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高三整個復習期間,都有一個需要看書的時間,而不僅僅是最后一個月。 當然,最后一個月的課本你得回去。 需要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當你做錯題的時候、當你忘記基礎知識的時候、當你解不出來題的時候、當你總結的時候、當你不想做作業的時候等等。
2、回歸教材要有目的。
重溫課本的目的要么是理解或記憶某個知識點,要么是復習某種方法,要么是總結知識體系。 總之,重回課本的目的一定是有目的的。 我聽不進老師和同學們談論重回課本,就拿起一本書尋求心理安慰,走走過場。 那是不對的。
3.回歸課本的方式絕對不是簡單地看書。
一定要看書,有針對性的做書上的習題和習題。 事實上,我們的高考題80%都是簡單題和中級題。 這些題都是考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我們課本上都有。 因此,你應該有重點地閱讀這本書,同時,你也應該做書上的例子和練習。
基于以上討論,結合高中最后階段的實際情況高中物理單擺測定重力,我們來談談回歸課本的具體方法。
1.從問題到教材。
回歸課本必須有目的、有針對性。 這是健哥的一句經典名言:帶問題的閱讀是最有效的。 所以,我們要學會把歷次大考考過的試卷收集起來,然后按照知識板塊進行分類,然后把一類的題拿出來再看一遍,再做一遍,然后體會一下。他們。 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我們就打開課本,看看相應章節的基本概念、公式、例子、練習。 這里要提醒的是,光看是不夠的,一定要去做! 你必須手工做題。 這就是所謂的從問題到教科書。 這個過程基本上需要兩周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 但這還不夠。
2、從教材到選題。
根據課本章節,從第一章第一節開始往回讀。 由于有了上一步的準備,我們看書的時候自然會知道重點,所以我們會在經常考試的地方仔細閱讀,邊讀邊體會; 認真做題,做題的時候享受樂趣。 另外,還應該把歷次考試的試卷、往年的高考試卷、復習材料放在桌子的右上方。 當你覺得需要翻題的時候,就翻一下,邊翻邊體會。 將筆記本和草稿紙放在右下角,以便一邊體驗一邊記錄。 這條記錄是近兩三天回顧的重點。 還有劍哥的一句經典名言:掌握了常見的考點,就能抓住重點。 這個過程大約需要兩周時間。
3、總結、整理成體系。
根據記錄的筆記,打開課本或復習資料的目錄,或閉上眼睛,或拿一張白紙,開始回憶每科都有哪些章節,每章的重要考點是什么,以及每個科目的考試點是什么? 重要的測試方法包括經常如何提問、常用的解題思路有哪些、常見的錯誤有哪些。 這次的目的是對知識體系進行總結,達到全面的了解。 一天的工作就夠了。
第四,高考結束的時候,我看看這個月做的筆記,我一定會成功的!
這里必須指出幾個注意點或強調點。
1. 中文和英文不適合此方法。 即使回到課本,中文和英文也只會看文章。 我覺得還是回到試卷上比較好。 研究高考真題的題思路或者答題要點比看課本更有用。 這是基于這兩個學科的特殊性。
2、最后一個月不要做新題,但是一定要做題,不能只看書。 我的一個師兄以前數學考試都在140分以上。 然而高考最后二十天,他只看題,沒有做題。 眼看著,他的高考成績已經達到了120分以上。 記住,一定要行動起來,否則后果自負! !
3、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是取勝的關鍵。 當很多學生認為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時,他們要么是極左(急功近利),要么是極右(準備放棄)。 我認為這都是不好的。 最核心的關鍵還是完美主義的毛病。 你必須學會??放棄一些你根本不明白的東西,因為高考復習沒有終點。 不要對自己期望太高。 不要對你已經掌握的部分過于輕視。 這往往是高考的盲點。 很多同學在這里犯了錯誤,后悔一輩子!
物理回歸教材怎么做?
目前的高中物理教材內容豐富、形式活潑、深入淺出。 它們在欄目設置、內容寫作、布局、練習設置等方面新穎獨特。 回歸教科書并不是一句空話。 讀書一定要有選擇性、有目的地,并注意讀書方法。 只有讀書,才能有所收獲。
1、基礎知識:
概念和定律是物理學的基礎。 抓好基礎,就是抓好概念、規律。 物理概念和規律揭示了客觀事物的本質,是人類長期探索的結果。 一旦掌握了物理的概念和定律,你就掌握了物理的本質,你就有了駕馭物理的能力。
重點應放在理解上,掌握概念的準確闡述和規律的推導過程,認識概念和規律所依據的物理事實,清楚地理解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形式(包括書面表達和數學表達) ; 了解法律的適用條件,能夠識別有關概念和法律的似是而非的表述,理解相關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2、實驗:
實驗題占高考卷子的8%左右,實驗題成績對總分的影響不容忽視。 高考實驗題以小組實驗為主。 這些題雖然不會照搬課本實驗,但解答實驗題的能力也必須在熟悉課本實驗的基礎上形成。 實驗能力的形成應建立在熟悉實驗原理和實際實踐的基礎上。 基于實驗操作。 例如2007年《練習時使用示波器》; 2006年《驗證動量守恒定律》《萬用表的使用》《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 2008年,《繪制R0伏安特性曲線》、《使用簡單擺》《測量局部重力加速度》; 2005年的《雙縫干涉測量光波波長》僅在教科書實驗的基礎上稍作修改。 只要掌握了課本上的實驗,就能游刃有余。
“演示實驗”是對知識點的解釋、分析或驗證,也可以視為知識點闡述的一部分。 對于每一個演示實驗,我們首先要知道該實驗是要驗證哪個定理或公式,或者是為了解釋問題是什么,不要顯得“做作”,然后記住原理、設備、方法和數據處理等。實驗分析。 高考題中也有很多教材中演示實驗的考題,如“平拋的垂直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球擺動時機械能守恒”、“波的疊加” 、“壓縮氣體做功”、氣體的內能增加”、“對外做功時氣體的內能減少”、“靜電屏蔽”、“靜電計”、“電磁感應的研究” 、“受迫振動”等都是來源于課本上的演示實驗。
3. 插圖:
看看高中物理課本的插圖(包括每本課本前面的彩色圖片),生動活潑,注重以圖代文,簡潔直觀。 雖然有些插圖看起來很普通,但實際上可以起到指導作用。 近年來,高考題經常利用課本中的原始圖片,改變課本中的敘述性表達方式進行考試,如“電場的疊加”、“電場線與靜電場的等勢面”、“磁電型》《電表的磁場》《地磁場》《顯像管》《演示光電效應的實驗》《結構示意圖》《分子力坐標圖》等等,都有歷屆高考中都出現過。 2006年的最后一道題涉及“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答案幾乎和書上的一模一樣。 因此,在復習中有效利用插圖對于拓展思維、提高物理成績至關重要。
4.旁注:
旁注實際上是對知識點闡述的一些補充說明或者條件限制。 它們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夠對解決問題起到指導和指導作用。 例如,第一本教材就用旁批的形式告訴學生“等效替代”和“理想實驗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材第三冊采用旁注的形式,引導學生對相關現象進行簡單明了的解釋,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關概念和現象。 如“原子的電離”、“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原子核外的電子決定的”等、“放射性廢物為何半衰期短更容易處理?” “磁單極子通過線圈時,感應電流的方向會改變嗎?” 以及其他旁注可以引導喜歡學習的同學拓寬思路,深入學習。
5. 這樣做:
通過簡單的介紹進行實驗。 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簡單的設備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實驗,其結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概念和規律。 如“觀察失重現象”、“觀察筆縫間的單縫衍射”、“驗證環形電流的磁場方向”、“觀察電磁感應現象”等。
6、閱讀教材:
閱讀材料大多是與現實生活和現代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應用性、探索性實例。 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包括物理學史介紹、物理思維方法; 介紹生產、生活中的實用技術; 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和現代物理知識的發展與前景; 有些是教科書內容。 延伸、拓展、應用等,無論什么內容、題材,都與物理知識密切相關。 高考題型新穎,與生活、科技密切相關。 “閱讀材料”是一個極具開發價值的地方。 比如《汽油機點火裝置原理》、《大氣中的光現象——氣差、海市蜃樓》、《手機》、《如何判斷古木的年齡》等都是在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納米材料”、“黑洞”、“立體電影”、“增殖堆”等是科技前沿問題;“磁懸浮列車”是2008年第25題的來源。《統計規律》對于理解溫度和半衰期的定義也有重要作用,復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要清楚地記得該主題來自于哪個知識點,可以用什么原理來解釋或者可以用什么定理解決它的同時,還要記住一些經典的實驗方法和原理,通過閱讀以上內容,你不僅可以熟悉這方面的內容,還可以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提高獲取自然知識的能力。
七、思考與討論:
“思考與討論”欄目中的大部分問題都設置在主要的物理知識上。 其特點是緊扣教材、突出重點、激發思維。 欄目中的一些問題問得巧妙,場景新穎,想象力豐富。 我們的很多典型題和課外練習都是由思考討論部分的問題轉化而來,比如“木塊隨圓盤轉動時的向心力”做圓周運動、“子彈射入木塊的問題”動量守恒中的“壓縮彈簧”等等。在復習這些內容的時候,要多思考,多聯系。 需要回顧一下你在前幾輪復習中哪些題型與思考和討論的問題相關,哪些題型是隨著條件的變化而演變的。 把這些問題找出來,進行比較,這樣就可以通過一個問題把很多相關的內容聯系起來。 使用該欄目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聯系能力。
8. 舉例及課后練習:
你應該仔細研究課本上出現的例子和練習,因為“一切事物都不會改變,不離開它的本源”。
課本上的例子和練習一般都比較簡單,很容易被忽視。 教材練習具有典型性、示范性、探索性。 很多高考題都是從課本習題中尋找“入門”,甚至直接用課本習題作為高考題。 有很多高考題都是根據課本每章末尾的習題簡單修改而來的。 這些練習不僅要會做、要熟悉,還要思考它們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高中物理單擺測定重力,這樣看書時才不會“盲目”。 。 例如,“通過給出第一時刻和最后時刻的波形圖來確定波可能的傳播速度”就是2005年和2007年波浪問題的原型; “求兩個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的總場強”是2006年一道選擇題的原型; 如“速度選擇器”、“磁流體發生器”、“電磁流量計”等也是高考最后一題的雛形。
9:物理實驗題如何訓練才能獲得滿分?
答:實驗是近年來高考檢驗能力的主要領域之一。 問題應該“新穎、多樣、靈活”。 實驗題拿滿分并不容易。 既然你問“如何訓練才能在物理實驗題上取得滿分?”,就說明你不是一個普通人。 請努力理解實驗原理,培養適應能力。 只有自己有能力,有足夠的能力,才能拿到滿分。
10:不確定性關系、相對論等知識點如何復習? 我根本看不懂書……
答:關于現代物理知識的內容,中學是作為科普知識引入的。 中學生不可能完全理解相對論和不確定性關系。 去年的《考試須知》將其列為“I”級,只要求“了解其內容和意義,并能識別并直接運用在相關題目中”。 對此,只要把結論和內容記住清楚就夠了,不可能理解的程度不能高于“理解”的程度。 試題永遠不會要求你靈活運用,也不會要求你解釋道理。 只能是多項選擇題,詢問某個說法是否正確,僅此而已。
書自有美如玉,書自有金屋。 課本永遠是最重要的知識載體。 “愛在書外,理在書內。” 能力的考驗離不開課本知識。 高考無論考什么題,知識點都在課本上。 如果“吃透教材”,遇到高考題,只需思考一下自己掌握的教材中的知識點,就能“以不變應萬變”,游刃有余。 。 永遠不要扔掉你的課本!
參考資料:《高中物理教學大綱》、《物理教育》、《全國普通高考統一考試大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