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韓國發生的踩踏事故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
據韓聯社報道,首爾警察廳表示萬圣節的英語,截至當地時間10月30日下午5時30分,韓國首爾發生踩踏事件的總死亡人數達154人,其中26人為外國人,其中4人為同胞。
01.
“萬圣節”到底是個什么樣的“鬼”?
這場造成154人死亡、300多人失蹤的悲劇震驚了世界。 原因查明是“梨泰院萬圣節事件”,人們瞬間將矛頭指向了“萬圣節”這個黑社會節日。
很多人不明白,這到底是什么節日? 如果這是西方的“鬼節”,為什么人們對它如此狂熱,有必要為它的存在付出這樣的代價嗎?
“萬圣節”又稱“鬼節”。 西方人認為11月1日是一年中最“鬧鬼”的日子。
說起“鬼節”,我國還有“中元節”。 根據中國民間傳統信仰,每年農歷七月是陰間鬼門打開的日子。 一切鬼魂都從陰間來到人間求供。 。 在傳統觀念中,老百姓會燒一些紙錢或者祭祀食物來祭奠死者的靈魂。
但西方的“萬圣節”則不同。 在西方傳統中,要趕走“鬼魂”,最具標志性的道具就是“南瓜燈”和“面具”。 這天他們提著燈籠,戴著面具,以此來欺騙、逗弄、驅趕鬼魂。
拋開迷信鬼神不談,東西方的“鬼節”代表著不同的文化理念,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萬圣節遠遠超出了我們對“鬼節”的傳統印象,外國人對“萬圣節”如此熱情。 這一天準備了各種大型活動,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一場“圣誕狂歡節”。
事實上,情況確實如此。 雖然11月1日是“萬圣節”,但最受歡迎的日子是10月31日的“萬圣節前夕”,與平安夜和圣誕節類似。
因此,在萬圣節到來之前,我們會看到各地人們舉行游行和活動。 比如韓國梨泰院的這次事件,與其說是“鬧鬼”,不如說是“鬧鬼”。
對于他們來說,這個節日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西方人只把這個節日當作治愈自己的狂歡。
02.
戴上面具,面對真相
每年萬圣節,你都會在街頭看到穿著不同衣服、化著逼真妝容的僵尸、骷髏甚至超級英雄。 半夜突然看到他們,會給人一種麻木的感覺。
說實話,這些參加活動的人都相當不寬容。 他們要花時間化妝,準備自己的服裝和道具,等到夜幕降臨,還要走很長的路。 這一點都不容易。
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每個表演者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還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滿足和興奮。
“這些人到底在高興什么?” 這是每個看到他們的人都會想到的想法。
就像硬幣有兩個面一樣,人也有很多面。 我們總是期待看到美好的一面,甜蜜的愛情,幸福的家庭,乖巧的孩子……
我們總是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現給身邊的人。 我們習慣穿著盔甲,包裹自己。 其實,大自然有陰陽,有美丑; 善與惡。
我們無法面對自己的陰暗面萬圣節的英語,帶著這樣的痛苦生活和工作。 這就是為什么現在很多心理問題都凸顯在家庭關系中,最親近的人最能暴露內心的問題。
而萬圣節是一個開放日,暴露內心的壓力、黑暗、丑陋,是釋放的通道。 在這一天,戴口罩的人們是什么樣子?為什么?
因為他們都在扮演自己,但卻是自己的另一面。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好”的一面,而揭露和展示“不好”的一面,其實才是真正“愛自己”和“被愛”的唯一途徑。
結論:
這個世界上,有白天,也有黑夜。 這種統一與平衡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對人來說也是如此。 有白天和黑夜的地方,就有光明和黑暗; 有好的并被外界認可的,也有壞的。 被外界否認的一面,卻常常被人們忽視,這就是現實。
我們只能把好的一面展現出來,把壞的一面留給自己。 久而久之,我們的心就會千瘡百孔,所以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如此熱衷于萬圣節。
因為他們都需要一個出口來表達自己的不良情緒和負面情緒。 萬圣節“不給糖就搗蛋”是一個很好的渠道。 人們不再隱藏自己丑陋的一面,自然會感到幸福。
現在大家都明白為什么小七說西方對萬圣節很熱心了,因為它其實可以治愈心靈。 嗯,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走進彩虹門,關注多彩生活,解決人生路上的困惑。 下一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