念。
教學效果。 新課程改革將教學定義為立體化目標。 然而,這堂課沒有體現(xiàn)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老師只問簡單的問題,沒有任何啟發(fā),也沒有設計有趣的活動來幫助學生。 實現(xiàn)三維目標。
教學內(nèi)容處理。 人們往往認為教學內(nèi)容就是課本上規(guī)定的內(nèi)容。 在教師視課本為圣經(jīng)的時代,很少考慮如何運用課本,如何將其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 老師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他沒有給學生清晰、簡潔地解釋屈光這種生活中很常見的現(xiàn)象,也沒有對其進行處理和展開。
教學評價原則。 老師對學生答案的評價僅限于“對”,沒有任何全面的、發(fā)展性的評論或有效的反饋。 學生無法知道自己對內(nèi)容的理解是否正確、完整。
(2)師:同學們,我們先瀏覽一下關于光的反射的課本。
師:同學們想一想,什么是反思? 例如。
學生A:我們之所以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為光的反射,讓光進入我們的眼睛。
師:嗯,A同學觀察得很仔細,能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舉出折射的例子。 還有人能告訴我嗎?
學生B:當陽光充足的時候,如果你把一面鏡子平放在桌子上,你會發(fā)現(xiàn)天花板上有一個非常明亮的點。 這是光在鏡子上的反射。
師:很好。 B同學,你可以給大家看一下嗎?
學生B:(走到課桌前拿個小鏡子來測試)大家看,我說的是對的,我真的把燈引到了天花板上。
師:同學們,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學生C:學生B,你能告訴我為什么光線可以到達天花板嗎?
學生B:我們知道,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不能彎曲。 然而,如果光線照射到鏡子上,就會在鏡子表面反射,從而使光線照射到天花板上。
師:C同學,你明白了嗎? 你怎么理解呢?
同學C:我基本明白了。 也就是說,當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時,會發(fā)生反射。
師:對,這就是我們要學的反思現(xiàn)象。 既然大家都了解了反射現(xiàn)象的定義,那么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反射的規(guī)律吧。
12.【參考答案】
(1)本題全面考察歐姆定律和串聯(lián)電路分壓定律的計算,熟練分析和掌握各種坐標圖。 閱讀坐標圖時,要特別注意縱橫坐標的含義及其斜率的含義。
(2)①由圖B可知,當環(huán)境溫度為60℃時,熱敏電阻R1的阻值為150Ω; 當環(huán)境溫度升高時,熱??敏電阻R1的阻值減小。 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分壓定律
可以看出,當R1兩端電壓減小而總電壓不變時,R0兩端電壓變大,即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
②當環(huán)境溫度為40℃時,由圖B可知,R1為200Ω,則
根據(jù)歐姆定律
電壓表測量R0兩端的電壓,電壓表示為:
③從題意可知,電壓表的最大允許值為3V,此時電路能測量的溫度最高。 所以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
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兩端的電壓等于電路各部分電壓之和,
所以
根據(jù)歐姆定律,此時熱敏電阻的阻值為:
根據(jù)圖B可以看出,當熱敏電阻的阻值為100Ω時,對應的溫度為80℃,即最高溫度為80℃。
(3)老師:看得出來,你對我們之前學過的歐姆定律掌握得比較強,但對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性卻不是很清楚。 有一些混亂。 你能先告訴老師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嗎?
學生:老師,第一題可以直接從圖中得到,然后根據(jù)電阻的變化就可以確定電壓的變化。
師:是的,這個想法是對的,但是你仔細看,哪個電阻的阻值減小了? 電壓表測量哪個電阻兩端的電壓?
學生:老師,熱敏電阻R1的阻值減小,電壓表測量R0兩端的電壓。 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分壓特性,電壓表的指示應變大。
師:這個分析非常正確。 你現(xiàn)在明白了。 那么你也應該知道下面第二個問題出了什么問題。 請告訴我。
學生:是的,我計算的是熱敏電阻R1兩端的電壓。 我需要從總電壓中減去 R1 的電壓才能得到電壓表上的讀數(shù)。
師:很好。 至于最后一個問題,你看到問題中電壓表的量程是0~3V。 你考慮過這個條件嗎?
學生:我忽略了這一點。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當電壓表兩端的電壓達到最大測量值3V時,熱敏電阻R1兩端的電壓是多少?
學生: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性,將總電壓減去定值電阻R0兩端的電壓即可得到,4V-3V=1V。
師:那么,此時R1的阻值如何求呢?
學生:你可以利用歐姆定律求出熱敏電阻的阻值,最后根據(jù)圖像得到最高測量溫度。
師:這個回答很好,思路也清晰多了。 我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學會積累經(jīng)驗。
4.教學設計題(本題共2題,第13題為12分,第14題為28分,共40分)
13.【參考答案】
(1)這張圖最適合物理知識點中“電磁鐵南北極的判斷”的知識教學。
(2)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幾個字。
出生:……
師:同學們朗讀得很好,發(fā)音清晰,節(jié)奏緊湊。 有同學能告訴我這句話的核心是什么嗎?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大家舉手)好的,李嘉明,請回答。
生:安培法則。
師:這個答案非常好。 您還有其他意見嗎? 好吧,吳和凱,你告訴我吧。
學生:說白了,就是通電的螺管周圍會產(chǎn)生磁場。 磁場的北極和南極由你的右手確定。 具體如下...
師:同學們,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意思的?
學生:很具體,我們都知道!
師:同學們,我們知道去羅馬有很多條路嗎? 那么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找到電磁體的北極呢?
學生:如果我用右手握住電磁鐵,順著電流方向,前面就是N極,即所謂“右下前北”。
師:長輩真好。 這就是“長老法則”。 還有其他規(guī)則嗎? ——(學生紛紛舉手)好吧,項良商,告訴我吧。
學生:老師,我是這樣想的。 如果我是一條蛇,當我沿著水流的方向爬行時,我的左邊就是N極,也就是“左上北”。
一切眾生:“進善法則”成。
師:還有嗎?
眾生:“往右、北下?!?span style="display:none">oqo物理好資源網(wǎng)(原物理ok網(wǎng))
老師:好的,這就是我們大鵬班的《大鵬規(guī)則》。 一切皆有可能。 沒想到所有的學生都比安培優(yōu)秀!
14.【參考答案】
液體的內(nèi)壓具有以下特點:在液體內(nèi)部同一深度,各方向壓力相等; 深度越深,壓力越大。 液體的內(nèi)部壓力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當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力越大。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能夠說出液體壓力產(chǎn)生的原因; 能夠描述液體壓力的特性。
2. 流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論證實驗,可以定性地描述液體壓力的特性。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觀察和論證實驗,培養(yǎng)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液體壓力的成因及特點。
教學難點:液體壓力的特性。
三、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法、啟發(fā)式提問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程介紹
老師問:靜止在桌子上的水杯對支撐它的桌子施加壓力,從而對桌子施加壓力。 杯子里的水也會對杯子底部施加壓力嗎?
學生們暢所欲言,猜測可能有壓力,也可能沒有壓力。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衍生出“液體的壓力”這一主題。
(二)新課程教學
實驗:向側壁有孔的塑料瓶中加入水,讓學生觀察現(xiàn)象。
學生回答:液體能從容器側壁的孔中噴出,說明液體側面有壓力。
視頻:噴泉的水柱可以向上射出,引導學生思考。
學生回答:液體內(nèi)部也存在向上的壓力。
教師總結:因為液體是流體,所以液體內(nèi)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力。
【設計意圖】良好的課堂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驗觀察可以訓練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
演示實驗:研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力
1、將探頭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探查液體內(nèi)部是否有壓力。 保持探頭在水中的深度不變,改變探頭的方向,看液體內(nèi)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力是否相等。
2. 增加探頭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體內(nèi)部的壓力與深度的關系。
3、用不同的液體,看看在深度相同的情況下,液體內(nèi)部的壓力與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系。
師生小結:液體的內(nèi)壓有以下特點:在液體內(nèi)部同一深度,各方向壓力相等; 深度越深,壓力越大。 液體的內(nèi)部壓力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當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較大。
壓力就越大。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實驗進一步了解液體壓力的特性。
(三)鞏固提高
解釋1.為什么潛艇的船體很硬; 2、為什么釣帶魚時,一出水就死了。
【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作業(yè)總結
摘要:回顧液體壓力的特性。
作業(yè):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液體壓力應用。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交流、及時總結,將知識系統(tǒng)化。
5、黑板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