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你可能會認為我說的是錯誤的。 全國每個省份至少有一所211大學。 是的河北211大學,這只是表面現象。 211工程于1993年開始建設,當時河北省號稱有兩所211大學,一所是華北電力大學,另一所是河北工業大學。 不過,華北電力大學原本位于北京,后來校本部遷至保定。 北京只剩下尾巴了,但根沒有斷,絲線還連著。 2005年,頭尾顛倒,總部遷往北京。 保定當時只稱分公司。 當然,華電并不是當時唯一一所遷出北京的大學。 還有著名的中國地質大學、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分別遷往湖北、江蘇、山東。 然而,到目前為止河北211大學,一只雞下了兩個蛋,但只出生了兩個。 發展成為一個名稱、兩個品牌、兩地辦學,成為互不隸屬的兩所大學實體; 可以說,只有華電是個例外,河北省被從211大學中奪走。
既然搬過的都可以搬回來,自然就讓人想起現在的西南交通大學。 那所大學原來在唐山,當時叫唐山鐵道學院。 1972年遷往四川。1976年,百萬城化為廢墟,此后一直舉步維艱。 如今,核心城區只有百萬人口,魅力自然不如天府之國,更何況是最美的區域,覆蓋了整個國家。 所以,黃河已經走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說完華北電力大學,我們再來說說河北的另一所211大學——河北工業大學。 這所大學原本位于天津,但當時天津曾一度作為河北省的省會。 文化大革命時期,學術運動盛行,天津直轄于天津。 之后,很多大學都搬走了,比如現在的河北大學。 只有河北工業大學沒有跟隨領導,留了下來。 不過,此后雖然以河北省為主導,花費了河北省的財政收入,但主要貢獻于天津市的建設。 因此,從河北省的角度來看,河北工業大學不僅名不副實,還充當了別人的聯姻。
至此,我實在搞不清楚河北省有沒有211大學。 不過,有一點特別確定,那就是石家莊是全國唯一沒有211大學的省會城市。
如今,河北省經濟總量雖然位居全國第六,但卻是一個教育欠發達、科技落后的省份。 2010年,河北省研發投入居全國第16位,科技人才數量居全國第15位。 為什么? 唯一的原因就是大學教育的滯后。 如今,科技界的河北人已所剩無幾。 公立教育時代,大學衰落,沒有人才。 回想遠古,民辦教育時代,河北文化繁榮,人才輩出。 漢代以后,出現了貴族家庭。 三晉以后、唐以前,北方都有大世家。 有崔、魯、鄭王四姓五家。 他們就是博陵(今河北衡水安平)崔氏和清河(今河北邢臺清河)崔氏。 、范陽(今河北涿州、保定)盧氏、山東鄭氏和山西太原王氏,河北占五人中的三人。 唐代以后,李姓更加顯赫,與趙縣(今河北省石家莊趙縣)李氏、甘肅隴西李氏一道,占河北省七分之四。 唐朝三百年間,出過數百位宰相。 不僅是張王,就連李家的大多數都姓李。 崔姓人多為河北人。 此外,北朝的高姓(來自北齊主、唐太宗的叔叔、長孫無忌的叔叔)和馮姓(來自馮德義)也來自河北。 ……
我實在想不通,為什么要允許河北人繼續傻下去。 或許,這里是京畿道的重要地方,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很多,不安分……影響了社會穩定。 作為一個燕趙人,一個慷慨的人,我有這樣的疑問和解釋。 河北人民也一定要努力奮斗,為河北省建設全國一流大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