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培老師說
《人民教育開課了》第十三講來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編輯室主任張穎詳細講解了中學物理課程和科學思維的培養。 講座將于10月21日(周三)19:30開始,不見不散!
本文字數:1786字
閱讀時間:4分鐘
2020年是人民教育學會成立70周年。 值此學會周年之際,人民教育出版社特推出“人民教育出版社開講”系列直播講座,邀請人民教育出版社各學科編輯、專家與師生進行交流互動和觀眾回答有關教材和教育的問題。 問題。
《人民教育大講堂》第十三期將于10月21日(周三)晚19點30分開播。 將提供專業的問題和解答。 參與直播互動的幸運讀者將免費獲得人民教育經典書籍!
本期演講嘉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編輯部主任張穎! 講座的主題是:“中學物理課程與科學思維的培養”。
相信他豐富的教材編寫經驗和教材研究經驗一定會給家長和老師帶來一場內容豐富的精彩講座!
執行摘要
新高考改革后,部分省份考試科目按照“3+1+2”模式設置。 “3”是指全國統一高考語文、數學、外語。 “1”允許考生選擇物理和歷史兩科中的一科。 “2”要求考生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個科目中選擇2個科目。
物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很多考生和家長都覺得物理太難,心理上有害怕。 學習任何科學學科都有其方法,物理學也不例外。 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高中物理單擺科學思維,你也能在物理的世界里領略科學和物理之美。
科學思維的培養可以使孩子培養有效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夠引導孩子獨立思考,使孩子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 具有科學思維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新知識的快速學習者和發現者。 因此,科學思維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為什么要培養科學思維?
什么是科學思維?
如何培養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在教科書中是如何體現的?
如果各位老師和家長對此感興趣,請準時收看今天10月21日(周三)19:30《人民教育講座》第十三集! 下面,張穎老師為大家詳細解答!
部分內容先睹為快
為什么要培養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可以幫助我們:
? 更好地解決問題
? 做出新發現
? 識別偽科學
? 防止被“愚弄”
什么是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一種認識方式。 其目標是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和相互關系。
科學思維包含多種認知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認知目標,必須采用基于證據的抽象概括、分析綜合、推理論證、模型構建等方法。
科學思維還是一種品格。 這種性格具有嚴謹、質疑、批判、創新的取向和特征。
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構建、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和創新等要素:
1. 科學推理
演繹推理是從一般結論得出具體結論的推理。
歸納推理是從一些個別的、特殊的判斷中推導出一般判斷的推理。
類比推理是一種推理形式,其中兩個(或兩種類型)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似,并推斷它們在另一個屬性上也可能相似。
2.科學論證
根據事實(證據)進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結論。 它又可以分為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
3. 模型構建
高中物理課程中的兩個理想模型:
(1) 研究對象或裝置的理想模型:
粒子、彈簧振子、單擺、理想氣體、點電荷、均勻電場、理想變壓器等。
(2)運動過程的理想模型:
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簡諧振動、彈性碰撞、等溫過程、絕熱過程等。
4、提問創新
提問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一是對知識了解不夠,看不懂,解決不了具體問題,提出問題。 這是低級的;
二是發現觀察到的現象與現有認知不一致,或者現有認知不自洽,從而對現有認知的科學性、合理性提出質疑,從而產生新的猜想。 ,這是高級別的。
5.對科學思維的進一步思考
科學思維素養和其他體育素養
科學思維和理性思維
科學思維、技術思維、工程思維
教科書如何培養科學思維
教材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重要工具。 通過深入探究教材中的科學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發展和實現科學思維的培養。
1、以科學方法為抓手,實施科學思維培養
教材滲透科學方法教育——極限方法
教材正文體現了科學方法——運動分解
通過“科學行走”欄目開展科學方法教育
在“科學方法”欄目講解科學方法
2.培養學生構建模型的能力
3、不僅要注意推理的結論高中物理單擺科學思維,更要注意推理的過程
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東西,不要錯過!
直播時間
10月21日(星期三)19:30
觀看方法
掃描下方二維碼