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講課,聆聽思想的聲音。” 《學術講堂》是中國教研網推出的學術交流欄目。 來自各學科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名師圍繞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進行講座。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思想的聲音吧!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頒布后,物理學科核心能力及其實施成為教師關注的焦點。 高中物理必修課有3個模塊,共6學分。 物理教學研究者和教師需要思考這6個學分在教育學生中的作用。
那么,設計高中物理課程的依據是什么? 2017年版課程標準與2003年版課程標準的必修課科目設計和內容有何差異? 必修課程為物理學核心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哪些基礎? 如何更好地開展高中物理必修課程的教學?
本期中國教研網為您帶來陳峰教授《高中物理必修課解讀與教學建議》專題講座。 陳教授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和對高中物理必修課的解讀,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解釋并提出教學建議。
▲教育部中學物理課程標準組核心成員、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長陳峰教授
▎高中物理課程設計的依據是什么?
高中物理的核心能力包括物理概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和責任。
▎2017年版課程標準與2003年版課程標準在必修課的主題設計和內容上有何差異?
必修課具體項目修改1
主題1——機械運動和物理模型高中物理大招視頻教學講座,共4題。 在原課程基礎上,修改2項、合并1項、增加1項。 明確提出了實驗和科學思維的要求高中物理大招視頻教學講座,提高了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認識。 要求。
主題 2 - 相互作用和運動定律,共 4 題。 在原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修改3項,合并1項。 它明確提出了對重力、彈性、摩擦力的認知要求,減少了對力的合成和分解的需要。 要求,明確實驗要求。
▎教學案例: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劉翔以12.91秒的成績獲得金牌,以劉翔的爆發力為背景。
思考與分析:
建立模型:跨欄是一項什么樣的運動?
澄清問題:爆發力體現在哪里?
簡化模型:如何簡化為學習模型?
收集數據:從游戲視頻中獲取位移和時間
解釋并得出結論
案例分析
觀看完整視頻內容。 陳教授還將詳細講解2017年版課程標準中的教學技巧和學術要求。
觀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