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主的功能
什么是民主? 當然有很多理解和學術定義,但從功能角度看,它顯然是一種權益平衡機制。 社會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具有復雜的社會個體利益。 一些人的權益往往與其他人的權益相關。 這種關系包括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壓迫和侵害,利益分配的糾紛,社會個體之間的利益糾紛,以及人民與政府之間的沖突。 在專制體制下,這些糾紛和矛盾往往因個人政治權利的缺失和合理的平衡而演變成暴力沖突。
在長期的權益糾紛和對抗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只有建立以人民政治權利為基礎的民主制度,才能將權益糾紛和對抗納入制度軌道,解決問題。沖突往往是合理的。 。 于是人們為言論自由權,游行集會示威罷工權,結社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而奮斗。 這種要求和實現政治權利的社會運動就是一個民主化的過程。 雖然不涉及個人直接的物質權利,但民主化的成功,民主制度的建立,人民的政治參與權,讓每個人的物質權利訴求有了廣泛的選擇。 他可以用言語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意見; 他可以利用選票影響政府制度、法律和政策; 他可以利用示威和罷工向政府和其他利益集團施加壓力; 他可以利用結社來增加對抗政府和其他人的力量。 當每個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當政府與社會個人完全平等時,民主就能實現個人與個人、個人與政府之間的相互制衡,通過這種制衡,社會才能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伸張正義。
例如,西方民主制度下的工人有組織自己的工會和抗議罷工的政治權利。 這項政治權利是公民民主權利的一部分。 當企業中勞資利益發生沖突時,工會可以協商維權,工人可以罷工向資本施壓。 工人還可以用自己的選票要求國家制定法律保護工人的權利(如最低工資、工作時間等)。 馬克思說資本家剝削工人,這可能確實存在,但正是因為西方國家民主的存在,民主制度的逐漸成熟,才建立了企業中勞資利益的平衡機制。 目前資本主義國家勞資利益的矛盾是否仍然不可調和? 它們會導致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滅亡嗎? 我沒有看到任何跡象。 相反,西方國家勞資矛盾得到了根本緩解。
民主制度不僅賦予工人民主權利,也賦予資本家權利。 最重要的是私有財產,包括生產資料不被剝奪的權利。 民主和民主建立的法律不能消除資本和資本利潤。 如果工人要求國家剝奪私有制的生產資料和合理的資本收益,資本家哪怕是少數,也一定會利用自己的民主權利來表達、抗議、示威。 他們肯定會說我們沒有偷東西。 ,第二,如果我們把本來可以用于消費的財富用于生產,怎么能不獲得資本收益呢? 如果我不買機器,能建起高效率的現代工業企業嗎? 因此,成熟的民主制度不可能消除私有制。 在民主條件下,不可能建立以公有制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制度。 而民主可以通過賦予每個人政治民主權利,通過權利之間的制衡和反復博弈,使社會分配更加接近正義。 這種權利之間的制衡,不僅可以解決勞動者與資本者之間的利益矛盾,也可以解決其他社會利益之間的矛盾,例如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矛盾。
因此,民主是解決社會利益矛盾、促進社會公正的方法,它主要不解決經濟效率問題。 解決社會利益沖突,因其復雜性,國家不僅要考慮不同利益訴求的合理性,還要反復討論某項決策的可能性以及各種長期復雜影響(如最低生活保障的界限)。安全)。 這種決策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能夠很快做出的。 長期拖延的反復民主討論,才是這種決策基本正確的可靠方法。
2、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社會效率主要決定國家經濟效率。
市場經濟以社會個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為經濟發展的主體。 因此,社會個體的效率決定了整個國家的經濟效率。 你見過那個國家,包括企業在內的社會個體的決策效率低,導致經濟效率低,但國家層面的經濟決策(比如看寵物決策)的效率卻很高。高的。 這個國家的經濟效率能很高嗎? 美國的經濟效率很高。 ,是微觀經濟效率高。 社會個體為了賺錢,要求快速決策,這必然導致快速決策,因為他們用的是自己的錢,決策失誤將由個人承擔。 完全自主的決策必然帶來高效率。 如果不高,錯過了市場機會,經濟效益何在? 當然,也受到其他社會個體的影響,比如買地建廠,但市場本身有土地出售,所以遵循市場規律即可。 不會影響其決策效率。
公有制不同于計劃經濟。 政府是經濟發展的直接主體,是微觀經濟活動的推動者和承擔者。 當然,它也需要快速做出決定。 否則經濟活動就不可能高效。 如果實行民主決策,由于大家的錢都用了,而大家對于錢怎么用都有不同的意見,很難統一,就會造成決策緩慢,影響經濟效率。 因此,實行公有制和計劃經濟,實行充分民主,特別是經濟決策民主,確實可能會導致決策滯后造成的低效率。 為了實現效率,必須反對民主,特別是經濟民主。 但這只是公有制與計劃經濟的矛盾。 這和一個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的民主有什么關系呢? 西方的民主制度并不妨礙社會的個人決策,當然也不能妨礙國家整體的經濟效率。
社會個體的決策不僅迅速,而且決策的正確性也很高,即整體效率遠高于政府官員的決策。 A. 個人決策是個人的責任。 如果資本家做出錯誤的決定,他或她就會失去一切,或者跳樓。 你見過那個官員因為決策錯誤而跳樓嗎? 因此,個人的決定應該更加認真地對待。 B、個人比官員更了解市場需求和自身優缺點,因此決策更加科學。 他們絕不會做出“面子工程”之類的荒唐決定。 C、個人決策失誤由個人承擔。 只有當社會有杠桿率并且杠桿率大時,個人的錯誤才會波及到社會。 但承擔主要責任的仍然是個人。 因為官員用老百姓的錢來做決策,杠桿率是無窮大的。 任何決策失誤都將由全社會承擔。 因此,決策失誤將導致國家整體經濟效率下降。
實踐也證明,在同時實行市場經濟和民主的國家,民主并不影響其個人決策,其國家的整體經濟效率并不低。 相反,實行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的國家,無論是否民主,經濟效率都很低。 西方國家的先進和社會主義國家的落后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毛澤東非常獨裁,任何人都無法影響他的決策。 他的決策不僅速度快,而且一夜之間就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他讓中國經濟更加發達了嗎?
在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政府還必須做出一些與經濟相關的公共事務決策,例如修建公路或鐵路。 民主確實會影響這種決策,導致很難快速做出決策。 公共事務做得好不好,確實會對國家整體經濟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 比如,當一條高速公路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時,長期討論而不作出決定,確實會影響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但任何公共事務都只是服務于經濟發展,而不是經濟發展本身。 公共事務決策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效率有一定影響,但并不主要決定國家的經濟效率。 市場經濟國家效率的核心是個人效率。
第三,“掠奪”帶來的效率和“進步”帶來的效率。
現在我們討論民主和效率,不僅是決策的速度,而且是決策的執行。 威權(專制)制度具有很強的執行能力,因此不僅決策高效,而且執行高效。 在不同利益主體相互聯系密切、利益競爭的社會中,如果用強大的政府權力來實施決策,必然會侵犯其他利益主體,這些利益主體就會反抗。 這是民主的表現之一。 因此,民主政府的執行能力會大大降低,從而影響效率。 西方國家建設機場時,不僅用的是老百姓的錢,議會會爭論不休,而且如果政府不按照自由買賣的市場規則行事,也會遭到相關利益相關者的對抗。在機場建設現場,決策難以執行,影響效率。 威權體制可以通過國家強力壓制相關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對抗而產生高效率。 但這種效率是通過侵犯其他主體的權益來實現的。 我稱之為“掠奪”帶來的效率。 中國當前城鎮化建設的高效率正是這種“掠奪性”的高效率。 這是以低價補償和強制拆遷為代價的。
無論歷史還是現在,無論實行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這種“掠奪”帶來的經濟效率都會出現。 比如,英國歷史上的圈地運動,使英國工業化進程充滿血腥暴力,實現了工業發展的高效率; 例如,在早期的資本主義工業企業中,資本家通過使用童工、延長工人的工作時間、克扣工人的工資等方式來剝削工人。 意味著給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和快速發展; 例如,電力經濟帶來的行政壟斷通過壟斷價格壓榨消費者,獲取高額利潤; 比如效率決定一個企業,所謂血汗工廠的血汗產品的強大競爭力(也是效率的體現),是以工人人權低下、被剝削為代價的。
民主是賦予人民政治權利、建立利益平衡機制、促進社會公正的手段。 它勢必會反對這種“掠奪”性質所帶來的效率。 可以說,如果中國有民主制度,中國的城鎮化建設確實不會像現在這么高效。 顯然,當前民主等于低效率的主流意識形態就是指這種“掠奪性”效率。 其實效率還有另外一種表現,就是技術進步和管理進步帶來的高效率。 一種新產品的出現可以給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可以成倍地提高公司的生產效率。 我把這種技術管理進步帶來的效率稱為“進步性”帶來的效率。
即使在民主國家,由于民主平衡個人利益、促進社會正義是一個長期的博弈過程效率決定一個企業,因此民主雖然反對“掠奪性”效率,但并不能立即消除“掠奪性”效率。 當前西方國家工人的高收入是工人與資本長??期博弈的結果。 然而,在逐步減少和消除“掠奪性”效率的過程中,民主制度也在倒逼生產者追求“進步性”效率。 你不應該通過侵犯和壓榨其他利益相關者來實現你的效率,但我們不反對,甚至不強迫和促進你追求“進步”的效率。 因此,民主等于“掠奪性”低效率,但不等于“進步性”低效率。 相反,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民主所固有的自由是社會創新和進步的不竭源泉。 民主雖然不直接等于“進步”效率,但卻間接等于“進步”效率。 與中國相比,美國的創新力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實行民主自由的是美國,而中國仍然是一個專制國家。
這種“掠奪性”效率在任何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 但這種效率是剝削和壓迫的體現。 在中國,那些房屋被強拆的人們不是還沒有受到剝削和壓迫嗎? 所以這不公平。 我們無法維持這樣的城市化效率。 為了維持這種效率而反對民主,不僅會阻礙社會逐漸走向正義,而且會使一個國家依賴這種“掠奪性”效率來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 “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即勞動力收入的增加)將使中國產品失去在世界上的競爭力。” 這就是這種依賴思維的體現。 它無法使中國經濟增長從依賴“掠奪性”效率轉向依賴“進步性”效率。 “掠奪性”效率并不是真正的效率。 只有“進步”的效率才是效率的根本體現。
中國血汗工廠生產的血汗產品在價格上壓倒了西方國家的非血汗產品。 由此,中國“崛起”了。 中國一些人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激動。 但這是榮耀嗎? 這并不意味著中國不能這樣發展。 事實上,世界上很多落后國家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比如日本、臺灣等。 相反,中國如果長期保持這種發展、依靠這種發展,是不可能真正崛起的。 中國的經濟增長要依靠“漸進式”的效率提升,就必須盡快實現民主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