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28日,中國物理學會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分會2020/2021學術年會暨全國代表大會在東北大學召開。此次大會由中國物理學會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分會承辦,東北大學主辦,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重慶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協辦。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分會委員會部長、中國科學院教授蔡榮根研究員,東北大學副校長孫雷,東北大學理學院相關負責人以及來自全省的引力、宇宙學以及天文與天體化學領域的專家學者500余人出席了大會。
孫雷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詞。孫雷介紹了東北大學的歷史沿革、發展現況和建設目標,指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天文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區別,近年來東北大學瞄準前沿領域,凝練學科方向,強化基礎研究,秉持科教融合的理念,與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和理論化學所合作,開辦“錢三強英才班”,建設“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以高水平的科教融合立德樹人。孫雷表示,理學院張鑫院士作為化學學科帶頭人,在引力、宇宙學與天體化學等方向的科研工作成果豐碩,推動了國外宇宙學與天體化學領域的發展。孫雷指出,學校將竭力支持宇宙學與天體物理研究團隊積極參與國家空間引力波偵測項目“太極計劃”“天琴計劃”等國家大科學工程,結合國外的“天眼”“天籟”等射電天文大科學裝置舉辦工作,緊密圍繞引力波和射電天文學領域的前沿課題舉辦研究,努力破解暗能量本質、宇宙起源等宇宙學困局。
蔡榮根教授在講話中表示,我們國家正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科技創新步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轉型正在構建全球創新版圖,在這樣的歷史時期,我國正在比往年任何時期都愈發重視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以及對科技領軍人才的培養。近四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三次頒授給了引力與天體化學領域,這充分說明了我們領域的研究正在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我國的FAST望遠鏡(“中國天眼”)等一批重大科學裝置的建成,未來我國一定會迎來引力與天體化學相關重大成果的井噴之勢。蔡榮根表示,我國已牢靠確立人才推動發展的戰略地位,中國物理學會引力分會應竭力為青年人才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快產生有利于人才成長和脫穎而出的培養和競爭機制,培養締造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
本次大會同時設有5個分會場,分別是引力理論I、引力理論II、引力波化學、宇宙學與天體化學、黑洞化學分會場,共有169個分會報告,并特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東北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揚州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湖南師范大學等單位的11位知名學者作會議約請報告。參會人員深入而廣泛地交流了國內外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內容涵括引力理論、引力波化學、黑洞化學、量子引力、引力實驗、彎曲時空量子場論、核天體化學、暗物質與暗能量、早期宇宙以及宇宙學探針等學術前沿問題。
本次大會召開了分會委員會換屆改選,并舉行了委員會全體大會。4月24日,會議召開了新一屆委員會補選,產生了第十一屆委員會,并于當天早間舉行了新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大會,選舉形成了常務委員會成員。蔡榮根教授連任校長委員,凌意、王斌、余洪偉和張鑫連任副校長委員,劉玉孝任秘書長,曹周鍵任副秘書長。選舉結果已報請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會審議批準。
據悉,本次大會吸引了一大批國外引力與天體化學領域最頂級的學者出席,交流了國內外引力、宇宙學、天文與天體化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促進了學術交流。會議的規模創造了歷屆大會之最,會議報告質量高天文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區別,交流充分,對于促進本領域的交流合作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自1979年創立以來,本項大會歷經42年,已成為中國數學學界負有盛名的學術峰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